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菲 于克南
(1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徐州市城管局,江苏徐州221002)
城市中俯拾即是的古老地名,能够唤起被封存已久的记忆。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名与当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息息相关,每个地名背后都似古老的化石层,交错层叠,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一些地名来源作分析,可以发现徐州有些地名采取谐音的方法,将早期粗俗的市民口语用一些文雅,并且有一定美好寓意的新词代替。徐州市于2005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通了“徐州市地名网”。为地名资料的查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查阅这些资料时发现存在一些地名来源证据不足。因此我们在对地名进行规范化的同时,也应对之前存在过的历史地名进行考据梳理,对一些遗失已久,人们早已忘却的地名重新挖掘其历史意义。本文拟利用语言学相关知识对此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补证。
蛮井,是一个由谐音演变而来的地名,位于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境内,下洪水库的西侧。因下洪水库建设,蛮井村往西搬迁了1公里,大堤下的蛮井也已废弃。通过对蛮井村村民寻访,七八位中老年人一致认为蛮井就是由蛮子(对南方人的称呼)打的井。传说,古时有个蛮子路过此地,因为口渴找不到水喝,便出钱打了这口井,村民为表达感激,以蛮井命名,村庄也以此命名。
“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个义项:1.粗野,不通情理;2.鲁莽,强悍;3.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4.〈方〉很,挺。对于前两个义项都是贬义意味十足,因此村民对该井的传说应该是以第三个义项为依据口口相传,“蛮人”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后来成为对南方民族的统称,贬义意味削减,并且通过村民口口相传的语境中可判断对“蛮人”的称呼并不含贬义。但毕竟只是居民相传之说,还需从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
《〔民国〕铜山县志》记载:“下洪寨,城东南六十里,咸丰十年建,旧属七乡。辖村三:馒头井、王庄、李家庄。”[1]337在咸丰十年(1860年),徐州东南60里的下洪寨下辖三个村庄,其中一个村“馒头井”便是今天的“蛮井”,在地理位置上也与县志的记载相符,其东侧是李庄,南侧是王庄。此村位于黄河大堤下方,地势低洼,为阻止河水、雨水或污水的倒灌,因此在井口上方安装了馒头形的井圈。而这口井作为村子的重要生活设施,便以“馒头井”作为地名。而“馒头井”到“蛮井”的地名变化,应是先由“馒头井”简化为“馒井”,又因为“馒”在书写上较为烦琐,因此按谐音改写为“蛮井”,久而久之“馒头井”变为“蛮井”,并衍生了一段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美好传说。
侯山沃原是一个山村,现在已然是一个小区民房集聚区。根据“徐州市地名网”记录,该地背靠一座山,依山建了一个村庄。因140年前有侯氏兄弟三人逃难在此落脚,后来侯大、侯二各自谋生,只因侯三在此居住最早,所以全村老少都尊称他侯三爷,又因侯三老窝在此,于是这个村就以“侯三窝”为名。据《广韵》记载“三”中古属于心母平声,“山”所闻切,中古为生母平声。借助音韵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普通话ʂʅ音节字在徐州话中尤应注意,凡来自中古入声的一律读ʂʅ,而来自平上声的,不管是庄组的生母还是章组的船书禅母都读s。[2]“山”来自古平声的庄组字,因此在徐州方言中读为sān,与“三”读音一致,因此人们混淆而不自知,以山为三,由此“侯三”变“侯山”。
由“侯山窝”变为“侯山沃”,则是利用谐音更名。“窝”在《汉语大字典》中所收录的意思为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比喻坏人聚居的地方:窝巢、贼窝。其义项有:1.临时搭成的简陋的小屋:窝棚、窝铺;2.比喻人体或物体所占的位置:窝子、挪个窝儿;3.洼陷的地方:酒窝儿、心窝儿;4.弄弯,使曲折:把铁丝窝过来;5.藏匿犯法的人或东西:窝匪、窝藏、窝赃;6.郁积不得发作或发挥:窝火、窝心。“窝”最初只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词义为中性。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根据现收录义项“窝”多暗含贬义,“土匪窝”“贩毒人窝藏的地点”等语境常用“窝”。又“窝”因有弄弯、使弯曲的意思,因此人所居住地若以“窝”命名,在认知上狭窄、拥挤的义项较为凸显,因此“窝”给人的感觉是需要弯着身子才可进入的地方。
为了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又由“侯山窝”改为“侯山沃”,“沃”在《汉语大字典》中所收录基本字义为:1.土地肥:沃野、沃壤;2.灌溉,浇:沃田、如汤沃雪;3.光盛,丰美:沃沃;4.姓。且看“沃”的所包含的语义多为褒性,寓意美好,希望做居住的地方土地肥沃,生活幸福美满。利用汉字一音多字的特点,采取谐音的方法,既保留人们所熟悉“wo”的语音特点,同时又一改“窝”的刻板印象,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
不同的是,虽然“侯山沃”“文沃”都利用谐音的方法将“窝”改为“沃”,但“回龙窝”并未按此办法更名。“回龙窝”地名的由来,据《徐州市志》记载此处为老城区南门里比较低洼的地方,南边原为旧城墙,雨水倒流,久积难泄,俗称“回流涡”。后来谐音称为“回龙窝”,说乾隆皇帝曾到过此地。[3]回龙窝街区始建于清朝,最老的房子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这一带靠近彭城路、城隍庙和快哉亭,是生意人、文化人聚居的好处,明清建筑比较集中,现已成为徐州城市展厅及新的城市名片。由于其久远的历史使其保留了其传统名称,因此这也为我们城市的变更地名提供了好的例子,不要一刀切,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同时又要兼顾保留历史文化的遗迹。
猪山,位于金龙湖东侧,海拔122米,因山体外貌形似一头卧地的肥猪而得名。这里三山相连,从南往北依次是猪山、狼山和邱山,整个山峰斜横在徐州东站的北侧,长3.5公里,今被振兴大道、鲲鹏路和高速铁路一分为三。2007年出版的《徐州市地名录》记载为小猪山,[4]以示和云龙湖的猪山相区别。
2008年,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对废弃的猪山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对景区命名的时候,认为猪山地名太俗气,不足以概括修复后的美好,因此给新的景区起了一个同音不同字的名字叫“珠山”,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了白天鹅,一个普普通通的地名,顿然变得高端上档次,它就像一颗珍珠一样镶嵌在徐州东部,闪耀在高铁站前,给附近的居民还有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了一个休憩的绝佳场所,也成了徐州市民打卡之地。
珠山宕口公园是全国第一个宕口遗址公园,该项目本着“修复生态、覆绿留景、凝练文化、拉动经济”的原则,充分借助采石场原有的地形地势营造景观,使其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生活环境上达到预期目的,在被开山采石破坏得面目全非的山谷内,广植树木,遍铺草坪,旧貌变新颜,栈道凌空,飞瀑高挂,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各种花卉随处可见。不仅从根本上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漫步的好去处,而且对国内矿山遗址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五珠泉碑刻
峨山村位于铜山区汉王镇,东靠玉带河,西傍鹅山,村庄因山得名。峨山村的命名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把鹅雅化为巍峨的峨,以示高大,达到了地名忌讳和追求高雅的目的。
鹅山古代位于丁塘湖当中,山峰形似大鹅,头朝东尾朝北,恰如大鹅浮绿水。《〔民国〕铜山县志》记载:“鹅山,一峰孤峙,在丁塘湖西北。”[5]208丁塘湖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宋代就存在,陈师道有《与寇赵约丁塘看花,寇以疾不赴有诗次其韵》诗文,从诗中可以看出,宋代的汉王就是一处全市有名的赏花胜地,如今的汉王继往开来,梦幻般的雏菊花海有六百多亩地,绚丽而又清新,让人流连忘返。
圭山村位于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南侧,村庄依山傍水,南有玉泉河,西有龟山,村庄因山得名。《〔民国〕铜山县志》:“龟山,以形似名,按龟山北又有牛头山,出竹叶石。山东为翟家山。”[1]208圭山村拆迁后,居乐园、富仕名邸等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2018年7月15日,圭山山体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
圭山山体公园简介的石碑上刻着:“先辈们为了珍惜土地,同时为了防灾免灾,就东坡而居,形成了村庄,并以山而名为龟山村。”这个是对圭山村历史缺乏了解导致的笔误,村名早已被古人雅化为圭山村,写错了侮辱性极高。
圭山村在清末民初曾是这一带的军事和经济中心,管辖范围方圆十里,东到姚庄,西到文新庄,南到玉泉河,北到泰山,面积是现在铜山新区的好几倍,《〔民国〕铜山县志》记载:“圭山练,城南十五里,旧属六乡,辖村十八,翟家山、北文新庄、前二堡、后二堡、小朱庄、文家窝、东太山营、西太山营、竹园、高庄、十里堡、三官庙、朱家庄、姚家庄、马家湖。”[1]180何为“练”?《〔民国〕铜山县志》解释:“以庄辖庄则名曰练。”[5]177练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单位街道办事处。
圭山村的命名显示了命名者崇古尚学的水平和寄托美好生活的愿望,圭是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小下大,它是一个美好的象征。“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把龟山雅化为圭山,显示了古人的睿智,而一经解释,便觉典雅。
五珠泉村,位于柳泉镇西南,村内有一口泉水叫母猪泉,村子因泉得名。母猪泉是一口古老的泉水,它首先被明《〔嘉靖〕徐州志》记载,命名时间至少450多年。明《〔万历〕徐州志》详细记载了泉水位置,志曰:“母猪泉运端泉,二泉在境山之北,绛山之东,出地崩沟达于泗。”[5]境山今改名为景山,绛山今改名为象山。但是,附近百姓仍把象山叫绛山。母猪泉位于象山东侧四里。
母猪泉在柳泉一带非常出名,由于这是一口温泉,水温达到27度,在寒冷的冬季,雾气氤氲,热气腾腾,犹如人间仙境,大家争相前来淘菜洗衣,所以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泉水文化当中,猪龙文化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泉水文化,母猪化为泉是为猪龙。苏轼《东坡志林》记载:“青神县道侧有一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云百年前有牝猪伏于此,化为泉,有二鲤鱼在泉中,云:‘盖猪龙也’。”除了柳泉镇的母猪泉,徐州附近还有一处非常有名的母猪泉,苏轼曾在此杀鹅祷雪,此泉现位于萧县官桥镇小刁集村。以母猪之名命名泉水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五珠泉的命名是徐州地名雅化史上的杰作,由“母猪泉”到“五珠泉”基本上保持了同音不同字,并赋予它许多美好的传说,82岁的宋世科老人曾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撰文写道:“五珠泉乃徐州十大泉之一,据传,宋代的徐州知府苏东坡曾以‘泉水喷珠圆又圆’之句来赞诵此泉水之旺,五珠泉大概来源泉水喷珠之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