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端的高职金融技能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效性研究

2022-01-05 06:40:40黄星月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实验班实训技能

黄星月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学院,长春 130028;2.吉林省普惠金融研究中心,长春 130028)

1 研究背景与问题

在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教育正迎来一场重要的变革,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模式、碎片化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都为传统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路。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类课程的学习而言,其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应用,强调知识技能输入和应用输出之间的有机结合。而移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恰好迎合了技能学习的需要,在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模式、深化学习交互以及提高练习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基于各类移动端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验正在各高职院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理解以及对各类移动端学习平台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当前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如何?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如何?有哪些策略能够用来提升教学成效?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基于此,本研究以高职院校金融技能课程为例,开展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验,探索最优教学模式并挖掘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在实践中检验实施效果。

2 基于移动端的高职金融技能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2.1 课前预习阶段的设计

课前预习任务主要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上课前,教师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及学习任务单,学生登录“学习通”平台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及课前自测,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测试结果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计划。

以金融技能课程项目一中的任务四——反假货币技术为例,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班级群里与学生进行热身互动,分享小品《五十块钱》视频引入课程主题,并以话题“生活中,你遇到的或了解的假币骗术都有哪些?”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习兴趣,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第五套人民币的真伪鉴别”。随后,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单及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视频、银行柜面收缴假币实况录像、网络学习指导资料等)。学生在完成全部任务的学习后,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线上自测。教师统计测试结果并收集学习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活动。

2.2 课中知识强化和运用阶段的设计

课中知识强化和运用阶段通过线下面对面授课来完成。在线下授课环节,教师以任务为驱动设计由浅入深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活动的设计应注意与学生的课前学习相呼应,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学习内容及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必要的强化和补充,并通过实训环节强化知识的实际运用,使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完整建构。

仍以上述反假货币技术单元为例,教师结合课前讨论话题“生活中遇到的假币骗术”提出新的问题——“没有验钞机,怎样快速识别人民币真假”,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投入到课程中来。通过课前学习反馈发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真假币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尚未形成清晰准确的知识结构,因此在线下教学设计中应着重梳理知识结构,教师可以“纸张、印刷技术、油墨”三大防伪特征为线索,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找出各条线索下隐含的防伪点,从而突出知识的层级关系。在反假实训环节,教师将银行柜面识假及收缴假币的典型工作过程做成思维导图,并以真假钞货币实物向学生直观讲解演示,也可邀请学生分别扮演客户和假币收缴人员,以强化学生对反假技能的实际运用。

2.3 课后巩固训练阶段的设计

金融技能课程属于技能实训课,技能的达成需要经过反复、大量的练习。以项目一中手工点钞技术的学习为例,点钞的动作练习比较枯燥,且具有“学起来易,练起来难”的特点,仅依靠课上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利用移动端学习平台向学生定时发布计划训练任务,拓展学习时空,保证充足的训练量。例如,单指单张点钞法的课后巩固训练任务可以设计为:课后一周内每天选取3 个固定时间发布限时清点任务,单次限时10 分钟,学生完成限时清点并将清点的总把数和正确把数记录,在移动端打卡上传训练完成记录。

3 基于移动端的金融技能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20 级金融管理专业的165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83 人,参照班82 人。实验班使用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参照班则使用传统的面授式教学模式授课,两班由相同的教师分别进行为期14 周共计28 学时的金融技能实践教学。

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前后两端对比测验、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样本数据。对比测验主要从金融行业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金融职业技能实训两个维度进行,在知识和理论维度选取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业务题作为测量指标;技能实训维度采用实训考核方法,并应用相同的赋分标准进行评价赋分。在两轮测验结束后,分别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3.2.1 前端、后端测验成绩对比分析

在开展教学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前端测验,使用SPSS 软件对前测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班和参照班学生在金融知识和理论以及技能实训维度中所得成绩的均值及标准差都较为接近(见表1),这说明两班成绩水平差异不大,其内部离散程度也大致相当,由此可见两班学生在金融知识和理论以及技能实训两个维度的前期基础层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实验班和参照班前测成绩统计

经过14 周的教学实践后,重新进行后端测试。运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后测成绩进行统计,得出实验班在两个维度上的后测成绩均值为79.370 分和82.661 分,参照班在两个维度上的后测成绩均值为69.256 分和72.884 分,两班平均分在两个维度上分别相差了10.114 分和9.777 分(见表2)。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方差比率检验,得到两个维度上数据的显著性概率分别是0.421 和0.386,均大于0.05,证明满足方差齐性,故继续进行相同均值假设的t 检验,得出双尾P 值0.017 和0.010 均小于0.05,证明实验班和参照班在知识和理论以及技能实训两个评分维度上的平均成绩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由统计分析结果很容易得出,经过14 周的教学实践后,实验班的后测成绩明显优于参照班。

表2 实验班和参照班后测成绩统计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为深入了解学生对开展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看法和意见,本研究面向实验班的83 名受试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评价以及对自我学习的评价3 个方面(多选)。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取得的学习效果要优于传统面授式教学;74%的学生认为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提高自身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且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仍有27%的学生认为自身学习能力有限,对课前线上自学内容无法深入理解,若课中教师不再重复讲解则跟不上教学进度;19%的学生认为平日课程过多,大部分精力依旧花在线下课程上,故无暇顾及线上学习内容,对课前的线上视频学习也仅是消极应付,学习收获有限。

在问及对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意见时,68%的学生认为课前通过移动端观看视频自学并通过线上自测检验的形式较好;23%的学生认为线上自学内容过多或无法深刻理解自学内容;10%的学生认为不需要线上视频学习,直接完成线上自测题即可。而对于线下课堂活动的设计,88%的学生倾向于教师布置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探究完成活动并进行讨论和汇报的教学模式;73%的学生认为应当引入小组评价或学生互评,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借鉴。

在对教师的意见和评价以及自我学习评价方面,61%的学生认为教师对网络学习平台和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运用还不够充分;56%的学生期望教师能够引入开放式课程软件、可汗学院、学习论坛等校园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有37%的学生期待减少Word、Excel 和PowerPoint 等传统教学工具的使用。在自我学习评价方面,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85%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自学能力还有所欠缺,无法全面体验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3.2.3 深度访谈结果分析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实验班的83 名学生中随机抽选出10 位学生参与深度访谈,访谈主题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展开。智能手机等移动端在金融技能课程中的引入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谈一谈自己对本次金融技能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验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或建议,对于未来的教学有哪些期待?本次访谈过程以录音形式全程记录,通过对录音文件的整理和分析,最终可以将本轮学生访谈结果提炼概括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技能课中引入移动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成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实验班学生A 表示:“在移动端平台,老师上传了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在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理解的内容可以在课下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自主复习和练习,还能随时和老师、同学在平台中沟通交流,实现了良性学习互动。”学生B 则表示:“这种学习模式给了我们课前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听老师讲授,同时在课堂上也能更好地理解。”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后时间通过移动端定时推送技能训练任务,每天按时完成训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事情,具有一定约束力,因此保证了训练的强度和效果。

二是教学模式新颖有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在问及对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的真实体验时,多数学生都表示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新颖有趣,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学生A 表示:“利用手机端参与签到、抢答和讨论这些互动环节的课堂气氛很好,相比以前枯燥的线下上课有趣得多,比以前更爱上课了。”学生B 则表示:“利用手机参与讨论的方式让很多平时性格内向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的同学也参与到了互动中。”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很喜欢教师布置的分组探究和小组竞赛活动,通过团队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其学习更富有活力和激情。

三是对混合式教学的问题和建议。在问及对混合式教学的问题和建议时,有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和自控能力方面还有所担忧。学生A 认为:“平时上课较为繁忙,因此当线上学习和训练过多时很难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学生B 则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比较差,由于线上学习教师无法实时监控,在使用手机自学时有时会存在“刷时长”现象。”而在对未来混合式教学的期待方面,很多学生表示期望能够更合理地安排线上、线下学习时间配比,同时期待教师能够设计出更多有意义的线下活动。

4 结论和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的结果不难看出,学生对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的认可程度很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成效和自主学习及思考的能力,但是学生在问卷和访谈中提出的意见也同样值得深入思考。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最终落脚点在学生,要提升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成效,就必须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来优化教学实施过程[1],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的改进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4.1 安排适量、适度的线上学习活动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现状,大部分学校专业课开设较为集中,学生周课时强度较大,线上自学时间有限。若线上教学视频过于冗长或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过于复杂,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懈怠心理,往往对线上学习以消极应付的态度了事。反之,若安排的学习活动过于简单,资源内容匮乏空洞,又会导致学生学习印象不深刻,使得线上学习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安排与布置线上教学活动时,应把握适度和适量两个原则,选取的线上资源不能是对现有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对书面知识的解释和补充,避免学生产生“看视频等于看教材”的懈怠心理,挫伤其线上学习的积极性。线上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尽可能少而精,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带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避免学生互相抄袭。

4.2 设计精准而有效的线下课堂活动

混合式教学实际成效的取得既依赖于适度、适量的线上自学活动,同时也依赖于精准、有效的线下教学活动的补充[2]。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由于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内化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仍要依靠教师的讲解或课堂活动来实现。因此,在开展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安排适度和适量的线上教学及自学活动,还要充分重视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的课堂讲授不能对学生的课前自学内容“置之不理”,而要精准挖掘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学生自学中出现的易错点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更深入地讲解和演示,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同时,对于线下课堂的授课要尽可能避免固有的灌输式教学法,可以考虑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探究法、实验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实践教学模式去设计更富有探究性和启迪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3]。

4.3 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纵观混合式教学开展现状,在课堂中应用最多的媒体技术仍旧是以PPT、Word 和Excel 为代表的传统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没有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的本质,只是从以往的“口头式灌输”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式灌输”。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希望减少Office 等传统教学工具的使用,期待教师能够在未来的授课中引入更加丰富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对未来教学的期待,学校应尽可能帮助教师做好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准备,如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研讨会或开展信息化教学竞赛等途径来提升教师对各类教学软件及在线资源的应用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实验班实训技能
高级技能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