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鹏,王送霞,张 琛
(尉氏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尉氏 475500)
尉氏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种养结合、粪便还田,以用促治,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有效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难题,探索出了适宜本地的种养循环模式,发展培育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拓宽了新途径。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农业农村、财政、环保多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小组,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乡镇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区域内项目的推进落实,形成县、乡、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项目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遴选、培育高水平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还田的实施主体。根据县域实际制定了遴选办法,按照程序要求,遴选产生21家生产基础好、经营管理好、生产技术过硬、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化服务组织、企业主体承担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任务。
在充分了解尉氏县粪污资源、种植现状、施肥习惯等县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尉氏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实施方案》,确定试点规模,明确技术模式,规范资金使用,加强质量控制,开展监测评价等,确保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根据省、市安排,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绿色种养循环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把专项整治当作当前全县重点工作,要求各乡镇各相关部门提升政治站位高度认识,主动担当,抗牢政治责任。
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的主要内容,加大畜禽养殖环境管理宣传教育;宣传补助政策,释放积极引导信号,引导服务和管理对象积极参与,营造全社会推动畜禽粪污绿色循环的种植和养殖结合良好氛围;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技术服务送下乡”的形式,先后召开5次培训班,2次项目观摩会,受训人员达5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 00份,并先后就该项目进行两次专项报道,强化项目宣传;对在畜禽养殖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公众认知能力,督促养殖场(户)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责任,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开展。
统一禽畜粪污堆沤腐熟还田的技术模式,采取服务主体就近搜集粪污、就近堆沤腐熟、就近实施还田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全县共落实粪肥还田10万亩。
通过公开招标,聘请第三方全程参与监管,堆肥过程中抽检不少于1 次,检查堆肥腐熟度,确保粪肥质量达到项目所需要求,做到不腐熟不进地、不合格不还田,避免因粪肥质量不达标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指导督促社会化服务组织上与养殖场(户)签订《畜禽粪污收集协议》,下与种植主体签订《施肥服务协议合同》,实现“养殖场户-粪肥集中处理、运输、施用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基地”三方有机衔接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减量“双目标”;加强信息化台账管理,要求服务主体建立工作台账,准确记录粪污收集地点、收集时间、收集数量、堆沤地点、粪肥还田地点、还田时间、还田数量、申请检验时间、检测合格率、粪肥消纳方签字认可的凭证等信息,定量化管理粪肥来源、收集处理方式、应用区域作物、使用量等,实现粪肥去向有据可查,粪肥还田可全程追溯。
为规范项目实施,做好施肥调查与效果监测工作,用监测数据展示粪肥还田在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育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建立3个试验示范小区,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探索尉氏县不同作物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模式,寻求最佳有机肥替代比例,以便全区推广绿色循环种养模式;通过开展效果监测,设立20个效果监测点,为科学评价试点实施效果、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农业技术人员与实施主体联合开展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典型地块施肥调查,并填写《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典型地块施肥调查表》,切实指导项目区群众减量施肥,保证项目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