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文化类微课案例开发实践
——以宁波为例

2022-01-05 10:13刘铁柱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宁波选题乡土

刘铁柱

(宁波开放大学,浙江 宁波 315016)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其中包含文化价值。乡土文化是指乡村社会中,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社会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乡风民俗、社会心理、行为方式为主要内容,以农民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型[1]。乡土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可以凝聚人心、树立自信,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宁波乡土文化的教育价值

宁波文化的辉煌成就涵盖思想哲学、道德伦理、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诸多方面,其乡土文化资源丰富。7000年前,河姆渡人就在这里狩猎、耕作,农耕文化在这里得到长足发展。最近井头山遗址的考古又发现,8000年前宁波就有人类活动痕迹。同时,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其作为东方深水大港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宁波帮,在近一个世纪中崛起,成为享誉中外的商业力量。这些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资源潜藏着深厚的教育价值,因此宁波的乡土文化资源蕴含丰富。本地学者徐雪英将宁波乡土特色教育资源分成五大类[2],分别是:

第一类,宁波历史地理。宁波一面临海、三面环山,呈现“经原纬隰,枕山臂江”的独特地理形势。宁波地区在古代经历三次大规模海侵,其中最后一次几乎淹没了整个宁波平原,这对宁波后来地形特点形成起了重要影响。随着区域地形变化,宁波政治区划也在不断调整,这也影响宁波乡土文化的形成。

第二类,宁波民间风俗。宁波的岁时节令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有春节、元宵、清明、中秋、除夕等,但宁波的岁时节令带有更为浓重的与稻作农业相适应的农俗色彩。宁波生产习俗门类繁多,比如农事、商贸、金融、渔事等行业工种都有各自的习俗。再有就是生活习俗,受地域文化影响,宁波海岛、平原、山区的乡村生活习俗各有特点,其中以婚、生、丧三种人生礼俗最为典型。

第三类,宁波民间文学。宁波古代为吴越之地,人们使用越语通话,之后逐渐演变成地方色彩浓厚的甬方言。甬方言使用地域包括宁波市区、慈溪东部地区和舟山,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宁波历史上流传过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比如民间故事“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历史人物“舜帝”“夏黄公”、寓言故事“堇子国里做规矩”等。宁波童谣和儿童游戏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摇篮曲、谜语歌、时序歌,还有老鹰捉小鸡、抬轿子、放鹞子等游戏。

第四类,宁波民间艺术。宁波地方戏剧甬剧,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宁波传统文化瑰宝,它采用宁波方言演唱,音乐声腔属于弹簧。宁波的舞龙、跑马灯、造跌、耍牙等地方戏舞,还有泥金彩漆、越窑青瓷、象山剪纸等工艺美术,吸取地方传统文化精髓,融合现代文化风采,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第五类,宁波传统技艺。从“衣食住行”角度,各举一个例子,比如“金银彩绣”“年糕制作”“骨木镶嵌”“造船技术”。教育形式可以从这些传统技艺的艺术鉴赏、技法学习和动手制作等方面展开。

当前,不少有识之士呼吁重新认识和拾取宁波乡土教育的价值,并得到市民的认可。但现实是,乡村价值观念体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价值流失、价值话语权式微、精英价值没落导致了乡村价值失序、认同感下降等问题。宁波的乡村精英们摒弃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大量涌向城市,吞噬着原本脆弱的乡土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宁波乡土文化中潜藏着的教育价值也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者实现乡土文化传播的途径有不少,开发乡土文化类微课是其中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法。

二、微课选题和开发原则

国内胡铁生教授较早提出微课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标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3]。乡土文化类微课需要对选定的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将其尽可能细化,便于不同层次的学员消化和吸收。在对宁波乡土文化的教育价值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把这类微课的选题范围划定如下:(1)宁波历史地理类,微课选题建议从宁波地域特点、宁波政治区划形成、宁波自然风光以及社会人文风光等角度展开;(2)宁波民风民俗类,微课选题建议为宁波节日习俗、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习俗、生活习俗、其他习俗(庙会、求雨);(3)宁波民间文学类,微课选课建议从宁波方言、宁波故事传说、宁波童谣游戏、宁波谚语等几个方向进行选择;(4)宁波民间艺术类,微课选课建议为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以及民间美术;(5)宁波传统技艺类,微课选课建议从“衣食住行”角度考虑。

乡土文化类微课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土文化类微课开发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土化路径导向,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构乡民价值观念体系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和引导规约功能;教育应加强选题环节的研究与审核,把建设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和塑造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作为内在要求。

(二)学员为中心原则

乡土文化类微课的受众比较广泛,除了城乡社区学员、老年学员外,还包括终身学习者,以及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学员。因此,从微课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这些人群的学习特征,满足这些人的学习需求,开发人性化课程,激发这些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三)实用性原则

乡土文化类微课需兼具实用价值,让学员学有所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际需求。理论和实践并举,注重效能转化。微课本身也应该具备重用价值,一次制作重复使用,会大大节约成本,同时学员可以反复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是乡土文化类微课开发十分重要的原则。可以在选题时考虑灵活和趣味性,微课设计时加入动画、动图等生动、有趣的元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

在收费站安装专业的检测设备可对假绿通车辆进行有效的稽查治理,但专业的检测设备造价昂贵,不宜大范围安装部署,因此对绿通车辆治理(以下简称“绿通治理”)工作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现有数据,结合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基于移动终端、绿通治理云平台、大数据计算分析平台和人车信用等级评级系统的绿通车辆治理系统,可为绿通治理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数据,减少高速公路管理环节的工作量,提高绿通治理的效率。通过数据分析高效识别嫌疑假绿通车辆,辅助工作人员对假绿通车辆进行查验。

(五)支持移动设备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超过99%[4]。微课需要支持移动学习,单个微课视频不超过10分钟,使学员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要能方便地推送到微信,降低学员的使用门槛,符合多数人的使用习惯。

三、乡土文化类微课开发模式

乡土文化类微课开发需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微课团队参考经典教学系统开发模型ADDIE[5],每个字母分别表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制定以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乡土文化类微课开发流程

乡土文化类微课选题和组建微课团队。选题方向已经在本文第三部分进行论述。微课团队的成员包括宁波乡土文化方向专家老师、课程专家、课程设计师、教育机构领导、学习者代表(包括城乡两级社区学员、老年学员等)。其中学习者代表的意见作为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依据。

课程设计师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和学习内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讲解、小结),还需明确课程时长,教学资源和媒体选择,以及微课具体适用对象。

微课开发的通用模式可归纳为以下3种:

(一)录屏型微课开发模式

利用录屏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的操作过程和讲解声音进行同步录制;需要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拾音设备、录屏软件等。

(二)拍摄型微课开发模式

利用摄像设备对课堂(或专门录课教室)中的教师、学生进行拍摄并进行后期编辑。设备和环境主要有:摄像设备、拾音设备、多媒体计算机和视频编辑软件。手机作为时下流行的拍摄工具,可以胜任简单的课程拍摄,为此需要配一支手机支架。

(三)混合型微课开发模式

采用多种视频制作方式合成,包括屏幕录制、拍摄、软件合成等,这种开发模式需要更高的技术和视频编辑水平,花费时间多,但更能适应不同学习者需求,可以由专业团队制作乡土教育系列微课。

四、宁波乡土文化类微课案例开发

学校首先框定微课选题范围,再组建微课团队,成员包括宁波乡土文化方向专家老师、课程专家、课程设计师、教育机构领导、学习者代表(以农村社区学员为主)。然后对学习者进行需求分析,对学习者代表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投票选择乡土文化类微课选题,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宁波建筑文化”“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饮食文化”。项目团队咨询文化方向专家和课程专家以后,在宁波建筑文化下面,选择“千年古镇——慈城”进行微课设计和开发。

综合考虑现有人员及设备条件,本次开发选择拍摄型微课的开发模式。

教学设计大体思路:微课围绕慈城古县城的三方面的文化展开,分别为:建筑文化、慈孝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中主要介绍了慈城的两个地标建筑,孔庙和古县衙;慈孝文化主要从董黯汲水侍母的典故引入,介绍慈城历代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传统;饮食文化中主要讲述当地特色美食年糕的不同做法和盛行的由来。从三个文化视点如何切入,展现先人留下的优秀遗产,如今又是以新的方式保留和发展的。

创作初衷:从宁波当地的古镇出发,探索周边所蕴藏的乡土文化和风情,让乡村(社区)学员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本地的历史文化名镇——慈城。发扬中华民族的慈孝文化,呼吁人们去保护古镇及古遗址。

微课重点和亮点:开篇采用《慈湖中学校歌》导入,以歌会意;通过实地讲解和PPT演示相结合;引用典故使教学生动。

微课结构和框架:以总—分—总的方式进行讲述。总体介绍慈城,再从三个文化方面分块展开,最后以总结性话语结束课程。

本次微课项目制作了学习资料包(见表1)和详细的分镜头脚本。

表 1 微课第一讲学习资料包(部分)

微课使用佳能微单、智云手持稳定器和大疆航拍飞机进行录像,录制过程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考虑到室外拍摄的影响条件,可根据授课老师的讲课节奏和现场突发情况进行调整。非出镜讲解的声音事先在室内录制,出镜时候的同期声采用SONY无线胸麦拾取,确保主讲声音质量。所有多媒体素材分类编码和备份。视频后期编辑采用Edius和Premiere,配合使用Photoshop和AfterEffects进行后期包装,使用雷特字幕制作唱词。视频最后封装成1080p和720p两种格式,便于网络传播。

微课案例制作完成后,交给教育机构领导和学习者代表试学,听取其意见,对案例进一步修改。再利用宁波社区大学办学网络,以“宁波社区大学—市(辖)区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村)民学校”四级体系为主体,开展乡土文化类微课展映。

五、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新认识乡土文化的教育价值,落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成为乡村全面发展和繁荣的必要途径。而乡土文化类微课能有效传播乡土文化知识,在微观层面对乡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本文在对宁波乡土文化教育价值的认识基础上,提出宁波乡土文化的教育选题,按照微课的开发模式和开发原则,进行微课案例开发实践,目前已制作完成《慈城》《宁波传统打镴技艺》等微课案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乡土文化类微课开发模式的规范性和特殊性方面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再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关注,例如,如何实现乡土文化资源与其他资源的融合发展,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地方乡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等等。尽管如此,笔者仍希望本文能启发人们对乡土文化教育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宁波选题乡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图读懂宁波
乡土中国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拖起明天的希望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聚焦·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