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森,徐建华,吉祥波,孙建飞
(1.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近年来,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入美国大学呈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一群体存在于美国NCAA各级联赛已成为普遍现象。美国NCAA一级联盟(Division I)是世界范围内拥有学生数量最多、体育奖学金最丰厚、竞技水平最高的大学体育联盟,对国际学生运动员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美国大学的一些赛事项目中,外籍学生运动员的占比数直接影响到NCAA的竞赛格局,也间接反映出美国大学在某些体育项目上对优秀国际学生运动员的迫切需求。2019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网球队战胜维克森林大学,首次夺得NCAA DI男子网球冠军,其中两队国际球员占比分别高达70%和50%。而在女子网球决赛中,斯坦福大学击败佐尼亚大学,获得NCAA DI女子网球冠军,但佐尼亚大学网球队中国际球员占比也达到了56%。其中在2018年NCAA一级联赛中,国际学生运动员人数在网球项目中已超越美国本土球员,在滑雪、冰曲棍球等项目中也趋近于美国本土学生。
在体育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持续推动中外学生体育赛事交流,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2017年12月首届国际(中美)青少年篮球友谊赛在北京举行,联通了中美青少年之间的互动交流。阿里巴巴集团每年举办的NCAAPac-12中国赛进一步促进了中美大学的体育交流。同时,近年具有NCAA履历的留美运动员不断涌入国内职业联赛,在为国内职业联赛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其中大学时期效力于NCAA一级联赛杜兰大学的张镇麟(现效力于CBA辽宁沈阳三生飞豹篮球俱乐部)、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的孙思尧(现效力于CBA南京同曦大圣俱乐部)这类留美学生运动员在国内职业联赛中出色的竞技表现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效力于美国NCAA一级冰球联赛的宋安东(康纳尔大学)、陈梓蒙(阿拉巴马亨茨维尔分校)等人,于2020年正式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冰球集训选拔名单,是未来国家冰球队的核心力量。探讨美国NCAA一级联赛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动特征及成因,旨在明晰当前国际学生运动员留美的现状并对美国大学体育运动队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学生运动员更好地流入国际体育市场提供借鉴,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美国NCAA赛事举办主要依据比赛季节分为秋季、冬季和春季三类项目锦标赛。其中以网球、冰曲棍球等为主的小众项目,成为国际学生运动员的热门选择。在NCAA一级联赛中,网球、滑雪、冰曲棍球、高尔夫球、曲棍球(女子)、水球等项目赛事的国际学生运动员占比最多(见表1)。根据美国NCAA数据统计,仅在2017-2018年间,美国大学一级高尔夫联赛中就有322所大学,几乎每所大学都会组建自己的高尔夫球队,每年提供数万个高尔夫运动员名额来满足需求。同时像常春藤大学类似的知名院校,实行与资助需求不挂钩的录取政策(录取时并不考虑申请者的经济能力),并且禁止其设置运动员奖学金,这样的条件限制使家庭较为富裕的本土学生运动员或国际学生运动员获得了录取优势,从事需要昂贵的配套设备或设施条件的网球、滑雪、水球、高尔夫球等项目无疑扩大了国际学生运动员在美国大学中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可知美国大学小众项目成为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动选择,主要得益于招生方面更广的选择面、较高的项目学习门槛、自身的技能优势等。避开美国大学的优势项目,选择申请具有优势的小众项目俨然成为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入美国大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表1 2018年NCAA一级联赛中外籍球员与本土球员的占比率
全球化、国际化的体育人才流动促使世界各区域竞技水平的持续变动。以高尔夫、网球、板球、橄榄球等运动项目为主的国际体育人才流动模式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和暂时性特征[1-2]。Chepyator-Thomson等人(2016)针对2004-05至2013-14赛季中的所有外籍学生运动员进入NCAA一级男子篮球联赛的30个主要来源国进行分析发现,美国NCAA联盟中流入的各国球员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像立陶宛、喀麦隆、塞尔维亚等一些国家在某个甚至多个季节的流入占比表现高于平均水准,出现了峰值。大多数美国体育联盟招募外籍球员比例也相差较小,但像大南联盟(Big South),大东联盟(Big East)、中东运动联盟(Mid-Eastern Athletic Conference)却有明显的招募季节性高峰[3]。同时国际学生运动员的流动季节性也与美国大学的招募时间有关,美国大学对学生运动员的招募多数集中在每年的8月初至下一年的7月底。招募时间跨度长、招募程序步骤多,招募阶段有重复性等是美国大学招募的典型特征,招募程序的安排对各国学生运动员的流入季节和时间也带来一定影响,每年的秋季开始是国际学生运动员申请进入美国大学的旺季,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运动员选择春季申请。相比较于春季申请,秋季招生名额远多于春季招生名额,多数国际学生运动员会选择在秋季来申请美国高校。因此在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动中表现出的季节性特征,不仅与赛事项目、流出国家人才培养有关,而且与美国大学招募时间安排密切相关。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体育国际化的进程,运动员的国际迁移则是体育全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但是在运动员国际流动中却呈现出洲际、国家之间的流动差异性较大现象,流动地域结构失衡化导致各洲际、各国家的竞技实力存在较大差距。2004-2014年,美国NCAA一级篮球联赛中外籍球员来自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比重最大,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是最主要的输出国[3]。Ryan等人(2018)通过研究得出,2016—2017赛季,欧洲足球协会联盟、南美洲足球联合会、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联盟是美国NCAA一级足球联赛外籍球员的主要输出洲际联盟,英格兰、巴西、加拿大、德国、瑞典则是主要输出国[4]。2018—2019赛季,欧洲、南美洲是NCAA一级网球联赛中外籍球员的主要输入大洲,西班牙、英格兰、德国、法国、加拿大则是主要来源国。对流入美国NCAA一级足球、网球、篮球联赛中的外籍球员所属洲际进行分析得出,欧洲占据主导地位,而亚洲和大洋洲则是处于边缘位置。Thomson等人(2016)也指出,美国NCAA一级联赛中外籍球员多数来自讲英语的国家,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深刻影响着周边国家的优质学生运动员流入美国NCAA联赛[3]。运动员选择地理位置相近的区域流动,更容易减少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5-6]。因此,美国NCAA大学联赛中外籍球员的流动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体育全球化是各民族体育信息、资源融合、冲突和交流的发展过程,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推动下表现得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加入跨界流动的热潮中,地域流动俨然成了当今职业化发展的重要部分[7]。教练员、运动员及体育管理人员等跨越国界和洲际进行工作的现象也越来越普及[8-10]。体育全球化下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系统、成熟的体育商业运作模式、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赛事等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认可,美国大学成为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动的热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运动员涌入美国大学(见表2)。但是体育全球化也存在异质性的一面,美国式的体育教育发展成为被追崇的对象,这种机械附庸西方的标准化严重异化着本土体育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导致部分国民大众尤其是本土运动员群体在对体育流动主观选择上存有偏见,形成崇洋媚外的心理,也会导致本土优质人才大量涌入美国大学。在体育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各国体育人才不断突破洲界、国界流向全球,使体育信息与资源相互融合、交流、冲突与共享。因此,体育全球化发展大趋势影响着更多的国际体育人才流向美国大学。
表2 2014-2019年NCAA Division I学生运动员来源国人数排名(前20)
规范化和健全化的招生服务体系、治理结构体系、激励结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是影响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向美国大学的关键因素。美国NCAA设有专门负责国际运动员审查与监管的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要求。NCAA的发展历程中,对国际学生运动员的管理与招募也在不断革新。在招生服务体系上(见图1),国际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时必须首先通过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学术要求、专业背景等项目审核。尤其在学业成绩规制方面,NCAA对世界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学业审核规范标准,以加拿大为例,针对加拿大每个省份的学业标准设立相对应的美国考核等级(见表3)。其次要接受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成员学校的面试与评价,由学校决定录取与否。最后国际学生运动员与成员学校达成一致意愿后,在东南联盟指导下签订国家意向书与经济赞助协议。国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成绩向不同层次的美国院校提出申请,在升学志愿申报方面具有自主性[11]。同时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网络的搭建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人才流动[12]。美国大学各体育组织机构在国际上搭建的招生网络系统,为国际球员的流动需求提供了便捷服务。教练员也会通过球探报告、网络媒介、出国游说等途径,与潜在的外籍优质球员开展有效沟通与了解,为美国大学引入更多的国际优秀学生运动员,这种招募方式通过招募机构创造了人才管道。越来越多的教练和管理人员利用这些机构为他们的运动项目寻找最佳人才[4,13]。在治理结构体系上,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治理结构为典型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的四级结构,在院校治理决策中会依据地域、性别、民族、联盟等多方面限制来体现代表性、包容性、平等性等,这一多中心多层次的治理结构充分体现着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性,是维护校际竞技体育运动公平竞争环境的需要[14]。在激励结构体系上,美国高等教育一直为非裔美国人的种族平等进行着全国性的努力[15]。Shulman等人(2011)证实了所有向学生运动员提供奖学金的美国院校,橄榄球和篮球队中非裔美国人的学生运动员占比达到40%[16]。其次对学生运动员在学业上的支持与监督,几乎在所有的一级院校的竞技运动部门网站都专设学生运动员学业咨询中心和发布学生运动员手册,为学生运动员提供学业咨询服务。同时一级会员院校多数执行学业进展率(Academic Progress Rate),学生运动员学业表现、教练员执教表现以及全队的得分表现都被纳入共同的审核标准。
表3 加拿大部分省份学术成绩在本国及美国的评级
图1 美国高校学生运动员招生流程
国际学生运动员选择流入美国大学与自身的动机密切相关。Maguire等人(1996)将运动员流动类型分为“安居乐业”型、“体育先锋”型、“唯利是图”型、“回归者”型和“游牧世界主义”型[17]。后来又陆续引入“双重主义者”“流亡者”和“被驱逐者”等类别。运动迁移类型表明,流动体验是在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依赖的过程中所形成,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历史等都可以视为是决定学生运动员流动动机和方式的重要因素[18]。Gichard(2007)发现,金钱刺激在芬兰运动员流动中具有核心作用[19]。蒋涌才(2015)也指出,多数北欧运动员短暂流动主要是为体验异国他乡的生活与文化[20]。我国学者也普遍认为运动员国际流动动机复杂多样,以任何单一原因将运动员群体认定为某种理性流动类型并不合适[20-21]。虽然我们一般将运动员流动归因于金钱的驱动,但是学生运动员的国际迁移并不总是朝向“核心体育经济”方向发展。如英国冰球运动员流向北美的主要因素是冰球运动在英国的边缘经济和文化地位很难满足专业发展需求,北欧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移民运动员更易受个人职业发展的驱使[17,22-23]。在针对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动动机的研究中,普遍认为美国大学高额的体育奖学金、高水平的竞技力、高质量的培训教育机会、先进的训练设施以及美国本身的吸引力等是国际运动员参与美国大学体育运动的动机。尤其在NCAA一级联赛中往往比等级较低的大学有更强的财政支持、更健全的设施和更高水平的培训团体。Love等人(2011)认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向美国大学[24]。然而也存在较为不同的观点,Thomson等人(2003)研究发现对于非洲大陆的运动员而言流入美国大学是因为中学后教育系统难以容纳大量学生,美国大学可以给他们提供大学学位,而不是因为美国的制度允许他们同时攻读学位和参加体育比赛[25]。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向美国大学的动机研究可知,驱使国际大学生运动员决定流向美国大学的动机复杂多样,包括对大学学位的渴望,对高水平运动的渴望(同时在健全的体育设施和优秀教练指导下进行训练),追求获得大学教育和高水平运动竞赛的独特机会,渴望获得奖学金等财政支持,渴望体验美国文化,渴望提高英语技能等。国际学生运动员跨国流动所表现出的决策动机复杂多样,学生运动员在选择流向美国大学的过程中也势必会受到自我多重动机的影响。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成功之处就是将竞技体育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很好地实现了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完美结合。这不仅保障了学生运动员竞技潜力与学识教育的共生发展,而且利于学生运动员更好融入社会。美国高校主要通过学分制、提供教育经费资助、限制竞赛资格三方面来对学习与训练进行平衡调控[26]。NCAA的章程中也明确指出,协调发展大学生运动员的教育领导力(educational leadership)、体能(physical ability)、竞技能力(athletics excellence)是联赛发展宗旨(NCAA,2015)。不难看出,NCAA对大学生运动员身份的定位首先是大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展现了美国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经过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成员高校、联盟组织相关举措的实行,保障革新体教融合。NCAA在比赛及训练时限上也有着明确的原则规定,任何会员院校必须限制训练时间、赛季时长、参与比赛的天数及其他活动所占用的时间,以保证学生运动员的学业表现(NCAA,2015)。一级和二级会员院校规定学生运动员在赛季中(Playing Season)的每天训练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0小时。在休赛期(Outside the Playing Season),除橄榄球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的学生运动员每周训练时间要低于8小时,其中技术训练每周不超过两小时,其他时间只能用于体能训练。三级会员院校规定每次训练时间不超过3小时。对训练时间和训练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严格规定,在为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提供制度性保障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训练效益与质量[27]。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所构建的学业进展率(Academic Progress Rate)评价模型,将学生运动员的学业表现、教练员的执教表现、全队的战绩表现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运动员奖学金名额指标、教练员合同聘任与奖励、全队的参赛资格带来影响。同时注重学生运动员人格教育,主要通过教练员在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中用较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运动员;将行为准则手册(Codes of conduct for on and off the court behavior handbook)列为学习内容;把教育领导力、沟通能力的培养等纳入日常实践活动中等。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美国大学校际竞技体育始终秉持着教育为先,体育为教育服务的理念,遵循学术水平与竞赛成绩等同性原则,在体教深度融合发展下培养了大批兼备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竞技精神的优质人才。
近年来,国家把学校体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渠道,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持续推进体育改革与发展,畅通学生运动员升学渠道。但在升学标准下注重学生运动员竞技水准,对学业标准要求偏低的现状仍然存在。因此,为保障我国优质学生运动员在国际流动上的主动性,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提高入学门槛,树立文化成绩与运动表现兼重的思想观念。提高入学考试的文化学业成绩标准和运动成绩测试标准,深入改革学生运动员的升学制度,例如减少对优秀学生运动员文化成绩方面的录取优惠政策。其次,学校应积极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针对学生运动员群体制定独特的培养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设置,通过个性化授课、学业辅导咨询、师生学业帮扶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保障学生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积极引进高水平教练员,鼓励与资助教练员对外交流学习,提高专业能力,为学生运动员制定合理健康的训练计划等。最后,强化外语水平。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运动员外语水平。利用线上共享的优质资源,结合学生运动员的语言学习需求,构建特色线上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兴趣。学生线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主动与他人进行外语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只有兼顾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运动水平,才更有利于体育人才的国际流动。
我国学生国际流动的相关制度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促进了学生区域跨境流动,但也存在资金不足、宣传乏力、长效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因此,为助推国内体育人才的国际流动,提出具体举措:其一,加大对体育留学的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实地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对体育留学的学业标准、年龄标准、运动水平标准及美国大学校园规章制度进行深入解读,满足更多体育人才的流动需求。其二,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调整国际学生运动员留学政策,继续推进“青少年后备人才海外留学精英计划”方案,通过提供贷款或奖助学金资助等方式来鼓励国内优质学生运动员取得赴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对国外优秀运动员来华留学提供奖金资助、签证优先优惠等政策。其三,国家应加大对国际劣势体育项目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让国内优秀的足球、篮球等项目的学生运动员拥有更多的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其四,推动中外大学生体育赛事交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培育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体育赛事品牌,吸引更多的国外优质运动员,促进体育人才的国际流动。
规范健全化的学生运动员国际流动服务体系能够激发体育后备人才的流动活力。为提升国内体育后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具体举措:其一,建立健全国内学生运动员流动服务机制。我国大学校内应增设或完善国际学生运动员咨询服务中心,分设不同职能部门,例如招生与宣传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留学咨询部门等,完善服务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其二,建立国内高校国际学生运动员服务中心—海外国际学生运动员招生办事处—海外各高校的招生流动网络系统,实现招生信息共享、招生资源整合、招生服务创新。其三,秉持本土国际化与国际本土化相结合的培养理念。学校可定期邀请美国大学教练员为本校学生运动员进行训练指导、理念传授等,帮助学生培养国际化视野。在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体系的同时,也应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训练理念及体系,使国际学生运动员能够融入中国体育文化,增强中外体育人才的交流。
国际学生运动员已成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国际力量。各国间体育人才的互联互通是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在我国“双一流”与“体育强国”发展战略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体育后备人才流动势在必行。“体育留学”在拓宽国内优质学生运动员发展路径的同时,也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