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文人群体现象*

2022-01-04 09:30赵贤德沈向阳
江苏地方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常州院士

◎赵贤德 沈向阳

(1.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常州市委宣传部,江苏常州 213022)

常州历史上曾以“科名之盛”而著称。南宋陆游称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龚自珍称常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研究常州文化现象时,我们发现常州文人有一种如20世纪初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常州帮”一样的群体性现象。无论是科举现象、幕僚现象、学派现象、史学家现象、语言学家现象还是院士现象等都是群体性的,都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科举人才出类拔群

科举本来是封建时代朝廷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常州人将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发挥极致,因此常州科举人才出类拔群,这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常州进士名列前茅。科举自始至终约1300年时间,仅武进县就有1500多名进士。这还没有包括历史上常州府所辖而后来划出常州的无锡、江阴、宜兴和靖江的进士,也没有包括今天常州市所辖金坛、溧阳范围内的进士。常州科名之盛始于宋朝。宋大观三年(1109),全国取进士300名,常州就有53名,占全国六分之一,一时轰动全国。宋徽宗特赐“褒诏”曰“进贤”,并给常州郡守、府学教官各晋升一级。为了纪念这一荣光的事件,郡守徐申在常州状元桥南建“进贤坊”,旁建“荣赐亭”。常州科举考试曾出现过父子同科、兄弟同榜和世代联第的佳话。常州老城厢的街巷名“双桂坊”“椿桂坊”“早科坊”“世科坊”“青云坊”“兄弟翰林坊”等都是常州科举兴盛的典型写照。

2.常州状元不甘人后。经过专门研究统计,常州府的状元有霍端友(武进县)、陈祖仁(晋陵县)、杨廷鉴(武进县)、吕宫(武进县)、赵熊诏(武进县)、钱维城(武进县)、庄培因(武进县)、刘纶(武进县,特科状元)、蒋重珍(无锡县)、孙继皋(无锡县)、周延儒(无锡县)、邹忠倚(无锡县)、王云锦(无锡县)、余中(宜兴县)、顾皋(无锡县)、陈于泰(宜兴县)、吴鼎(无锡县,特科状元)等。

金坛、溧阳两县历史上也分别出现了于敏中(金坛)、于振(金坛)、普颜不花(溧阳)和马世俊(溧阳)4名状元,金坛的史惇是特科状元。[1]

历史上武进县出现的科举人才之多,在全国范围内同一层次的县级相比,是名列前茅的。武进县的一些大户人家,比如庄氏、恽氏、赵氏、张氏、吕氏、胡氏、杨氏、刘氏、董氏、薛氏、唐氏等家族都是科举人才的大户。

二、幕僚人才超然不群

“绍兴出钱粮师爷, 常州出高级幕僚。”常州读书人众多,常州近现代史上走出去的一批知名文人在中举或中进士之前很多曾进入官署幕府做幕僚,而且成就超然不群。幕僚行事决策和参政议政方面与国家政治格局中的正规职官交汇同行、互为补充,同时幕僚通过这种形式进入官署可以熟悉官场情况。常州著名文人赵翼、孙星衍、黄仲则、洪亮吉、杨伦、沈同芳、刘可毅、赵椿年、盛宣怀、赵烈文、赵凤昌、何嗣焜、孟森、孟昭常等都有从幕经历。现列举几个著名幕僚。

1.赵烈文(1833—1893)。号能静居士,清代学者、藏书家。曾任曾国藩幕僚多年。所撰《能静居士日记》4册,记录了咸丰八年(1858)到光绪十五年(1889)长达32年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并且详细记录了与曾国藩私聊互动的内容,该资料成为研究曾国藩和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史料。

2.何嗣焜(1843—1901)。1862年以生员(秀才)身份加入淮军,1871年成为两广总督张树声的幕僚。

3.盛宣怀(1844—1916)。晚清洋务运动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盛宣怀最早也是从幕僚开始做起的。从1870年至1896年,其在李鸿章幕府下工作,1896年至1901年,又在张之洞幕府下工作,盛宣怀因此逐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幕僚之一。

4.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早年做过曾国荃、姚觐元的幕僚,后来成为张之洞手下的首席文案。由于张之洞对赵凤昌过分倚重,当时有人作联:“两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竹君。”赵凤昌曾参与谋划“东南互保”。自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华民国成立,再到南北议和、袁世凯称帝等诸多大事件,赵凤昌都从中斡旋,故有“民国产婆”“民国诸葛”之称。

5.孟森(1869—1937)。早年受聘于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后至译学馆主持翻译事务。1902年任广西边务督办郑孝胥署中幕僚,被郑孝胥赏识,资助去东京政法大学学习,回国后主编《东方杂志》。武昌起义后,为程德全指挥的江浙联军进攻南京起草宣言。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黎元洪为首的共和党执行书记。

三、学派人才结队成群

清代中晚期,常州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心向学,科第兴盛,其学风独领风骚,经学家、文学家、诗人、词人、画家、医家等名家辈出,形成了以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为典型代表的学术和艺术流派,他们创造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成就,成为清代文化界的一种奇特现象。

李兆洛等常州文人同舟图

清 恽寿平蔬果册页(常州博物馆藏)

1.常州学派。又称今文经学派,由常州人庄存与开创、其外孙刘逢禄奠基形成;因他们推崇《公羊传》,也称“公羊学派”。该学派不拘泥门户之见,重视发挥“微言大义”,为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思想提供法理依据,对中国近代政治、学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物主要有庄存与、刘逢禄(庄存与外孙)、宋翔凤(庄存与外甥)。今文经学使经学的研究直接与现实的政治结合,致力于经学的“经世致用”。鸦片战争时期,刘逢禄、宋翔凤的弟子龚自珍、魏源等接过今文经学“经世致用”的旗帜,将其改造为鼓吹改革、主张改良变法的有力理论武器,清代学术由此焕发新的生机。后来康有为“托古改制”,将其作为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2.阳湖文派。阳湖文派是清代散文流派,由恽敬、张惠言创立,因他们都是常州府阳湖县人,故称为“阳湖文派”。他们的古文理论与“桐城派”基本相同,但不满桐城派古文的清规戒律,作文取法儒家经典,而又参考诸子百家,故文风较为华丽。阳湖文派诸作家所吸取的范围较为宽泛,是以切用的原则,把学的内容从经学扩展到其他实用之学上,强调博涉多通。准确地说,阳湖文派的学说也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实学。

3.常州词派。常州词派是常州人张惠言开创的。嘉庆年间,张惠言趁浙西词派衰颓之际,提出要依据“温柔敦厚”的“诗教”,尊崇词体,强调寄托。在词学整理研究上,保存大量词学遗产,对清末词坛影响颇大。张惠言所著《词选》是该词派奠基之作,代表人物主要是张惠言、张琦兄弟以及周济等。由于常州词派的理论与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相一致,该词派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清末民初乃至其后一个时期影响最大的流派。

4.常州画派。常州画派形成于清初时期,为恽南田(字寿平)首创。恽南田重视写生,擅长画“没骨”花卉而自成一格。因恽家子孙都继承他的创作技法,绘画流派逐渐形成,因此在画坛上被誉为“恽派”。又因传承“没骨画”技法的都为常州人,又称“常州画派”。常州画派在绘画中将诗书画三者结合,这是常州画派的重要特征,也是对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5.孟河医派。孟河医派是因众多名医出自常州府武进县孟河镇而得名。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至清代,这里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最有代表性的是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家。1949年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孟河医派以“博采众家、家学特长、务求实效”为学术特征,为中医学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诊经验和学术理论,为中医学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和光彩。

四、首任校长卓荦不群

常州百年来走出了众多校长,且不说一般的大中小学校长,仅今天中国著名大学的开创者或首任校长就有好几位是常州走出去的教育家。

1.天津大学首任校长盛宣怀。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创办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并担任首任校长。北洋大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现代大学,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盛宣怀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2.上 海 交 大首任校长 何 嗣 焜(1843—1901)。1896年,何嗣焜的老乡盛宣怀为创办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亲自到何嗣焜家中,邀请他出任主持办学。何嗣焜慨然就任南洋公学第一任总理(即校长)。经过他几年的经营,南洋公学办学初具规模。

3.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1894—1967)。孟宪承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教育理论家。早年毕业于南洋公学中院和圣约翰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42年国民政府公布首批29位部聘教授名单中,孟宪承是唯一的教育学教授。1951年孟宪承出任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2006年孟宪承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首批宣传名单,是其中唯一的教育学家。

4.南京艺术学院首任校长刘海粟(1896—1994)。刘海粟,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9年7月始任校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上海美专等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刘海粟担任校长。1959年6月10日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继续担任院长。

5.上海华东新闻学院首任院长恽逸群(1905—1978)。恽逸群是我国著名理论家、时政评论家、出版家、中国新闻界的杰出战士。他曾与沈钧儒、陶行知、邹韬奋等联名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杨潮、范长江、徐迈进等人发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并亲任总干事兼秘书长。1949年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华东新闻出版局长等职。1949年7月在上海创办华东新闻学院,恽逸群担任首任院长。1950年,又兼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

6.上海外国语大学首任校长姜椿芳(1912—1987)。姜椿芳,著名作家、翻译家、出版家和教育家。1949年上海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决定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高等学校,市委任命姜椿芳先生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校长和党委书记。姜椿芳成为今天上海外国语大学历史上的首任校长和书记。

7.东北大学的开创者谢荫昌(1877—1928)。民国建立后,谢荫昌入张作霖幕府,担任东北教育厅厅长。他向张作霖建议创立东北大学,主张与亟待发展东北的张作霖不谋而合。1923年东北大学正式成立,谢荫昌建议东北大学教授的薪金一律用银圆发给,东北大学的经费甚至一度超过清华大学,并对国内外学者广为延揽。黄侃、吴宓、庄长恭、刘仙洲、梁思成、林徽因等都在东北大学任教过。

此外,法国里昂中法大学首任校长吴稚晖(1865—1953)也是常州人。1921年,吴稚晖率学生105人赴法国勤工俭学,成立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任第一任校长,吴稚晖成为中国在海外开办大学最早的校长。里昂中法大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五、历史学家群英荟萃

中国古代历来是文史哲不分家的。常州也是一个盛产史学家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史学家有赵翼、屠寄、孟森和吕思勉,还有史学家陈守实、谢国桢等。这些史学家在历史研究领域都占有重要位置,可谓群英荟萃。

1.清代大史学家赵翼(1727—1814)。赵翼在两百多年前为后人留下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千古名诗,他是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中进士(探花)。赵翼辞官后埋头治史,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2.近代大史学家屠寄(1856—1921)。屠寄是清末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辛亥革命常州光复后,屠寄被推举为武进县民政长。1913年袁世凯篡政,他愤而辞职,着手采集旧集及外文史料,并继续从事《蒙兀儿史记》研究,编撰成蒙古史巨著《蒙兀儿史记》160卷,为后人研究元朝历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史料。

3.清史研究代表人物孟森(1869—1938)。孟森,世称孟心史先生,擅治明清史,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奠基人。清末民初,孟森开始专力于治史。所著《明史讲义》《清史讲义》至今被奉为明清史学研究经典。

4.“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吕思勉(1884—1957)。吕思勉,与钱穆、陈垣和陈寅恪号称现代“中国史学四大家”。吕思勉的史学研究贯穿各个时代,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人的史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所著《白话文本国史》,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本的通史著作,也是当时最完整的通史著作。

六、语言学家卓尔不群

常州是一个盛产语言学家的地方,且不说有清一代走出了像段玉裁这样的语言文字学家,单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至今一百余年的时间,常州就走出了众多语言学家,他们的影响和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堪称绝无仅有。其中常州走出去的四大语言学家对中国语文现代化尤其是汉语拼音方案起了重要作用。

1.《注音字母》主要创制人吴稚晖。《注音字母》是由吴稚晖1913年组织召开的读音统一会上在章太炎创制的字母基础上制定的,吴稚晖是《注音字母》主要创制者。《注音字母》是我国政府颁布的第一套法定的民族字母形式(汉字笔画式)的注音方案。其在大陆一直使用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为止。

2.《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主要创制人赵元任(1892—1982)。《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是由当时国内顶级的语言学家在赵元任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的,是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套法定的罗马字母形式的拼音方案。《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制定的采用国际上通用的26个字母的罗马字母的拼音方案。

3.《拉丁化新文字》主要创制人瞿秋白(1899—1935)。《拉丁化新文字》是1931年在海参崴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又名《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该方案是瞿秋白在《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中国拉丁化字母》上稍加修改而成的。新闻出版家胡愈之在1949年发表的《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模范》一文中说:“(瞿)秋白是拉丁化北方话方案的最早创造者,他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开山老祖。单就这一件事,就教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他。”

4.《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创制人周有光(1906—2017)。《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常州籍语言学家周有光为代表的团队经过三年的时间研究设计成功的。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并同时发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标志着《汉语拼音方案》以法定形式诞生了。从此以后,我国的文字改革工作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七、院士人才倜傥不群

中国自院士制度产生以来,常州籍院士数量与同层次城市相比总是名列前茅。无论是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士,抑或是海外院士,其数量都是值得常州人骄傲的。

1.常州籍“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即“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81人,其中常州籍院士7位,他们是吴稚晖、赵元任、李宗恩、张景钺、凌纯声、吴定良、华罗庚。

2.常州籍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士。1955年新中国开始选聘院士以来,常州籍院士数量也是同层次的城市中无与伦比的。至2017年为止,常州籍院士共有66位,他们都是某一领域的开拓者,如医药卫生学部院士秦仁昌、吴阶平、侯云德、李瑞麟、吴德昌、陈志南、王志新、史铁蘩、吴云东、蒋华良、蒋剑春;化学部院士恽子强、刘伯里、彭少逸;地学部院士孟宪民、方俊、董申保、孙枢;技术科学部院士吴学蔺、许学彦、王之江、吕保维、柳百新、姚熹、伍小平;农业学部蔡旭、程顺和;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杨澄中、谈镐生、庄逢甘、庄逢辰、陶宝祺、苏定强、徐至展、郑厚植、汤定元、沈学础、庄松林;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院士吴汝康、吴昊、赵进东、蔡邦华、翟中和;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陆孝彭、柳百成、臧克茂、潘君骅、冯纯伯、周远、朱森元;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陆婉珍、刘大钧、梅自强、蒋亦元、蒋士成、张全兴、谢剑平;化工冶金和材料学部院士陆钟武;能源与矿业工程部院士徐旭常、丁伯南、沈国荣、戴厚良;土木水利建筑学部院士李猷嘉;工程管理学部院士许庆瑞;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金怡濂、顾冠群等。66位院士绝大部分是武进、金坛、溧阳人,少数是年轻时在常州读过书的,也算是从常州走出去的院士。[2]

3.常州籍具有国际影响的其他院士。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冯元桢、国际宇航科学院女院士吴美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逢源、制造工程专家王国金、“渐进结构优化法”创始人谢亿民。

就全国范围来说,常州籍院士人才的密集程度是罕见的。常州籍(包括金坛、溧阳)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士共有66位之多,数量仅次于苏州,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专业分布于各个领域。

猜你喜欢
常州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赵其国院士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