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菱花”的工艺特征和文化传承

2022-01-05 10:30卢伟萍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铜镜紫砂壶紫砂

卢伟萍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借景抒情、以物拟人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因为我们国人长期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比较低调内敛的性格特征,不善于直接表露情绪,于是含蓄的紫砂艺术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载体。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生活的体验融合在紫砂艺术之中,特别是通过仿生器和筋纹器展示出来。所谓的紫砂筋纹器,就是聚焦于自然果实、花卉的某一局部特征,诸如莲花、菱花等等的形态纹理,然后抽象地通过紫砂的道道筋纹来展示其中的造型特点,受到了广大壶友的喜欢和亲睐,也带给我们更高级别的艺术享受。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菱花壶》就是典型的筋纹器,通过壶身非常具有标识性的筋纹来展示其中的艺术特点。众所知周,菱花器型作为经典形态,以其演绎出来的造型非常之多,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此壶壶身通过菱花和周盘相类似的结合,在凹凸不平的筋纹之中,形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壶底的设计也充满了层次感。壶嘴直流,出水非常的爽利,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之感,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圈卷设计,端握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的圆盘形态壶钮和壶身如出一辙,共同构成了菱花的主要形态。在壶身筋纹起伏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菱花本来的形态之美,也能够体会到作者在抽象剥离之后的传神演绎,通过紫砂这种材质很好地表现出来,带给我们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菱花壶》,作者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精湛的紫砂技艺,特别是筋纹器在制作的过程之中非常地耗费时间和精力,对于恒心和耐心也有着相当的要求,但是正是在这样的严苛之下,我们才能够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之中把玩摩挲,通过茶汤的浇淋和擦拭形成一定的包浆,令人爱不释手,也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

菱花形态,来源于历史上菱花铜镜的演变,其实就是菱花形制的铜镜,在没有玻璃材质的那个年代,铜镜是最为常用的整容器物。大文豪曹雪芹曾经在《红楼梦》中写到:“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这写的就是非常精致的菱花铜镜。明代紫砂大家董翰根据菱花镜的特点创制了紫砂壶的形态,后来在一代代紫砂艺人的传承之下,形成了比较丰富、造型各异的菱花品类,也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虽然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菱花镜早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值得欣慰的是,通过紫砂艺术的传承,菱花壶以其高超的工艺技巧和设计语言的艺术审美及装饰形象,延续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在这之后的历代紫砂名家诸如陈鸣远和顾景舟,都曾经制作过样式差别,但是一脉相承的菱花紫砂壶。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菱花壶》也是在传承经典、临摹经典、学习经典的过程之中,不断地把作者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诸于作品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点,把历史的韵味和实用的价值充分地结合起来。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菱花形态通过古代铜镜和今天的紫砂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亲睐,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语:中华文明浩浩汤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陶瓷艺术的发展也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在许多传统陶瓷器消失殆尽的时候,紫砂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其良好的透气性和可塑性,让我们感受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再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饮茶文化的重视,紫砂器很快就成为了茶座之上的焦点,让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造型之中,能够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和生命的启迪。

猜你喜欢
铜镜紫砂壶紫砂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刘少白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购买紫砂壶4忌
古代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