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庭园夏季遮阳设计要素研究*
——以余荫山房为例

2022-01-06 01:35方小山袁子枚
南方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黑球山房庭园

方小山,袁子枚

引言

最早的园林在西亚出现[1],用以改善其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园林是随着人们对微气候舒适度的需求应运而生。国外学者Chip Sullivan在《庭院与气候》[2]中说到“在过去,庭院本质上是为了调节气候,承担着在严寒和酷暑的气候环境下带来清爽的职责”。陈从周先生的《说园》[3]提到:“旧时岭南园林,每周以楼,高树深池,阴翳生凉”,其中也道出了岭南庭园与遮阳的关系。

近年来,室外热环境研究的空间类型较多,集中在广场[4]、城市公共空间[5]、居住区[6,7]、郊野公园[8,9]、老人活动空间[10]等,而对岭南传统庭园空间研究较少,且集中在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设计策略分析。有研究总结[11]太阳辐射、风速和温度对于室外热感觉都有着重要影响。通风方面已有方小山等人通过调研和模拟总结出岭南庭园布局中通风要素的设计手法和清晖园的通风设计要素[12,13],王平清[14]通过ENVI-met 模拟提出岭南传统庭园可园通风设计要素与策略。而学界目前对室外遮阳要素的研究则较少,刘之欣等人[15]结合实测和问卷定量分析了余荫山房在布局上应对日晒的设计策略。薛思寒[16]通过实测验证空气温度变化主要由太阳辐射引起且乔木覆盖率调节作用明显。张磊[17]对广场空间的实测得出遮阳改善室外热环境能力最强。唐鸣放[18]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遮阳研究中肯定了建筑阴影和乔木的重要作用。已有的相关研究为评估热感觉和微气候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武汉[19]、香港[20]、广州[21]等地的研究中,都用到了经验热舒适指标TSVmodel,其计算模型为:TSV=a×Ta+b×Va+c×G+d×Rh+e(其中,Ta 为空气温度 ℃,Va 为风速m/s,G 为总辐射W/m2,Rh 为相对湿度%;a、b、c、d、e 为通过计算后得出的回归常数),可知热感觉与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湿度密切相关。现有与遮阳相关的研究中,大多通过对比有无遮阳工况下的黑球温度来衡量遮阳效果,也指出了遮阳在户外热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但结合人体主观感受和客观实测数据进行遮阳效果及其变化规律的定量分析研究很少。

由于岭南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室外热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夏季为研究季节,以岭南传统庭园的代表之一的余荫山房为例,通过现场实测与问卷调研,探索人体主观热感觉和庭园客观微气候测试指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热舒适投票与黑球温度、太阳辐射的相关性分析;同时,从遮阳类型切入,结合游人主观热感觉、客观微气候测试指标和测点对应空间要素三者定量分析,尝试挖掘夏季人体热感觉和遮阳设计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通过总结岭南传统庭园应对湿热气候的遮阳智慧,以期为岭南传统庭园遮阳设计及遮阳要素导控提供研究方法和设计目标的参考,为当代岭南地区的庭园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

1 研究方法与现场测试

基于文献梳理与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本研究重点关注岭南传统庭园遮阳设计要素,包括遮阳分区、遮阳覆盖率、遮阳类型、遮阳构造。通过夏季实测数据和热感觉相关投票结果的量化分析,挖掘余荫山房中人体热感觉和客观微气候测试指标、遮阳设计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调研时间选择在2019年7月8日,时间与夏至日接近,太阳高度角较高,能够反映出夏季典型日照特点和遮阳情况下的游客感受。测试时间从 9:00~17:00,为景区开放时间。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始建于1876 年。园主亲题的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22]”可以贴切的概括这座庭园的特点:既是纪念和永泽先祖福荫,也指出庭园环境绿树遮蔽,荫凉幽静。将余荫山房作为研究案例的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余荫山房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通过建园理水,绿树成荫,廊亭分布,可谓缩龙成寸、小中见大,充分展现了岭南庭园的空间特点,且绿化和人工遮阳兼顾,有利于发掘遮阳设计要素;第二,余荫山房是保留最完好的岭南庭园之一,并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特点。邓其生教授认为,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保存最完整、现状与原貌最符合的一个园林[23]。唐孝祥教授则认为其“充分表现出岭南建筑‘求真而传神,求实而写意’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岭南人崇尚自然真趣的审美趣味[24]”;第三,其建成作为私人居所,功能性强,对舒适性要求高。虽园地仅为3 亩(约1598m2),但承担了居住、休闲、社交等作用,所以造园手法里包含了许多应对气候的智慧值得学习。本次研究对象为余荫山房旧园区,周边环境如图1 所示。

图1 余荫山房测点分布图及周边环境

1.2 测试内容

研究的重要指标如下:①遮阳测点总辐射与无遮阳处总辐射的比值,能从物理上直观反映该测点的遮阳效果(由遮阳系数[25]衍生的概念,下文统称室外遮阳比),比值越小说明遮挡越多,遮阳效果越好。通过对比有无遮阳测点的室外遮阳比可以比较遮阳效果。②黑球温度(下文简称Tg)是一个受周围气温、热辐射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温度,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非常大,对人体的热感觉作用强烈。由于黑球温度在医学上间接地表示了人体对周围环境所感受幅射热的状况,又称实感温度[16]。③空气温度(下文简称Ta)则直接影响人体通过对流的显热交换。以上3 个指标都能较好地反映室外热感觉与庭园遮阳设计的关系。

测试中部分仪器固定于测点,部分仪器流动循环测量,同时对测点范围内的游人进行问卷调查。后期对问卷、实测数据、各测点空间的遮阳要素三者综合分析,寻找夏季余荫山房中人体热感觉和遮阳设计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1.3 测点布置

结合前人理论[26]、文献[25]和游人空间使用率,以遮阳面的方位为切入点,将遮阳类型分为垂直遮阳、水平遮阳和复合遮阳三大类型,再以人工、自然遮阳做二级划分,以期获得不同空间类型下,各遮阳要素组合下尽可能多的问卷,用以对比分析。测点信息如图1 所示,并在园外广场上设置1 个无遮阳测点作为对照测点,各测点的具体情况如图2 所示。问卷点为游人来往频率较高和空间遮阳要素代表性较强的测点。

图2 各测点特征和现场照片

1.4 测试仪器与记录

本次测试采用的仪器如表1 所示,所有测试仪器均符合ISO7726 有关规定。由于城市表面对太阳辐射的穿透、吸收和反射和对长波辐射的释放[27],人会受到来自天空和地面的长波和短波辐射(图3),故总辐射能的测量由上下两组的长波+短波辐射传感计组成,辐射由安捷伦采集器自动采集统计。研究重点关注室外空间使用者的热感觉状况及相对应的热环境及太阳辐射状况,因此测点布置在人体站立姿势的重心位置1.5m 处。为确保HOBO 的测试稳定,测试探头置于百叶箱内做防辐射处理。

图3 太阳辐射机制

表1 测试仪器与采集频率

测试中所有测点放置HOBO 自动采集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在每个问卷点放置HD 32.3 热指数仪自动采集风速和黑球温度。数字风速仪和WBGT 仪则用于采集非问卷点的风速和黑球温度,因数量有限,采取流动循环测量,每5min 记录一次。总辐射能由于设备数量和重量的限制,记录周期为90min。本研究误差来源一是HD32.3 热指数仪与数字风速仪和WBGT仪之间存在的仪器误差,二是总辐射能的测试中第一组只测了问卷点(后三组测了所有测点),且周期长,总组数少,都会引发误差。

1.5 问卷设置

问卷设置共4 部分,一是收集游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衣着和活动状况;二是收集游人对他们所在测点的热感觉、热舒适和热可接受度状况的客观评价(表2);三是调研游人对太阳辐射感觉评价(表2);四是获取游人对热舒适要素的偏好和遮阳偏好的投票。

表2 热感觉、热舒适/太阳辐射舒适、热接受度/太阳辐射接受度标尺

2 实测结果分析

2.1 微气候测试结果分析

研究对场地内各测点微气候实测数据每30min 取平均值,得出夏季平均Ta 范围为30.95℃~34.35℃(图4),黑球温度为32.4℃~42.2℃(图5)。全天看来,无遮阳测点10 的Ta 和Tg 显著高于园内所有点,说明庭园内遮阳调节微气候的作用较为明显。11:30 的Tg 波动较大可能是因为受到当天该时段约10min 的小雨影响,而Ta 未见较大影响,可见Tg 对环境的反应较为敏感。

图4 逐时空气温度平均值

图5 逐时黑球温度平均值

就遮阳类型来看,Ta 呈现:未遮阳>水平遮阳>复合遮阳,垂直遮阳无明显规律;从Tg 看,未遮阳情况下Tg 极高,复合遮阳测点总体处于较低状态。有遮阳情况下,水平遮阳下Ta 最稳定,但Tg 无明显趋势,遮阳类型对测试指标有一定影响。

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研共收集 215 份问卷,回答完整且有气象数据对应的有效问卷共 210 份。经过统计(图6)发现除≥70 岁老人占比较低,其他年龄段分布较为均衡,其中20~29 岁的游人最多,问卷基本涵盖各年龄段。夏季游人的热感觉(图7、8)以热和中性为主,分别为38.7%和29.7%。

图6 问卷年龄分布

图7 热感觉投票百分比

图8 总热感觉投票百分比

在热舒适投票(图9)中有41.04%的游人认为舒适;在太阳辐射舒适度投票中有57.55%的游人认为舒适;在室外环境和太阳辐射可接受投票中(图10)可知,79.7%的游客对室外环境表示可以接受,而有84.5%的游客表示太阳辐射可以接受。游人对太阳辐射可接受的投票率是最高的,侧面说明余荫山房内遮阳效果显著,其遮阳设计要素的可挖掘性强。

图9 热舒适/太阳辐射舒适度百分比

图10 热可接受/太阳辐射可接受百分比

通过游人对太阳辐射的舒适和可接受投票可以看出,游客对余荫山房太阳辐射方面满意度较高。而其他投票可能是由风速、湿度、温度等其他因素导致满意度略低。另外,49.06%的游客认为遮阳是影响热舒适的最重要因素。

2.3 太阳辐射与遮阳效果分析

2.3.1 总辐射能测试分析

通过测量距离地面1.5m 高处测点的总辐射量,发现各测点受到的总辐射(图11)大多为短波辐射,且来自天空的短波辐射占总短波的85.47%~95.59%,而长波只占总辐射量中极小比例,在0.16%~8.43%之间,由于测试值太小在图中几被忽略。11:00~12:30 时段总辐射能最大,有遮阳测点最高值为548.2W,无遮阳测点则高达777.3W。总辐射能、黑球温度、空气温度三者呈正相关,未遮阳测点10 的Tg 与Ta 的差值很大,这意味着在未遮阳情况下即使Ta 只升高了1℃~2℃,Tg也会急剧上升,因此,运用遮阳设计要素来调节体感温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11 总太阳辐射能逐时变化

2.3.2 室外遮阳比分析

有遮阳测点的总辐射能均值在40.85W~548.3W,未遮阳测点的总辐射能均值在197.84W~777.35W 之间。由图12 可知,日平均遮阳效果最好是测点3。从遮阳分类来看,水平遮阳的测点差值为13.7%;垂直遮阳的测点差值为37.58%;复合遮阳差值为40.16%。

图12 各测点日平均室外遮阳比

由图13 可以看出,测点1、5、6、8、3 遮阳效果稳定,波动小于15%;7、2、4、9测点效果不稳定,波动超过50%。发现遮阳效果稳定性与具体空间的遮阳设计要素的组合方式相关,与遮阳类型关系不大。

图13 各测点室外遮阳比逐时变化

测点7 一天中的遮阳效果中产生巨大波动,在第3 组测试中超过了100%,其总辐射能比未遮阳测点还高。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由于2015 年的台风刮倒了园中最大的萍婆树(冠幅约8m),重新栽种的树木较小(冠幅约1m),导致了午后测点7 被暴晒;另一方面可能是仪器流动测试导致。

3 讨论

3.1 黑球温度、太阳辐射与热舒适投票都有较好相关性

研究发现:热舒适、太阳辐射舒适度、太阳辐射不可接受率投票都能与Tg 有较好的相关性(图14~16);另外热感觉和热可接受率投票则无法与Tg 有较好相关性。这也验证Tg与太阳辐射之间的强相关性,用Tg 作为指标来衡量太阳辐射的强度是可行的。

图14 游客室外热舒适投票与Tg 相关性

3.1.1 黑球温度与热舒适投票

为了研究黑球温度与游人夏季热舒适的关系,用Tg 与热舒适投票TCV 作为指标,运用SPSS 按照每0.5℃对Tg 值进行间隔分组,得到32 组数据,将每组Tg 值及TCV 值取平均值,进行加权二次回归得到平均TCV 与Tg 值相关性关系式如下(图14):

TCV=0.000125Tg2+0.107Tg-3.149(公式1)

相关系 数R=0.539,表 示TCV 与Tg 有较好相关性。当T CV=0-1 时,可视为热舒适范围,其对应T g为28.48℃~37.16℃。

3.1.2 黑球温度与太阳辐射舒适度投票

为了研究黑球温度Tg 与游人夏季太阳辐射舒适度SRCV的关系,运用与上文相同的方法,得到14 组数据,SRCV 与Tg 值相关性关系式如下(图15):

图15 游客太阳辐射热舒适投票与Tg 相关性

SRCV=0.004Tg2-0.18Tg+1.921(公式2)

相关系数R=0.522,表示太阳辐射舒适度投票与Tg 有较好相关性。当SRCV=0-1 时,可视为太阳辐射舒适范围,其对应Tg 为27.60℃~39.11℃。

3.1.3 太阳辐射不可接受率和Tg 的关系

为了研究黑球温度Tg 与游人对夏季太阳辐射不可接受投票SRURV 的相关模型,运用SPSS 将游人对太阳辐射的可接受投票按每 1℃对Tg 值分组,得到11 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关系式如下(图16):

图16 游客太阳辐射不可接受率与Tg 相关性

SRURV=0.373Tg2-18.975Tg+233.249(公式3,R 方=0.883)

根据 ASHRAE Standard 55 规范[28],可接受的热条件应对于空间中至少 90%的受访者是可接受的(即≤10%使 用者感到不可接受)。根据图16 可知,夏季10%不可接受率对应Tg 值为18.48℃~32.40℃。

对比以上Tg 阈值范围,发现太阳辐射舒适的Tg 阈值上限超出90%可接受Tg 阈值上限,可能由于太阳辐射90%可接受组样本组数过少,回归值仅为理论值,但这能代表一种趋势,即太阳辐射90%可接受与Tg 之间的较好相关性。而从夏季热舒适与太阳辐射热舒适的Tg 阈值比较能看出另一趋势,太阳辐射热舒适阈值范围更大,同时,人们在庭园中考虑太阳辐射的情况下,希望接受更低的Tg;在问卷结果中,在太阳辐射偏好的投票中52.38%的游人希望太阳辐射降低,这与回归趋势相同。

3.2 遮阳分区与遮阳覆盖率对热感觉投票有整体性影响

余荫山房曾用于居住,现用于游憩。余荫山房布局分为东西两庭,东庭阴翳,西庭开阳,遮阳分区阴阳相合,应点题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之意。据《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29]中遮阳覆盖率的定义,余荫山房总遮阳覆盖率约为35.7%(原入口空间未计入),而东庭(面积S ≈810m2)遮阳覆盖率为39.7%,西庭(面积S ≈228m2)则为21.7%。下面从测试指标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

(1)从测试指标上来看(图17),东西两个遮阳分区呈现出一定规律:在13:30前,西庭测点的Ta和Tg高于东庭测点,而13:30 后东、西庭测点Ta 和Tg 差距显著减少,甚至部分东庭测点的Ta 和Tg 反高于西庭。从热感觉投票来看,西庭测点热感觉从上午至下午时段的“微暖—很热”的投票比例从50%上升到76.67%,而东庭则从56.7%下降到43.7%,这说明即使东庭在下午Ta 和Tg 相对偏高的情况下,其较高的遮阳覆盖率依然能使热感觉适宜。从两个时段的热感觉投票率也能看出,太阳直射方向对热感觉的影响显著。

图17 东西两庭热感觉投票率变化

(2)从空间布局上来看,余荫山房东庭面积约为西庭的3.5倍(图18),西庭院墙高达5m,东侧院墙只有3.3m 高。东庭乔木数量和冠幅都远高于西庭,较高的遮阳覆盖率保证了对东晒和午间直射的削减,余荫山房作为私家住宅,充分满足了不同时段的功能需求,并对气候做出回应:东庭浓郁的树荫为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游赏空间和室外活动场地,而相对开阔的西庭,在满足了主体建筑深柳堂和书房临池别馆通风采光需求的同时,利用“高墙+翠竹”和 “炮仗花棚”,应对下午西晒,使得西边更适合作为室内起居和静修的场所。东西两庭遮阳覆盖率的差别塑造了不同的遮蔽关系、空间层次、庭园意境,并从整体上影响着东西两庭的热感觉投票和微气候测试指标。

图18 东、西庭遮阳覆盖率航拍图

3.3 水平遮阳进深和遮阳方式影响热感觉和黑球温度

3.3.1 水平遮阳进深显著影响热感觉(TSV)

排除对遮阳干扰较小的因素,本文对各测点的空间的平面和剖面进行简化(图19),并结合热感觉投票和测试指标,就水平遮阳方式分析其与人体热感觉的关系。

图19 各测点空间要素抽象图(平面、剖面)

在热感觉投票(图20)中各测点呈现出一定的差别,测点1 以“中性”为主,测点2 和7 都以“热”和“中性”为主,测点4、5 以“热”和“很热”为主;由TSV 投票结果可见水平遮阳测点的热感觉要优于垂直遮阳测点。测点1、2 同为水平遮阳,测点1 的遮阳花架东西宽度约5m,进深约3m;测点2 廊桥顶宽度(即遮阳进深)约1.8m,长度约20m;测点1 的TSV 投票中,很热和热的比例明显低于测点2,可见水平遮阳进深对热感觉TSV 投票有显著影响。同时,测点1“人工+植物”的水平遮阳组合使得空间热感觉较为稳定和适宜。

图20 各测点热感觉投票百分比

各测点在热舒适和太阳辐射舒适(图21)、热可接受和太阳辐射可接受(图22)投票都得到了较高的满意度,并且各测点投票结果的差别与TSV 投票相似。同时,发现存在测点Ta 和Tg 较低而投票结果不舒适比重较高的现象:如测点5虽然Ta(图4)和Tg(图5)都最低,但其太阳辐射接受度比热可接受度低25.5%,热舒适投票(77.7%)和太阳辐射舒适度投票(74%)满意度也较低。原因可能是:①游人的热感觉除了受室外客观微气候参数影响外,也受其行为活动、心理作用的影响[30];②空间围合程度较高,导致了散热较差,影响了游人的主观投票感受。

图21 各测点热舒适丨太阳辐射舒适投票百分比

图22 各测点热可接受丨太阳辐射可接受投票百分比

3.3.2 遮阳类型影响黑球温度

从各遮阳类型所有测点全天(9:00~17:00)的Ta 和Tg的阈值来看(图23),水平遮阳、垂直遮阳、复合遮阳的Ta日变化差值相近,而对应的Tg 有明显区别:复合遮阳的Tg日变化差值最小,且整体Tg 值最低;其次是水平遮阳;而垂直遮阳的Tg 日变化差值最大,且整体Tg 值最高。因此,如从降低庭院Tg 值的角度考虑遮阳设计,可首选复合遮阳,其次是水平遮阳。

图23 不同遮阳类型空气温度和黑球温度范围

3.4 空间高宽比显著影响遮阳效果稳定性

结合空间要素抽象图(图19)比较各垂直遮阳测点,从热感觉投票(图20)来看,垂直遮阳测点4 以“很热”和“热”为主,投票满意度也较低。测点4 仅在西侧设有垂直遮阳,由图24 可知,在上午和中午没有任何遮挡;而测点3(图19)高宽比>2,呈现出较好的遮阳效果和较低的温度水平。测点5、8、9 都设有垂直遮挡;从测试指标来看,测点3、5 遮阳效果稳定性很高,Ta 和Tg 也较低,而测点8、9 则波动较大。测点3、5 共同点在于其垂直遮阳间距较小,高宽比都>2,而测点4、8、9,垂直遮阳间距>10m,高宽比皆<0.5。

图24 余荫山房东西向庭园剖面图

综上所述,空间的高宽比H/D会影响遮阳的效果和稳定性,这在国外研究[31]中也有提到:“较高的高宽比让太阳辐射直射和平均辐射温度随着高宽比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创造出更舒适的微气候”。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余荫山房夏季室外热环境实测和问卷调研,选取黑球温度、总辐射能、室外遮阳比、空气温度、游客的热感觉投票等数据分析,进行夏季庭园微气候特征、人体热感觉和遮阳设计要素间关联性的讨论。基于实测分析发现:在余荫山房夏季实测日中,长波辐射占总辐射能的极小部分,总辐射能中85.47%~95.59%为天空中的短波辐射;在室外未遮阳情况下,即使空气温度Ta 只升高了1℃~2℃,黑球温度Tg 也会急剧上升,因此,通过遮阳设计调节体感温度相当重要。本文研究结论如下,在夏季余荫山房中:(1)约84.5%的游客表示庭园中太阳辐射可以接受;(2)黑球温度与热舒适投票、太阳辐射舒适、太阳辐射可接受投票都有较好的相关性;(3)对应热舒适的黑球温度约28.48℃~37.16℃;对应太阳辐射舒适的黑球温度约27.60℃~39.11℃;(4)遮阳设计要素包括遮阳分区、遮阳覆盖率、遮阳类型、遮阳构造,其中:遮阳分区、遮阳覆盖率对热感觉投票和微气候测试指标有整体性影响;水平遮阳进深显著影响热感觉(TSV);遮阳类型影响黑球温度(Tg),从降低庭院Tg 值的角度,复合遮阳最佳,其次是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空间的高宽比(H/D)越大,遮阳效果越稳定;(5)实测中长波辐射占总辐射能的极小部分,几乎可忽略不计。依据本研究,余荫山房遮阳设计要素与策略包括:①建筑布局结合功能设置分区,游赏区宜设置较高的遮阳覆盖率,静修休憩区则结合室内活动需求,可设置人工构筑;②控制合理的水平遮阳进深能够使遮阳效果更稳定,适宜尺度的廊、庭、棚、榭、树冠等都有较好的遮阳效果;③控制合理的垂直空间高宽比,善用墙体、冷巷、中庭制造阴影;④善用不同的遮阳类型和遮阳构造来控制庭园空间的微气候稳定性。

本研究是基于目前较为成熟的热舒适研究方法,结合遮阳设计研究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即在实测结合ASHRAE 标尺划分的热舒适问卷基础上,增加了针对遮阳方面的太阳辐射舒适度、太阳辐射可接受度投票等评价指标,并且尝试将体感温度、黑球温度与各项投票进行相关性分析,以进一步发掘遮阳相关指标与热感觉之间的关系。因本文研究对象仅以余荫山房为例,研究方法的普适性需要后续更多的样本去验证;从研究结果来看,本文虽只对余荫山房个案进行研究,但因其典型的岭南庭园空间布局和空间要素组合手法,与其他岭南传统庭园在遮阳设计上有共通之处,加上其较高的庭园保留完整度,使得本文在遮阳设计要素与人体热感觉关联性方面的研究发现,可为其他岭南传统庭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同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例如有效问卷仅210 份,后续研究应增加样本量,提高科学性;本次未有对其他季节进行测试及比较研究,后续应对全年不同季节典型日进行研究,以全面、综合地考虑遮阳设计及要素组织。基于本研究,笔者将进一步探讨热舒适设计目标下遮阳设计要素的量化模拟与相关导控要点研究,此部分将另文撰述。

致谢:感谢余荫山房和课题组的师生们对实地调研的帮助、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中心提供测试仪器支持,以及所有参与调研成员的付出!

图、表来源

文中所有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黑球山房庭园
山房连花径(钢笔画)
后素山房
滚出黑球来
重庆拾山房民宿
里巷庭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山房春事(其二)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剧本
从最差和最好的情况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