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壮族蛙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

2022-01-05 03:07杨青媛
西部皮革 2021年22期
关键词:铜鼓图腾崇拜

杨青媛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1 蛙纹的界定

蛙纹在壮族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具有形象原始、风格古朴、粗犷而富有张力的艺术特征,活跃在壮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蛙纹有关的神话传说及民间艺术在壮族地区广泛流行。作为壮族民间信仰的一种外化形态,蛙纹与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紧密相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内,青蛙纹饰的艺术作品非常常见。在史前马家窑中就出现过类似的出土文物(如图1 所示),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存在,在这些艺术品中,青蛙纹饰的结构往往粗壮有力,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冲击力。当今学术界,对于青蛙纹饰作品的观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其中以张朋川先生的“蛙人纹”观点最为经典[1]。

图1 史前 马家窑文化蛙人纹彩陶

1.1 铜鼓上的蛙纹

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铜鼓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青铜礼乐器,它从诞生到鼎盛,直到最后衰落,都与青蛙纹饰相生相伴。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铜鼓乐器的外形略有差异,但是青蛙纹饰却非常常见。约从公元1 世纪至公元7 世纪,中国古代的东汉至唐朝时期是铜鼓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铜鼓乐器的类型丰富多样。在广西等区域,它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广东与广西交界处的很多俚人,也开始制造一些纹路丰富多样的铜鼓乐器。这一时期,铜鼓乐器的制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神秘的纹饰开始出现在铜鼓乐器的表面,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青蛙。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乐器门》曰:“广西土中铜鼓,耕者屡得之,其制正圆,而平其面……一大一小相负也。”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有云:“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满以手拊之,声全似鼓。”从这段描述中就可以看出青蛙纹饰的具体特征。在这个时期,青蛙就已经成为了壮族人民的图腾,成为了部落联合体的象征,也成为了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时候的青蛙,开始成为艺术和审美的综合统一体,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艺术创作方面,都开始向这个方向靠拢。

1.2 织锦上的蛙纹及其特征

以前的壮族先民十分喜欢纹身,他们将蛇、蛙、鸟、鱼、太阳等针刻在身上作为氏族的logo,以区别于其他部落和通婚对象。而刺绣就是从纹身的图腾演变而来的,春秋战国至秦汉,纹身尤为盛行。宋代之后,壮族的织锦与刺绣兴起(如图2 所示),逐渐取代了纹身成为氏族图腾更便捷的载体。

图2 云南马关壮族群龙舞云纹背带图案

2 最本原的精神——壮族蛙纹的文化意蕴

中国百姓在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通常会去找寻其本身所具备的两面性和辩证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才会产生对大自然中一些生物的崇拜思想,这也是当时百姓们对于自然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在人类社会诞生初期,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对大自然的依赖性极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质需求都是通过大自然来满足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对大自然饱含敬畏,与此同时,大自然带来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和自然灾害,也会使很多居民对大自然心生敬畏,在当时,生产力相对有限,科学技术发展也不完善,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就会显得弱小而无助,所以,他们开始选择信仰一些与大自然有关的东西,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避免灾祸[2]。这种现象在原始社会阶段非常常见,当时的人们对大自然饱含敬畏,认为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神秘色彩,在他们的眼中,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飞禽走兽,都可以承载自己的信仰和情感,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出现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图腾的崇拜,本质上是对信仰和精神的寄托。

2.1 自然崇拜

壮族是我国较早发展农业技术的民族,在远古时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不是特别好,沟壑纵横,温度相对较高,蚊虫叮咬情况严重,很多壮族先民在面对这些自然问题时,展现出严重的恐惧心理,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开始大力发展农业,但是当地的天气因素极不稳定,农作物的收成和产量都得不到充分保障。而青蛙在那个时候,对于农业的直接影响是非常可观的。一些壮族先民逐渐发现,降雨往往伴随着青蛙的叫声,于是,壮族先民们开始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将青蛙作为降雨的象征,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就有相关记载。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对青蛙进行膜拜,青蛙也成了祭祀和求雨的象征,自那之后,很多与之相关的文化以及宗教仪式开始流传了下来。

2.2 生殖崇拜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相对落后,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仍然普遍存在,当时的人口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而与之相对的是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有限的生产资料,人们既要与恶劣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搏斗,也要用尽全力去保证生活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希望通过人口的增加,来提升对于外部环境的抵抗能力。

原始时期的彩陶上即可以较为清楚地识别出蛙腹饱满且交织的线条,这些线条图案则为代表着孕育生命的幼子图符(如图3 所示)。

图3 仰韶时期的蛙纹

所以,那个时代的很多崇拜与信仰,都与生殖崇拜有关,青蛙属于卵生动物,生殖能力极为强大,人们经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青蛙交配的过程,并且在完成交配之后,产下大量青蛙卵,而当时的人们也有着这样的希望。赵国华先生认为:“从表面上看,蛙的肚腹和孕妇的肚腹形状相似,一样圆浑而膨大,蛙口与女性的阴户亦相似;从内涵来说,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产子繁多,一夜春雨便育出成群的幼体,因此,蛙作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深受远古先民的膜拜。”

在最早的青铜器上,青蛙纹饰最常见的呈现方式是三足蛙,这种生理现象相对独特,人们认为,这是不凡的象征。在古代的道教思想中,就有对三这个数字的崇拜。《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体系中,三这个数字是承载着独特色彩的存在。蛙臀上的多层同心圆纹也可以体现生殖崇拜的特性。古代对于“圆”的认识因为生殖环境的存在而被不断强化。与此同时,万物有灵的思想也开始与生殖崇拜相结合,越来越多与生殖能力相关的宗教载体和思想载体开始成为人们崇拜的主要对象。

2.3 图腾崇拜

“图腾(Totem)崇拜”在中国古代,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崇拜形式,图腾带有的象征意义,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在原始社会氏族环境中,“图腾”往往是人们精神寄托的载体,人们对图腾的崇拜象征着其对生活以及生产的渴望,如果只是抽象的寄托和载体,人们的情感宣泄就会找不到窗口,而图腾的存在将这种感情具体化地体现了出来。直到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很多居民对于青蛙仍然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很多艺术品中都可以看到青蛙纹饰和图案。在远古时期,农作物的质量和收成情况与青蛙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人认为,青蛙是求雨的使者,想要提升产量,来年五谷丰登,就需要通过青蛙来请求风调雨顺,除此之外,青蛙对于农作物有着一定的保护能力,青蛙以虫子为食,能够捕食一些对农作物有害的害虫,而这也让青蛙的农作物保护神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蛙纹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渐渐地成为原始社会时期文化艺术的核心,它以拙朴的造型、生动的色彩以及多样的文化隐喻创造出丰富多彩且辉煌的艺术。现如今,青蛙纹饰的主要作用仅仅是装饰,但是在古代,这样的艺术特点却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神学色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特性对青蛙的造型进行还原、展现出其对青蛙的信任与信仰。

青蛙纹饰作为壮族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符号与特征,与壮族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域文化也存在着内在联系,人们通过青蛙寄托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景愿,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发展脉络,所以,青蛙纹饰开始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因此,从艺术设计领域对青蛙纹饰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与原始社会的图腾文化以及崇拜因素相结合,能够对青蛙纹饰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结构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猜你喜欢
铜鼓图腾崇拜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