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恒东 薛辰达 林 华 唐徐寅 施嘉瑜 姚中涛 胡佳妮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法部,上海 200122)
创新是引领电网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电网企业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创新引擎,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瞄准能源互联网技术前沿,优化科技战略布局,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卡脖子”问题,抢占发展制高点。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前景广阔,是获取电网企业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因此,在新的战略框架体系建设下,面对不断创新发展的新兴业务,科学分析、系统把握和及时应对相关业务的知识产权法律合规风险显得至关重要。
虽然电网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但由于电网企业人员规模大,部门、单位分布广,要切实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高管控水平,仍然任重而道远。电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利申请重数量轻质量;二是专利转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三是公司知识产权战略落实还不到位。
权利保护是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之一,而法律则是知识产权保护最有力的武器。随着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电网行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利申请数量也逐年增加。但是,伴随着电网企业能源互联网的战略转型,传统电网与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新技术和创新要素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与知识产权创造相关的创新主体、创新成果形式和收益方式更为复杂多变,给电网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正当竞争合作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将直接或间接地阻碍行业创新和发展。
当前,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相融并进,电网形态逐渐向能源互联网转型,电网企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这既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催生了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在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转型目标下,电网企业探索发展的新兴业务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业务、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能源电商业务、人工智能业务、数据中心业务、5G业务等。
目前,电网企业新兴业务领域专利整体布局高度不够,导致专利申请和设计质量不高,可能出现保护漏洞。此外,尚未建立相关专利保护和潜在侵权风险的化解、转移机制,一旦进入专利侵权诉讼,都可能被迫承担较高的经济风险。各业务主体尚未执行统一的公司专利管理制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专利布局;(2)建立内外部定期技术交流机制;(3)充分关注竞争对手专利情况;(4)引入专利保险,分散风险,降低维权或侵权成本;(5)实行统一的专利档案管理制度;(6)建立一套专利档案采集、分类、界定、审核、存档、调阅的工作流程。
目前,电网企业新兴业务领域各业务持有的著作权形式主要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无论是否取得版权,一旦发生权属纠纷,电网企业均可能面临难以充分举证证明自身权利的风险。且新兴业务领域的日常运营,涉及对第三方专业软件的大量使用。因此,对于著作权管理环节的法律风险不仅来对自身权利保护的缺失,更常见于公司及员工对于第三方软件著作权的侵犯。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主动挖掘和整理各类著作权,积极登记证书,获取权利归属初步证据;(2)完善版权创造过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有意识地完善证明材料;(3)合作开发之初,通过协议约定权利归属,明确电网自身作为唯一权利人,如客观上无法确认唯一权利人,应通过协议约定各方使用用途或方式;(4)无论是自主开发或是合作开发,建议公司对各软件产品的去向进行跟踪记录;(5)统一管理,加强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6)统一签订保密和竞业协议,为技术人员配备公司电脑,强化登录保护和使用环境权限设定。
目前,电网企业新兴业务领域的商标注册尚缺乏整体规划和策略,新创造的商标数量及内含均有不足。同时,在部分新兴业务领域的商标注册仍处于空白状态,可能有相关商标在国外被第三方抢注,对于公司的无形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继而对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严重障碍。此外,由于从事新兴业务的各子公司涉及的商标权数量较少,并将部分商标的申请、维护等工作委托第三方办理,自身尚未形成系统的商标管理及维护制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适合新业务发展的商标申请规划;(2)对于某些特别重要的主要商标,注册若干防御性商标,作为对主要商标的保护;(3)针对公司授权他人使用商标的情况,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许可使用的范围,主动定期对被授权人的商标使用情况进行跟踪;(4)针对公司属于被授权人的情况,在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协议前,应当首先对拟被授权的商标进行背景调查,并可对商标授权人的其他授权使用方的授权动态随时跟踪调查;(5)对于公司可能涉及国际竞争的服务或商品品牌,提前做好入驻市场准备,填补商标国际注册空白;(6)建立公司商标档案,明确相关负责部门及人员。
目前,电网企业仍有相当多的秘密信息和技术尚未得到重视与保护,且并非所有采取了保密措施的信息、技术都会被认定为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同时存在人员分工不明确,各子公司乃至各员工不清楚各自的保密义务和保密范围的情况,从而导致商业秘密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便于公司利用商业秘密价值的完整的公司保密制度;(2)合作研发形成的商业秘密,可事先约定明确该商业秘密的使用权和转让权是否为共有或仅归我方所有,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3)将公司及各下属公司需要保护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级别的保护措施;(4)对公司商业秘密有接触权限的内部人员进行兼职、离职后的任职跟踪监督;(5)要求离职员工签订保密承诺书;(6)如无法避免让合作伙伴知悉公司的商业秘密,建议公司在与其合作之初签署保密协议;(7)将商业秘密的保密等级重新划分,并采取保密措施。
目前,电网企业新兴业务领域涉及大量的交易数据、海量的用电和光伏发电数据,若盲目地大面积采集信息,不但会增加数据的管理成本,使用时难以提取有效信息,而且发生数据泄露等安全漏洞的风险也同样增加了。此外,部分新兴业务领域不可避免需要采集大量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相关重要数据以及国家安全敏感数据等。相应地,如果无法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与隐私在使用和流通环节中做到周密、完全的保护,其所面临的泄露、窃取等各类风险将可能危害用户个人人身安全、公司商业利益甚至是国家安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信息采集的平台技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2)在采集相关信息与隐私时,公司应采取最严格的收集标准;(3)公司可对隐私数据采取加密或限制访问等措施;(4)通过公司内部对信息数据与隐私的技术保护手段,保证业务合作双方可以安心发展联合数据业务;(5)定期组织对各公司信息数据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数据存储方式、安全性、重要性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与教育;(6)各级公司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采集的信息数据与隐私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公司和运营具体新兴业务的子公司对于已采集到的信息数据与隐私的联动控制能力。
目前我国有关新兴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仍处在积极探索与不断发展的阶段中,对于各类型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持续增强。相关领域法律的变化,对于公司新兴业务领域的各类型知识产权运用和风险防范工作都将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
为此,电网企业作为相关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应当充分关注和不断适应法律法规、国际公约、自律组织等方面的变化趋势,紧跟相关的立法趋势和行业前景,加强在拟开发的新兴业务领域的法律风险预判与分析,确保各项开发、运营行为的措施于法有据;另一方面,电网企业还应当不断完善内部各级单位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快壮大新兴业务领域的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实现公司战略转型、做大新兴产业提供全方位、有效灵活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