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傈僳族“三大调”的古法茶饮礼盒设计研究

2022-01-05 03:07张梦蓝雷亚郑琳代娜
西部皮革 2021年22期
关键词:傈僳油盐古法

张梦蓝,雷亚,郑琳,代娜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1 研究背景

傈僳族民歌“三大调”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唯一的傈僳族聚居地的地方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 年“傈僳族民歌”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地方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特殊珍视和保护。

傈僳族民歌历史悠久,曲调热情奔放。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调“莫广”“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傈僳族的民歌各式各样,老幼都能唱。一般人出门、上山、走路,触景生情,信口而唱。傈僳民歌“三大调”内容哲理深厚、唱词工整优美、曲调悠扬古朴,是傈僳民歌的瑰宝[1]。

2 研究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整理等发现,油盐茶在傈僳语中为“华欧腊渣渣”,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制作方法奇特,先用小土陶罐将茶烤至焦黄,加入开水,然后放入油、盐,再加开水煮沸3~5 分钟,就可将罐中茶汤倾入碗中待喝。这种茶汁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别有风味,有一种涩中带甘、咸里透香的独特风味。油盐茶在傈僳族人生活中作为日常茶饮,老少皆宜,营养风味俱佳。但因傈僳族人口稀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极具民族特色的古法茶饮也难以在市场上推广。市场上十分稀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茶饮,所以仍有大片空白可供创新。

3 研究目的

基于傈僳族非遗文化民歌“三大调”的古法茶饮礼盒设计研究项目是以新山傈僳族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着手点,对当地的古法茶饮进行融合创新设计。一方面,通过特色茶饮传递中国传统特色民族文化,进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当地特色油盐茶产品化,在市场上进行推广,打造市场品牌,并携手傈僳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中国。让这一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古法茶饮能够得到传承,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元素文化加以创新。以油盐茶饮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傈僳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将传统“三大调”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茶包装中,既增加了茶的古韵,也对“三大调”的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播,向饮茶之人传递来自大山的淳朴和美味。

4 研究内容

4.1 油盐茶与民歌“三大调”的结合

油盐茶礼盒产品设计与民歌文化的结合,首先要提到“通感”的定义。人的感觉器官是相互贯通的整体,任何一种感官受到刺激,其他感觉器官都会产生伴随性的刺激,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通感”。

傈僳非遗民歌文化有三大调性,即“优叶”“木刮”“莫广”,分别对应了三种形式的音乐风格。木刮主要用于内容严肃、气氛庄重的传统叙事长诗,并多在民族节日、集会等时间和场合歌唱。曲调严肃、庄重、低沉。优叶曲调轻松、活泼,是青年男女传情表意的主要方式,可男女对唱,也可在同性间对唱。莫广为傈僳语,译为“古老的歌”或“古老的调子”,大多由上了一些年纪的人来演唱,歌曲主要讲述了家谱、生产生活等内容,曲调古老质朴。

油盐茶的主要配比为“食用盐”“食用油”“老鹰茶”,油给人醇厚深沉的食用感受;盐符合年轻人的食用习惯,给人惊喜欢快的食用感受;茶自古以来给人清冽质朴的食用感受。

综上可得,油盐茶和非遗民歌有众多的相通之处,故而油盐茶可以与民歌的三大调性相结合,从而推广傈僳族的古法茶饮和非遗民歌。

对油盐茶原料进行不同配比,口味也会得到相应的变化。在烹煮油盐茶的过程当中,增加食用油的配比可让茶饮的味道更加醇厚、悠扬,这正与傈僳族民歌三大调中“优叶”曲调所呈现出的低沉、速度徐缓、平稳的音律特点相匹配。而增加食盐的配比即可产生更加丰富且活跃、刺激的口感,这正与三大调中的“木刮”所表现出的欢快、热闹场景相对应。茶香如兰桂,源远流长,给人以历史的悠长与厚重感,而三大调中“莫广”曲调被称作为“古老的调子”,其内容所承载的历史感正与茶香意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在三者配比中增多茶香,则能正好突出“莫广”的思想精髓所在。从配料比例不同所生的口感不同的设计构思出发,与民歌“三大调”的调性融合,实现跨越感官界限的碰撞。既能够使顾客拥有不同层次的丰富口感,又能够使顾客体会到非遗文化所传达的底蕴精髓所在。

依靠学校内烹饪专业的优势,进行口味的科学配比,将油盐茶这一古法茶饮的口味与民歌三大调相融合,制作出三种口味的茶饮,并对其推出系列包装设计,以此拓开销售市场以及引起对非遗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4.2 油盐茶包装设计

销售是经济领域中的一项基本活动,它是指使用物质资料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过程。而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化了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人员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料。因此设计与销售、消费至始至终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设计创造消费,设计给予产品以必要的附加价值从而来拉动对于产品的销售[2]。因此在对于油盐茶的推广过程中,包装设计这一环节便显得必不可少。依靠包装设计能够赋予油盐茶以必要的附加价值从而拉动消费者消费,进而完成当地经济的流通与非遗文化的传承。

在对古法茶饮的包装设计方面,平面图案的设计结合傈僳族当地的自然风光、非遗文化、人文风貌,运用解构重组的平面设计方法,最大程度地展现傈僳族的特色风貌,展现傈僳非遗文化的魅力与神秘。色彩方面选择黑色作为礼盒包装的主体颜色,黑色有神秘之感,暗喻了傈僳古法茶饮的历史悠久,耐人寻味,平面图案的色彩采用高饱和的色彩与主体颜色拉开差距,而且高饱和的色彩也能极大体现出当地的多彩夺目的自然风光,具体设计见图1-图3。整体包装结构采用厚纸板作为礼盒设计材料,内里的三种茶饮运用玻璃瓶进行密封包装储存,然后采用铜版纸对玻璃瓶进行包装,起到避光的作用,延长储存时间和新鲜度。

图1 平面纹样设计稿(笔者自绘)

图2 平面纹样设计稿(笔者自绘)

图3 平面纹样设计稿(笔者自绘)

5 设计原则

5.1 独创性原则

独创性为设计当中所必备的条件。本设计项目当中的古法茶饮礼盒设计,采用味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新颖形式来实现“通感”的表达,同时也实现了传统民歌“三大调”非遗文化与食品文化间的碰撞。

5.2 科学性原则

本项目采用科学合理的食料配比来完成不同口感的不同层次表达,在适宜的口感阈值之内实现不同口味的侧重表达,从而来实现口感与文化的相互对应。采用适宜的配料配比也保证了茶饮具有必要的营养价值。

5.3 历史文化性原则

文化在于一脉相承,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也有不同特色,历史文化在不断传承发展。依靠历史文化依托,才能推动文化产品的开发。在本项目当中实现了独特的非遗文化的融入与传递,将非遗文化与产品相结合,在实现丰富产品内涵的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最终设计效果图如图4 所示。

图4 产品设计展示稿

6 结语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使非遗文化与特色民族文化岌岌可危。以傈僳族民歌“三大调”与古法茶饮油盐茶为例,文章从傈僳族“三大调”的历史传承及油盐茶的来源研究,深入探究非遗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审美的交融点,推敲、分析其在现代茶饮市场的可发展性。将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其中,能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对非遗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猜你喜欢
傈僳油盐古法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傈僳山寨换新颜”精品线路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傈僳语施受标记
谐图趣语
민족 만화 —리쑤(傈僳)족
怒江傈僳少女求学记
一碗油盐饭
一碗油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