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价值

2022-01-04 11:04周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3期
关键词:后缘椎体脊柱

周岳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疾病。绝经期的妇女和中老年人更易患此病。在临床上,一旦发病,可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退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患者的椎骨生物力学也有其他改变,例如:受外界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骨折。它对患者的健康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脊柱骨折中占很大比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多为老年人,严重的患者可合并其他器官损伤,临床治疗困难。脊柱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严重创伤,致残率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较大影响。常规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患者恢复时间长,易引起并发症。微创脊柱外科治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患者脊柱骨位恢复正常,保护脊柱神经功能,维持患者脊柱生理功能稳定,手术效果较理想[1]。本文选取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2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2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各10 例。其中微创组男4 例,女6 例;年龄56~79 岁,平均年龄(65.33±5.22)岁。传统组男5 例,女5 例;年龄56~80 岁,平均年龄(65.31±5.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组 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①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评估,了解骨折的发生原因及部位,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根据上述评估结果,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②具体方案:无骨折移位、无神经功能损伤者,可用石膏固定;如患者有骨折移位及神经损伤,应行牵引复位,密切观察症状变化。疗效如无明显改变,应及时手术治疗。

1.2.2 微创组 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指导患者卧位、全身麻醉。使用 X 线机、C 形臂机等检查工具,对患者的具体损伤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着重于确定患者骨折的部位,确定合适的钉位(一般从压力较大的部位开始)。在中段切开2 个切口,每个切口2.5 cm,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于腰椎后筋膜和骶椎筋膜。对侧用骨水泥针穿刺固定,将骨水泥按常规操作注入牵引期,然后逐个注射,0.25~0.50 ml/次。对骨水泥注入进行严格监测,发现有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注入。骨水泥固化后,调整注药方向,再进行二次注药,直至满意。在骨水泥完全固化后,用明胶海绵填充注射孔麻,将注射导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侧弯角度及手术耗时、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脊柱侧弯角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脊柱侧弯角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本组治疗前升高,脊柱侧弯角度较本组治疗前变小,且微创组椎体前、后缘高度高于传统组,脊柱侧弯角度小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脊柱侧弯角度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传统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2 两组手术耗时和出血量对比 微创组手术耗时短于传统组,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耗时和出血量对比()

表2 两组手术耗时和出血量对比()

注:与传统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在骨科临床中,骨折是常见的多发病,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骨折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影响患者正常活动,易因长期卧床制动期间合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甚至死亡[2,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骨质疏松问题日益突出,骨骼周围肌群功能下降,骨强度下降,因此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与此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由于血液功能失调,易使骨折伤口愈合时间延长,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会引起患者局部肌肉痉挛,疼痛,影响患者正常行走和站立[4]。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由于骨折部位切口深,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愈合时间长,患者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导致感染或坏死。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遵循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稳定、矫正脊柱正常力线、预防并发症等原则。开放手术是以往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临床实践证明,它的应用效果一般,适用范围也比较有限[5,6]。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本组治疗前升高,脊柱侧弯角度较本组治疗前变小,且微创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高于传统组,脊柱侧弯角度小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耗时短于传统组,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科治疗不是简单地减小手术切口,而是借助窥镜放大成像进行精细操作,同时配合特殊的手术器械进行辅助,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确,组织损伤更小[7,8]。开放手术因不够精细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易损伤患者肌筋膜及脊神经后支,不利于神经血管及血运恢复,使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部分脊柱损伤也会引起慢性骨筋膜综合征,患者术后腰痛难忍。微创手术能更好地区分神经分支,从而保留重要神经对肌肉皮肤的支配功能。对于脊神经后支及周围小关节,传统手术损伤较严重,肌腱及韧带损伤出血较多,神经受压明显,造成患者疼痛。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局部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老年人往往对疼痛比较敏感,术后有效控制疼痛对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有重要作用,脊柱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患者疼痛较轻,常规的止痛方法能够有效减轻疼痛,不需要使用较先进的止痛药物,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止痛风险[9,10]。

综上所述,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降低脊柱侧弯角度,缩短手术耗时,减少出血量,高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后缘椎体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后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