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涛,杨正伟
(洛阳市孟津区畜牧兽医工作站,河南 洛阳 471100)
奶牛遗传品质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占40%左右,种公牛的选择对遗传品质的改良具有重要作用。做好选种选配和品种改良计划,明确改良目标。结合牛群实际,引进优良品种,不断改善牛群品质,建立奶牛系谱档案,做好品种登记和选种选配,重视优质高产冻精的推广应用,只有舍得投入,才能加快提升,快速培育出高产优质、健康长寿的优质奶牛群体。
奶牛初配年龄为13.5~14个月,体质量380~400 kg,这时奶牛已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不能配种。14个月体质量不达标的奶牛就开始配种常造成头胎难产,不仅影响个体生长发育、产奶性能和下一胎的正常繁殖,而且产下的胎儿初生体质量也小、体质也弱。做好发情观察,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及时定胎,预防流产。
围产前期调整日粮结构平稳过渡,因为瘤胃微生物从高纤维日粮转变到高淀粉日粮的完全适应需要3~4 w的时间,应于分娩前21 d 开始增加精料,每日每头料量5~6.5 kg,其中谷物的添加量2.5~3.5 kg,以促进瘤胃细菌与乳头状突起的生长。降低日粮中钙含量,为了预防产后低血钙症,在母牛临产前3 周采用低钙饲养法,能有效地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即由原日粮含钙量占干物质的0.6%降到0.2%的低水平。
围产后期提高钙含量保证蛋白水平,奶牛分娩后立即改为高钙日粮,日粮含钙量不低于150 g、磷100 g;由于新产牛干物质采饲不高,且动员体内蛋白质的能力有限,因此提高日粮蛋白质浓度很重要,建议日粮粗蛋白含量控制为18%~19%。
添加缓冲剂,为稳定瘤胃pH,提高干物质与乳脂率,防止瘤胃酸中毒,添加缓冲剂。一般小苏打与氧化镁一起使用,比例为2∶1~3∶1效果较好,小苏打添加量为干物质采食量的0.75%,氧化镁添加量为每日每头40~90 g。
犊牛出生后,需要迅速擦干身上及口鼻黏液,使用消毒过的不锈钢手术剪剪断脐带,保留5~6 cm,用10%以上浓碘酊连续消毒7 d,降低脐带感染率。
产后半小时内灌服初乳(巴杀处理后、笔式初乳仪测定折射率在22%以上的优质初乳)4 L,饲喂温度38~39 ℃之间,体质量小于30 kg的犊牛初乳饲喂量为体质量的10%,添加40万国际单位庆大霉素,以预防细菌性腹泻的发生。
犊牛3日龄后使用常乳饲喂,当前使用的方法是将常乳巴氏灭菌后饲喂,并制定适合自身要求的饲喂程序。将常乳饲喂桶悬挂于每个单栏上,便于犊牛仰头吸吮牛奶,既让犊牛回归本性,又可促进食管沟反射,增加犊牛自身消化酶的分泌量,增强犊牛消化能力,防止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生。严格按照定时、定量、定人、定温四原则进行饲喂。根据日龄逐渐增减喂奶量,55 日龄后开始断奶计划。栏位上方悬挂奶量标识牌,提示饲养员每头犊牛的饲喂量,做到精准饲喂,防止喂奶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犊牛腹泻或发育迟缓的发生。
断奶过渡期采用7 d断奶法,每2天减奶2 L,当全价颗粒料采食量连续3 d达到1 kg开始断奶,断奶后原圈饲喂7 d 左右,进行驱虫工作,防止球虫及其他寄生虫病的发生。
犊牛舍内垫草勤换、勤消毒。保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避免阴暗潮湿。刷拭是保持牛体清洁也是调教犊牛的主要方法,使其从小养成愿意接近饲养人员的习惯。
要适当增加优质饲草比例,使日粮中精饲料、粗饲料、青绿多汁饲料比例达到2∶3∶5,TMR搅拌均匀,长短适宜,保证有效纤维长度大于2.6 cm,水分控制在45%~55%。刚开始投喂TMR时,不要过高估计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过高估计采食量,会使设计的日粮中营养物质浓度偏低,当采食最不能达到设计水平时可引起营养摄入不足。可以通过在计算时将采食量比估计值降低5%,并保持剩料量在5%左右来平衡TMR日粮。
为了防止消化不适,TMR 日粮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不应超过10%,特别是可能影响适口性的饲料原料调整幅度不能过大。
根据奶牛的体况得分、年龄及饲养状态,不同的产奶群,设计不同的TMR日粮配方。以DHI为依据,对全群牛进行分析、分群饲喂。一个TMR 组内的奶牛泌乳量差异不应超过6~9 kg,根据产奶牛群规模,适度细分牛群。产奶潜力高的奶牛应保留在高营养的TMR 组,而潜力低的奶牛应转移至较低营养的TMR组。高产奶牛及初产奶牛应延长使用高营养TMR 的时间,以利于犊牛发育和高产牛对体储损耗的补充。
奶牛日粮中常用的添加剂有缓冲剂、乙酸盐、酵母培养物等。经过多年试验证明,奶牛饲料中添加少量苏打粉后可提高饲料消化率(奶牛产前3 w暂不添加),提高采食量和产奶量,并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通风良好,并做到冬暖夏凉,给奶牛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安装牛体刷,提高奶牛福利,刷毛的长度和硬度恰如其分地刺激奶牛的血液循环,保持奶牛干净与安静,还能保证奶牛皮肤毛孔不被堵塞,并清除奶牛的体表寄生虫,同时也使奶牛拥有最好最舒适的生存环境。
每年至少修蹄2 次。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平整。定期药浴,浴蹄药物选择3%~5%福尔马林或4%硫酸铜。
注意乳房清洁卫生,挤奶做到三揉两洗一消毒。挤奶前、中、后分别按摩1次,清洗2次,挤奶工的手和牛乳头毎次挤奶都要消毒,做到一牛一巾。挤完后用乳头保护剂浸泡乳头。积极预防和治疗乳房炎。经常检査乳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发现酒精阳性乳时,应做进一步检査。如确诊为隐性乳房炎时,应及时治疗。也可在乳房炎高发季节添加公英散、秦公散等适用范围广、无耐药性的中成药来加以预防。由于采取了以上综合防治措施,乳房炎发病率由建场时的8%下降到2%。
牛场内按时打扫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并注意消毒药的更换使用,选择2 种消毒药每月更换,交替使用。牛场所产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
每年春秋两季全群驱虫。根据周边寄生虫感染程度和流行特点来调整驱虫程序。犊牛在断奶后必须进行保护性驱虫,母牛要在进入围产前驱虫,以保证母牛和犊牛免受寄生虫的侵害。
建立牢固的抗体免疫屏障是保证奶牛健康的关键,除做好口蹄疫(FMD)等常规免疫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二联苗2 月龄以后首免,间隔21 d 二免,再间隔4 个月进行第三次免疫。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检疫,若发现阳性要及时按规定程序处置。
引进牛粪垫料再生系统,通过专用的固液分离机将粪污中的干物质分离出来,使含水量减小,进入发酵仓,在52~75 ℃温度下进行高温好氧发酵,杀灭了病原微生物。使用高温发酵的牛粪垫料不仅提高了奶牛的舒适度,对于奶牛乳房炎也起到了关键的防控作用,降低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减少了牛奶体细胞指数,将给牧场带来长期而稳定的效益。
利用DHI数据指导奶牛饲养管理是当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提高奶牛生产管理水平的测定技术。让奶牛场技术人员学会分析和运用测定结果,依据DHI分析报告,指导繁殖管理,科学地选种选配、平衡饲料配方,有效地防治乳房炎,提高管理水平。
定期参加奶牛专题培训,学习周边先进奶牛养殖场的养殖经验和方法,聘请奶牛专家亲自授课,现场指导。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河南科技大学在专家、科技、成果、现有机构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深入的科研合作,研讨产业发展方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不断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和生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