衣食住行里的“中国红”

2022-01-06 10:23庞春燕
中华瑰宝 2022年1期
关键词:漆器红色

庞春燕

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对红色有如此强烈的偏爱。自古以来,红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朱门红墙、红木箱柜,红漆器、红印泥、红锦旗,婚礼上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本命年的红内衣、红袜子,春节的红包、红灯笼、红窗花、红春联,还有把大地染红的红爆竹……红,无处不在。

对于早期人类而言,太阳和火象征光明、温暖、希望和生机,对生存而言极为重要。先民们从中提取出红色,将红色与长生不朽、盟信约誓、厌胜避邪等紧密关联。由此,红色很早就开始出现在中国古人的饮食、服饰、建筑、婚礼等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食器之红:朱艳华绮  丹漆万千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的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空气中飘荡着桑葚和泥土的芬芳,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竹林洒落在弯曲的河流上,把溪流变成一条斑驳的花蛇。一盏红黑色漆羽觞(古代食器,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的半月形双耳像鸟的双翼)沿着弯曲的河流顺水而下。东晋名士谢安、郗昙、王羲之等人坐在河渠的两岸,小船一样的羽觞漂流在谁的面前,谁便取觞饮酒。之后,半醉半醒的王羲之挥笔写下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唱《兰亭序》。这盏红黑色的漆羽觞也因此成为文士风雅的象征。

中国人最早使用红色器物的记载出现《韩非子·十过》中,“禹作为祭器, 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即大禹时期的漆器外面是黑色,里面以红色图案纹饰,这也是关于漆器最早的文字记载。从出土文物看,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是距今约7000年前跨湖桥遗址的赤红色漆弓和河姆渡遗址中的木质朱红漆碗。其中,木质朱红漆碗出土时有所残损,但仍能看出形制,令考古人员惊奇的是,木碗表面施有一层薄薄的红色大漆,微微泛出光泽。此事轰动一时,它不仅证明了我国使用漆器的历史,更表明了即便在那个为生存而与洪水、猛兽抗争的时代,先民们也在追求实用与审美的统一。食器中这一抹光明艳丽的红色,如皓月般清辉万里,照亮了先民们稚拙简朴的原始生活。

之后,漆器因原料易得、色泽艳丽、轻巧便利等优点而替代了制作繁复、原料稀缺的青铜器,成为大众日常器物的主流。在已发掘的战国楚墓中,楚国人装食物的豆与鼎是漆器,吃饭用的勺子、铲子也是漆器,喝水时也用漆器,就连梳子也是漆器。可以说,红黑色的漆器渗透在楚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战国两汉时期是漆器的繁盛时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万余件(套)文物中,漆器就高达3000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700多件漆器中,作为食器使用的漆盘就有32件。在这些墓葬中,红黑色的漆器遍及生活各个方面,从小型生活用品杯、碗、盘、茶盏到大型生活用具几案、屏风、马车等,甚至连死后下葬用的棺椁都是用红色大漆装饰。红色,无处不在。

唐代以降,随着陶瓷的普及,作为大众日用品的漆器逐渐式微。至明清时期,红色雕漆工艺品(又名“剔红”)及金漆彩绘漆器等开始逐渐出现在在宫廷和贵族生活中,尤其是在清代,由于皇帝的重视和喜爱,从礼仪类的宝座、屏风、如意,家具类的桌、椅、柜、几,到陈设品的瓶、花觚、尊、炉瓶盒,文房用品的笔筒、笔管、笔匣,再到生活用品的盒、盘、碗、壶等,漆器工艺品遍及宫廷生活的各个角落。

服饰之红:尊贵吉祥  千年流转

《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历代服色礼节分明、尊卑有度,从皇室的色彩倾向到民间的服饰选择,红色都占据了重要地位。红色,不仅代表着古代礼仪和等级制度,也被赋予了喜庆、吉祥、团圆、美满等寓意。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色彩体系—赤、青、黄、白、黑为正色,其余为间色。正色是正式场合穿着的颜色,其色彩级别最高。自西周以来,统治阶层就赋予了红色正统、尊贵等文化内涵,如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用“恶紫之夺朱”来表达自己对以邪代正、以异端充正理的厌恶。

在古代社会,红色是传统的官服用色,上至皇帝的袍服,下至高级官吏的朝服,皆以红色为贵。王国维的《胡服考》中记载,“汉光武帝常着绛赤帻”。《新唐书·车服志》中记载,“五品以上绯色”。宋真宗泰山封禅时,“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金辂,备法驾,至山门幄次,改服靴袍”,这个“靴袍”同样“以绛罗为之”,也是深红色的袍服。北京故宫南薰殿收藏的15位宋帝画像中,12位都身穿红袍,可见红色是宋代皇袍的主色。

为了维护红色的尊贵,宋代曾立法禁止平民男性使用红色,但对女子和儿童并无限制,民间普遍以红衣、红袖、红裙泛指装束艳丽的青年女性,如“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宋·欧阳修《圣无忧·世路风波险》),“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宋·吴文英《鹧鸪天·化度寺作》),“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宋·苏轼《寄刘孝叔》)……

中国式婚礼更是一片红色的海洋—新娘头戴红盖头,身着红色吉服,脚踩红绣鞋,房前屋后张贴大红“囍”字,地上铺着红地毯,床上放着红被子,新娘与新郎手牵红绸,可谓色彩艳丽、庄重喜庆。红色与婚礼的联系最早开始于唐代,传奇小说《续玄怪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韦固月夜遇见一位自称幽冥中人的老者,老者称自己掌管天下婚姻之事,有条赤绳专系夫妻之足,只要此绳相系,终成夫妻。此后,红色便和婚姻联系在一起。

唐代婚服的主流色彩是“红男绿女”,宋代在沿袭唐代婚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后期男子开始着深绛色婚服,女子从夫,也开始穿红色礼服。明代是中国传统婚服发展的高峰,朝廷特许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真红对襟大袖衫”搭配“凤冠霞帔”的殊荣,从此奠定了中国女性大红吉服的传统婚服形制。明清小说中对此多有描述,如《警世通言》第十六卷《小夫人金钱赠年少》中描写:“这小夫人着乾红销金大袖团花霞帔、销金盖头。”《醒世姻缘》中描写童寄姐嫁给监生狄希陈时,穿着“大红纻丝麒麟通袖袍兒”,这是狄希陈的第二次婚姻,第一个妻子薛素姐与他结婚时,穿着“大红装花吉服、官绿装花绣裙”。沿袭至今,红色吉服依然是女性在婚礼中必备的礼服。

儿童服装中红色更为普遍,最常见的是几乎每个中国小孩都穿过的红肚兜。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哪吒和红孩儿就是穿着红肚兜出场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中的吉祥童子也是一个穿着红肚兜的胖娃娃。很多红肚兜上还有精心缝制的“五毒”等图案,父母以此祈愿孩子免灾去疾、健康平安。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早已褪去了封建帝王赋予的尊贵和权力等内涵,成为吉祥、喜庆、美满、幸福的象征,红色服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本命年的红内衣、红腰带,老人过寿时的吉服,儿童新年的红色唐装,等等。

建筑之红:画阁朱楼  丹楹刻桷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尤其是红色。在古代社会,皇室、官宦或富贵人家多用红色来装饰屋宇。如“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朱户”,本身就指古代帝王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大门,为古代礼仪中“九锡”之一。同样,“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也是指富贵人家的朱漆大门。

在建筑中使用红色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穀梁传》中,“礼,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引用《太平御览》中的说法,《穀梁传》原文疑有缺失),即按照礼制,周天子的宫殿中用红色柱子。汉代宫廷和官府的建筑都是朱门彤柱,以红色为基调,如阮籍诗云“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张华诗云“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等等。唐代宫廷和官方建筑的装饰同样以红色为主,柱、额、梁、枋等木结构刷朱,墙壁刷白,营造出大气恢弘而又清新明快的观感。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亲自规定宫殿的墙壁只能用红白二色装饰,以红色为主,白色作为陪衬和补充。宋徽宗时,开封府“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凡涉及皇帝的建筑都要用红色装饰。宫殿前的台阶饰以红色,名“丹陛”;宫殿前没有屋檐覆盖的平台多涂成红色,名“丹墀”。由于红色涂料使用量极大,朝廷设置了专门的红色涂料生产部门—后苑烧朱所,“掌烧变朱红以供丹漆作绘之用”。民间也纷纷效仿,用红色装饰建筑外立面,如宋代《曲洧旧闻》中记载,“河东见所在酒垆,皆饰以红墙,询之父老,云:‘相沿袭如此,不知其所始也’”,这似乎是商家以醒目的红色招徕酒客的商业行为。一些富贵人家也把院墙涂红,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芳草长时寒食天,红墙低处见秋千”(宋·张耒《二月词》),“红墙天阻,碧濠烟锁,细雨迷芳草”(宋·晁补之《青玉案》)等。

红色最著名也最具美感的建筑应用,莫过于明清时期的皇宫—紫禁城。在北京城大片青灰色民居中央,以红黄二色为主构成的紫禁城气势恢宏、金碧辉煌。黄色是皇权的象征,而红色是强大的、护卫权力的象征,寓意江山永固、生命无限。正是这两种颜色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紫禁城的华丽、庄严与雄壮之美。占地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使用最多的颜色是红色—大面积的红色宫墙、宫门,数不清的红色大立柱、红色门窗……在蔚蓝的天空下,金黄的琉璃瓦、红色的墙体和柱架、白色的台基和栏板、灰黑色的地面,色彩鲜明、搭配协调,给人以高雅、壮丽而又威严之感。这种鲜亮明快的色彩组合很大程度上与自然环境有关,在华北平原秋冬季节的单调和萧索之中,紫禁城显得瑰丽而富有生机。

今天,随处可见城市中的红色景观雕塑,绿地中的红色植物和健身步道,遍布乡村、草原、森林中的红色屋顶……星星点点的红色点缀在中国大地上,点亮了人们的生活。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以红色的外观和斗拱造型彰显了中国的艺术之美和传统之美。设计师选取了最能代表中国的颜色—大气、稳重、经典的“中国红”,使用上深下浅的红色渐变,使整个建筑呈现出层次感和空间感,极富生气和活力,这是拥有5000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和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

红色是太阳的光明,是火的温暖,是高贵、热情、喜庆和美满……它从千年的岁月中走来,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歷程,并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之中。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因这抹无处不在的“中国红”而更加热气腾腾。

猜你喜欢
漆器红色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漆器收藏三问
什么东西不应该是红色的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追忆红色浪漫
传统漆器的当代困境
山神漆器鬼斧神工的漆艺
什么东西不应该是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