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建国
(河南省蜂业商会,河南 郑州 450008)
我省作为全国知名的养蜂业大省,养蜂历史悠久,蜂群数量、蜂蜜产量都位居全国前列,直接和间接产值达到了100 亿元左右,但是全省养蜂业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由于蜂农文化程度较低,以及近似游牧式的生活养成的习惯,整体素质相对低下,同时受经济条件所限,一些蜂农没有长远规划,在蜂场建设上投入不足,往往是一顶帐篷,几十箱蜂就是一个蜂场,新设备、新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养蜂中去,更不用说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养蜂场了。
养蜂是野外流动性作业,机械装备程度差,基本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同时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效益极不稳定。由于养蜂业的收入偏低,且辛苦劳累,年轻人不愿入这一行。目前全省蜂农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够主动获取信息技术,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也达不到要求,给全省蜂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影响。
几十年来,河南的蜂产品加工企业大都停留在原料的粗加工上,蜂蜜、蜂蜡、蜂胶、蜂花粉等都是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到国外,挣的都是些加工费、劳务费等薄利。这些产品经国外企业深加工后,价值增长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钱都让外国人赚去。省内30 多家有一定规模的蜂产品加工、经营企业,现有产品单一,在新产品开发上普遍投入不够,成效不明显。
在创新意识方面,一是部分蜂农固守传统养蜂模式和方法,二是蜂产品加工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发动力不足;在品牌意识方面,大多数蜂农对创建自己的品牌意识淡薄,能坚持打造品牌的蜂产品加工企业甚少。
近年来,随着蜂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政府对蜂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扶持政策,在项目和资金上每年也都有支持。特别是近年来每年省政府都下拨了500万元的项目资金,分别对卢氏、长葛、商城、尉氏等县市的蜂企业进行了支持,但是,就目前蜂业发展的情况看,还远远不够。一是在引导养蜂业向合作化、集团化、现代化方面发展的政策不足,资金太少;二是在扶持蜂产品加工生产企业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方面项目、技术等支持力度还应加强。同时,我省应组织编制《河南省养蜂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养蜂战略和实施计划,将养蜂业列入国民经济统计序列,财政编制预算发展养蜂。
面对当前养蜂队伍后继乏力的现状,养蜂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运营是大势所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确立农民群众和经济实体的开发主体地位,依靠社会各方力量抓落实、闯市场、促发展,鼓励养蜂合作社参与经营流通,整合各种资源,集合各种要素,对各养蜂户、蜂产品加工营销企业进行行业管理,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向蜂农发布信息,克服生产的盲目性,提高蜂农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还要大力推广生态养蜂、时尚养蜂、休闲养蜂等新概念,吸引年轻人加入养蜂业行列,为养蜂业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之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延伸拓展。但是对于养蜂行业来说,目前很多地方依然是停留在人工养殖阶段,机械化程度低,搬运蜂箱追赶花源就意味着必须要有雇车、装车等环节,既费时费工还不一定能赶上花期,整个生产过程处于被动中,严重影响着养蜂经济效益。因此,养蜂专用平台应运而生,其集中了养蜂的各种先进设备,适合追花夺蜜实践,在车厢上就能完成蜂群管理、蜂产品采集等工作,既可全面改善养蜂人的生活,又可减轻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养蜂经济效益。
良种是丰产的基础,开展蜜蜂良种选育,培育优良品系,实现蜜蜂的良种良育。引导小、散蜂农逐步淘汰低产、退化蜂种,引用优良新品种,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目前省内的种蜂繁育基地、蜂场要立足河南,对蜂农实行蜂种优惠、专供、专用。
随着农业的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农作物已经成为常见的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的缺点就是缺乏自然昆虫的授粉。为了提升作物坐果率,种植户一般会选择雇人进行人工授粉。诸多研究试验对比得出,经过蜜蜂授粉的作物果实的坐果率、品形、营养含量、含糖量以及产量都高于人工授粉。不仅如此,在基本相同的成本之下,蜜蜂授粉带来的经济效益高于人工授粉。在授粉业发达的国家,蜂农的主要收入并不是依靠卖蜂产品,而是靠租出蜂群进行授粉的租赁费用。以美国为例,蜜蜂养殖的主要收入并不是蜂产品,而是出租蜂群授粉,出租蜂群的收入占美国蜂农收入的65%~70%。蜜蜂授粉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促使养蜂业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分流一部分蜂群从事授粉作业,有利于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蜜蜂专业研究人员和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对全省蜂业情况进行调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加大对蜂产品的开发力度,鼓励和扶持蜂业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较强市场前景的蜂产品,如以蜂产品为主体的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研制特色药用产品、旅游产品和美容产品等;推广蜂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开展蜂胶用于抗击新冠肺炎防治上的试验与研究等,增加附加值,优化我省的蜂产品结构。
河南蜂业虽然在蜂品产量、加工出口量等方面在全国处于前列,但由于历史原因,河南蜂业的知名度不高,大牌子、名产品不多。为扭转这一局面,全省上下要齐心协力,努力打造河南品牌、名牌产品。一是要在质量上下狠劲,打击假冒、杜绝伪劣,确保产品质量信得过;二是鼓励企业长远规划,大力投入,打造百年企业、百年品质、百年市场;三是建设河南中蜂基地,利用好中华蜂一年一采蜜的特点,打造中华蜂蜜品牌;四是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对河南蜂业的宣传,既要宣传河南蜂农的辛苦劳作,也要宣传河南蜂业的诚信经营,通过系统的宣传,提高河南蜂业美誉度,树立河南蜂业新形象。
“一区”是指借助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以长葛市蜂产业集聚区为中心,努力将河南打造成全国甚至世界蜂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如保持蜂蜡8 000 t、蜂胶450 t 和蜂花粉5 000 t 的龙头地位,争取年蜂蜜产销总量达到4 万吨,制造蜂箱30万套以上、取蜜机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两中心”是整合新乡养蜂综合试验站、地方蜂业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力量,加强优质蜂产品生产和蜂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更加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提高蜂产品的市场价值。
“九基地”即九大特色生产基地,一是刺槐蜜生产基地(中牟、长垣、内黄、和民权等黄河滩区以及卢氏、灵宝、陕州、济源、新安等山区);二是荆条蜜生产基地(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和崤山等山区);三是枣花蜜生产基地(灵宝、内黄、新郑和南阳部分县市等传统枣区以及各山区酸枣);四是芝麻蜜生产基地(驻马店、南阳、周口);五是山花蜜生产基地(洛阳、三门峡);六是丹参蜜开发基地(方城);七是夏枯草蜜开发基地;八是栾树蜜开发基地;九是苹果蜜开发基地。
“四示范”即4 个蜜蜂授粉示范中心建设,一是宁陵县、虞城县酥梨蜜蜂授粉示范中心,二是郑州市草莓蜜蜂授粉示范中心,三是开封市西瓜蜜蜂授粉示范中心,四是灵宝市苹果蜜蜂授粉中心。
利用传统蜂场的地理环境优势,开发建设融自然景观与蜂文化相结合的旅游景点;建设以蜂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游乐园,吸引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设立以蜂产品为特色的美食店、美食街,推动蜂产品消费;设计开发蜜蜂饰品、艺术品等。同时不断扩大蜜源植物面积,努力形成蜜源植物生态建设与科学养蜂的良性循环体系,打造融入绿水青山的生态蜜源地,在发展蜂产业的同时,促进瓜果产业、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等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