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2022-01-01 20:19贺伟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全科师范生

贺伟婕 林 容

(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重庆 402160)

优秀师范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是优化乡村师资队伍,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我国城乡基础建设差距较大,乡村教育的特殊性,个人职业发展受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村地区较难吸引优秀师范生就业[1]。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教育部、中组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下文简称小教全科学生),学生毕业后到签约乡镇学校工作六年,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农村人才培养。

该政策的实施充实了农村教育队伍,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在先进教育理念推广、农村教师年轻化、提升队伍活力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但是定向培养的学生到乡村工作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是生活所迫,或者是他们家人的选择[2]?培养学生对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增加对我国农村教育的理解,提升他们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才是教师职业自主发展的原动力。

1 小教全科学生教师职业认同较好,但情感维度发展滞后

教师职业认同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系列特有特征的认识及情感趋向,其核心特征是职业探索和职业承诺[3]。教师的职业认同反映了教育从业者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影响其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项目组对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等小学教育全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得分为中等,表明师范生职业认同较好,与管理学、经济学等职业定向多元化专业的学生相比,更为熟悉和了解未来的职业发展,且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的意愿更强。

教师作为一个有千年历史的职业,学生在报考这个专业时就对未来职业有一定的了解,职业发展方向较为明确,职业认同度高于新型专业。师范生课程体系也较为成熟,紧密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而设置,小教全科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学习,职业能力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调研中发现某校全科大三学生第一次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通过率就高达93%。研究还发现职业能力成熟度呈现出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高,尤其是高年级实训课程的增加,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更大地提升,导致不同年级之间的职业能力成熟度达到了显著差异,大四年级学生的职业能力成熟度最高。当职业能力的提升时,学生意识到辛苦学习给自身带来的成就感,期待教师职业带给他们职业满足感,也会对职业发展充满信心。

然而,研究发现全科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的情感维度)没有随着年级增长而越发成熟,即没有体现出更坚定的从业意愿和更执着的职业热爱。职业态度成熟度则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学生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即女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更为认可乡村教师这份工作。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计划定向培养的学生作为师范类学生具有特殊性,不管学生们生源地是哪里,他们在城市接受了四年大学教育,向所有大学生一样希望可以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但他们不得不去偏远农村,甚至是比自己的家乡更不发达,更贫穷的地方[4]。在匿名的“关于乡村教师的困惑”调查中,有80%的学生提到面对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生活环境艰苦,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没有家长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以及可能永远生活在乡村的担忧。这些对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而言都是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会感到对未来前途的迷茫和担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乡村很熟悉,在乡村工作,不仅他们个人归属感会增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也会获得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感,甚至未来结婚生子等方面的压力都相对较小[5],所以会比来自城市的同学更满意。

2 职业认同在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全科学生对小学全科教师的了解和认同,将影响其在校学习的动机和动力,继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活动。王鑫强在2013年对免费师范生的调查中就发现因非免费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使免费师范生产生心理落差,出现职业价值危机,并持续到毕业[6]。本次调查也发现全科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度较高,但对到乡村任教,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缺乏了解,对在乡村工作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多担忧,认为比城里的教师低人一等,而且小教全科生是定向培养不担心就业问题,面对职业价值危机时,没有强烈的改变动机,较少采取积极手段,进而影响学业表现[7]。

3 培养小教全科学生职业认同的反思与建议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认同度的高低可以稳定专业思想、提高学习积极性[7]。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人有保持认知一致的趋向。当不了解乡村教师工作的学生进入小教全科专业学习时,“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担忧”两种观念相互冲突,他们内心的失衡就出现了。为了消除失衡带来的紧张和不适感,个体一般采用“否认新认知”或“改变旧认知”已获得新的平衡。所以对小教全科学生而言,在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之外,必须加强职业认同的引导,提供更多的关于新农村的认识,关于农村教师价值的认识等,改变其认知结构,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1 有序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小教全科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要求为主线,在大一到大三期间逐步实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积极主动地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符合乡村教师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会职业目标的有效分解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行动计划,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丰富实践教育形式,提升小教全科学生职业认同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教全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层面。通过观看支月英等优秀乡村教师纪录片,让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座谈,阅读《窗边的小豆豆》《56号教室的奇迹》《大山里的未来学校》等优秀教育读物,开展演讲比赛,参加支教等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乡村教师,意识到农村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以及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激发学习动力。

3.3 强化组织支持,助力小教全科学生的职业发展

小学全科学生大学毕业到乡村工作时,城乡“文化落差”极易影响他们融入当地社会[5],即使是一些本来就来自农村的学生读大学后回到农村也难免会有“物是人非”的文化冲击感,或被认为是在城里混不下去的被蔑视感,在心理上较难适应。另一方面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又影响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主的客观都制约了他们职业发展。因而给他们提供强有力的主客观社会支持势在必行。教师职业认同不仅仅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可,也是该时期社会的大环境对教师职业认同反映。通过国家制度引领、地方政策支持,学校教育培养,同学同事相互支撑等,关注学生的后续成长,使其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综上,通过开展职业生涯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学生感受到乡村小学工作烦琐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全科教师对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坚定了自己的教师道路,坚定了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奋斗的决心。鼓励小学全科学生深入农村教育实践,依靠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去直面挑战了解农村教育的问题,在解决复杂中提高教育能力,加深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给予组织支持,协助解决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建立教师共同体直面农村教育困境,重塑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实现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个人价值,最终在农村教育岗位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全科师范生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