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预处理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01-05 09:14:58徐自来胡小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孕激素性激素肌瘤

徐自来,胡小妹,付 侃

(黄石市第二医院妇科,湖北 黄石 435002)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的症状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持续时间长、阴道分泌物异常、压迫症状及下腹部不适等,其中压迫症状为子宫压迫于膀胱、输尿管,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尿频、排尿困难与尿潴留等。临床通常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其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的特点,但患者术后易复发[1]。米非司酮是孕酮拮抗剂,除了能够拮抗孕酮之外,也可以阻断孕酮在子宫肌瘤中所起到的扩血管作用,从而使肌瘤的体积明显缩小,促使各种不良的临床症状减轻;此外,米非司酮也可应用于妇科手术过程中,比如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取内膜标本、宫颈管发育异常的激光分离及宫颈扩张术和刮宫术中[2]。本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预处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血管生成素 -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黄石市第二医院就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年龄29~50岁,平均(39.75±3.13)岁;病程4~6年,平均(4.78±0.12)年;体质量47~68 kg,平均(51.73±4.02) kg;肌瘤直径67~98 mm,平均(81.71±6.09) mm。观察组患者(30例)年龄28~49岁,平均(39.69±3.12)岁;病程3~7年,平均(4.81±0.16)年;体质量45~69 kg,平均(52.01±5.12) kg;肌瘤直径66~99 mm,平均(82.07±6.12) 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参照《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年龄25~60岁者;伴有子宫出血、子宫疼痛、白带异常等典型症状者;月经周期规律,肾功能正常,且在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卵巢肿瘤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合并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精神性疾病不能配合此次研究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与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在患者脐孔、反麦氏点作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3 mmHg(1 mmHg = 0.133 kPa)左右,置入腹腔镜探头,观察盆腔、子宫肌瘤所在的位置及粘连情况,用无齿卵圆钳夹持肌瘤,双击电凝将其切开,分离肌瘤两侧结缔组织,拆除后进行电凝止血,冲洗患者腹腔后,再次进行缝合,缝合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将腹腔镜探头撤出腹腔,缝合皮肤,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术后观察并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步骤与对照组一致)术前3个月服用米非司酮片(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规格:25 mg/片),25 mg/次,2次/d,连续服用3个月后进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术前与术后3个月性激素水平。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约3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②术前与术后3个月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及雌激素硫酸转移酶(SULT1E1)的阳性率。采集两组患者肌瘤附近的子宫内膜组织,用甲醛溶液固定,常规制作石蜡组织切片,厚约4 μ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ERα、ERβ、SULT1E1阳性率。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综合染色强度(分值为0~3分,分值越高染色越强)和分布范围(分值为0~3分,分值越高分布范围越大)进行半定量处理。上述两个分值相加为总分,0~1分为阴性,2分及以上者为阳性。③术前与术后3个月血清Ang-2、VEGF水平。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①,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ng-2、VEGF水平。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满意度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根据自拟的满意度量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0.82,重测信度:0.8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满意度,其包括: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情况、术后6个月激素水平改善情况,共2项,共100分,不满意 < 60分、一般60~69分、满意70~90分、非常满意 > 9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诊治与彩超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复发,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激素水平 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E2、FSH、L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E2:雌二醇;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

组别 例数E2(pmol/L) FSH(U/L) LH(mIU/mL)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对照组 30 269.12±3.01 176.23±3.17* 14.16±1.02 7.12±1.13* 18.01±1.06 8.69±1.12*观察组 30 269.24±3.06 173.16±3.12* 14.19±1.03 5.89±1.15* 18.03±1.09 7.32±1.15*t值 0.153 3.781 0.113 4.179 0.072 4.67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血清ERα、ERβ及SULT1E1阳性率 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肌瘤附近的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SULT1E1阳性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肌瘤附近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SULT1E1阳性率比较[例(%)]

2.3 血清Ang-2、VEGF水平 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Ang-2、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Ang-2、VEGF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Ang-2、VEGF水平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Ang-2:血管生成素 -2;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别 例数Ang-2(mg/L) VEGF(pg/mL)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对照组 30 371.96±30.18 287.19±28.18* 179.12±17.09 161.42±16.17*观察组 30 369.23±30.12 234.74±27.15* 172.19±17.02 149.75±16.07*t值 0.351 7.342 1.574 2.804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满意度与复发情况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与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以手术、药物方式进行治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想要生育的年轻患者以及部分想保留子宫的患者使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其可减少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造成的损伤,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部分肌瘤体积小,难以被发现,术后其他正常平滑肌组织,在机体内性激素的刺激下,使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增加复发风险[4]。

相关研究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ERα、ERβ、SULT1E1蛋白表达和性激素含量有关,ERα、ERβ、SULT1E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低表达可以导致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有上调孕激素的作用,进而促进子宫肌瘤生长[5]。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的拮抗剂,在拮抗孕激素受体的同时,还可抑制雌激素受体的激活,从而抑制机体平滑肌细胞的持续性增殖及其纤维化[6]。本研究中,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E2、FSH、LH水平及肌瘤附近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SULT1E1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米非司酮预处理应用于进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性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米非司酮是一种能够与孕激素受体进行结合的合成类抗孕激素药物,由于机体内的雌孕激素和对应受体结合的过程被竞争性拮抗,导致肌瘤组织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得到降低,患者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功能发生减退,雌孕激素进一步降低,抑制子宫肌瘤增殖,从而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7]。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间质组织增生是子宫肌瘤形成的重要诱因,Ang-2调节早期新血管的生成,新的血液供应为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子宫肌瘤的复发提供基础;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机体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及促进机体血管形成等作用;两者相结合可提高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速度,从而促进患者术后肌瘤的复发[8-9]。本研究中,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Ang-2、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术前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血管内皮系统功能,抑制肿瘤复发,促进病情恢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米非司酮通过发挥对机体的抗氧化作用,抑制机体自由基产生,在减轻机体炎性损伤的基础上改善机体血管内皮系统功能,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降低术后复发率,促进病情恢复[10]。

综上,米非司酮预处理应用于进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系统功能与性激素水平,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降低术后复发率,促进病情恢复,进而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孕激素性激素肌瘤
肺动脉高压与性激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保胎药须小心服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31
雌、孕激素水平检测与过期妊娠分娩发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