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爽 闫小宇 邵 辉 王 晶
(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对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流学科的建设,提升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与实力,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能力。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首次公布了我国“双一流”高校及学科的名单,推进了我国的“双一流”高校建设进程。《舞台设计》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艺术类高校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舞台美术设计的基本内容,培养、锻炼学生对戏剧舞台综合设计与操作能力,所以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舞台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个相对独立的虚拟项目交由学生完成,由学生负责这个项目的整体实施以及后期评价,教师在其中只发挥指导作用。借助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艺术类高校注重提高专业课程教育水平,提倡教师在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这就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前提条件。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强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一些项目课题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完成,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谓“校企联合”的培养方法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以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修养以及实际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满足于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艺术类高校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过去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积极与校外企业开展合作,借用校内教育资源以及企业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首先,高校注重从课时安排、授课内容等方面强化对《舞台设计》课程的教育改革,适当缩减理论课时间,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内容。其次,高校与校外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通过以人才输送等形式建立有效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实习”期间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设计方案到演出,在整个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今后学生就业创建无缝连接式工作实践培养方式。
安排学生外出实地考察是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强化《舞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之一。首先,《舞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学到的多为理论知识,虽然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所以在“双一流”建设背景,高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剧场、电视台、影视基地更加直观地感受和学习。其次,《舞台设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课程,每年都会诞生许多新的内容,高校安排学生在校外考察了解最新的舞台发展方向,捕捉最新的设计方案,同时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第三,艺术创作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时刻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等才能进行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创作。实地考察不仅是对生活的体验,还是学生对生活、对艺术、对创作的一种高度提炼的训练。
目前,《舞台设计》课程存在教材与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的问题。首先,在教学大纲的影响下,各大高校只能选择内容相似的教材进行授课,但是各大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也不同,单纯选用相似的教材忽略了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其次,各大高校的教学内容也具有极高的相似性。高校在《舞台设计》教学中以课本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缺陷,《舞台设计》是一门注重事件的课程,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并且掌握业界的最新动态,而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对高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高校的专业教育难以达到相应的标准。
高校在《舞台设计》课程中存在缺乏实践性考核方式的问题,目前我校的《舞台设计》课程考核方式多为自主测试,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但是这种测试方法仅仅局限于案头设计,无法很好的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展示出来。其次,我校实施的校企联合教学,对于考核方式还属于探索阶段,并没有提出更为合适的测试方法。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进行《舞台设计》教学改革时强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性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有待商榷。
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教师普遍认为理论知识是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意识的基础,这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不注重通过实践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短板”。其次,《舞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以及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做到与学生互动,只是单方面进行知识传授。
突出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是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进行《舞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之一。首先,不同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有助于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舞台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舞台设计的基本技巧,了解舞台设计的结构,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如果以同样的教学目标要求所有学生就容易造成一些高校不考虑本校学生的真实情况而片面追求效果。其次,教师应该注重丰富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在大学阶段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关注舞台设计行业以及参与相关讨论会的形式掌握舞台设计的最新要求,并将这些最新进展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根据业界的最新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第三,作为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平台,相互交流,积极吸收国内外的优秀资源,不断对高校《舞台设计》课程的进行优化。让《舞台设计》课程的内容时刻保持与时俱进,保持对艺术创作的前瞻性。
针对《舞台设计》课程教学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存在缺乏实践性考核的问题,高校应该强化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增加实践性测试内容。在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模拟案例以及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算学生的考试成绩。模拟案例是对舞台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训练的考查;实际案例是从学生灵活掌握设计的方法以及熟练运用的程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考察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若想强化《舞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就必须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视角,实施理论+实践的教学方针。只有理论+实践的教育方式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组织课堂设计活动、实施团队设计任务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其次,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同时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引导者,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问答”、共同探讨某个舞台的设计等方式不仅可以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进行《舞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注重高校领导层强强化学科建设的系统性。首先,高校领导层需要强化对《舞台设计》课程教学的宏观指导,具体为:第一,设立属于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开展《舞台设计》课程教育提供方向;其二,注重强化《舞台设计》课程与学生专业课教学的衔接性,以此提升学生对《舞台设计》课程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多角度讲解《舞台设计》的内容。《舞台设计》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课程,其包括剧场、布景、道具、灯光、视频等方方面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改变过去讲解单一内容的教学方法,注重从舞台设计的方方面面挖掘这门课程的内涵。
“双一流”建设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舞台设计》是提升学生设计能力以及设计水平的重要课程内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可以通过突出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强化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科建设的系统性等方式进行《舞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从而通过提升教育水平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推动我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