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推进灌云富民兴村

2022-01-01 21:51马银燕房霞娣郭加红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富民集体经济集体

马银燕,房霞娣,郭加红

(灌云县农业学校,江苏 灌云 222200)

灌云作为苏北板块正在跨越奋进的县份,在加快后发先至的征程中,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市委“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九条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具有灌云特色的富民兴村之路。2021年,灌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考核镇街党(工)委的重要内容,紧扣富民兴村工作主题,深入实施“一减半两突破”村集体经济增收工程。即实现2021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村数量较2020年减半,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和“200万+”的村数量实现新突破。

本文通过县、镇、村三级机构不同案例的分析,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以便更好构想实现富民兴村、实现我县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案例一:县农业农村局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深入发掘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乡村经济思路,全面推进富民兴村发展战略,为全县“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描绘出美丽乡村的绿色版图。

(1)“四轮驱动”,提升战斗堡垒工作活力

以党建引领,全力打造富民兴村的动力源。一是配合实施一线墩苗工程。认真落实县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青年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意见》,荐举23名有“三农”工作经历和出色业绩的干部充实镇街领导班子,推荐108个低收入村派驻第一书记。二是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2021年,县农校举办31期培训班,实际培训3 173人,分别为种植业培训班11期1 109人、养殖业培训班7期833人、返乡创业退役军人培训班2期310人(其中电子商务1期154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含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3期189人、村会计培训班3期370人、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2期281人、电商直播培训班3期81人。三是不断探索村级党建新思路。通过党支部入企、进产业,不断放大产业支部的带领、示范与服务功能,努力彰显全县36个产业(企业)支部富民兴村的“致富话语”。四是落实特聘岗位制度。为全县300多个村支部配备富民兴村专业指导员670人,超额完成县委下达的每村2名的既定指标。

(2)“三措并举”,力促富民兴村产业振兴

着力固基、培优与锻造,孵育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高速度。一是夯实富民兴村发展底盘。坚持稳农强基,筑牢农业产业保障。利用中央财政资金1.965亿元,高质量完成2020年12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并建成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2021年中央财政投入5亿多元的农田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2万亩,绿色食品31个。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两家企业率先在全市获得全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镇街村庄清洁行动,年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8万吨,实现村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壮大富民兴村经济实体。依据因村制宜原则,协助完善“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当好乡村经济发展的参谋。按照“东渔中粮西菜林果”农业新布局,推进优质稻麦、设施蔬菜、生态健康畜禽养殖、海淡水养殖等主导产业发展,做精、做大食用菌、芦蒿、大豆+豆丹、稻渔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建起特色农业生产基地36个。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新增家庭农场142家,合作社96家。三是锻造农业产企品牌。全县成立省市级产业化联合体13个,联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36家,实施了“灌云大豆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工程”项目,组织参加省食用菌企业参展,获金奖2个、银奖3个。“灌云豆丹”获评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花果山风鹅”获评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银丰食用菌公司获批全市唯一首批部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紫燕食品冲刺全省20强农业龙头企业。南岗镇岗东村设施农业公司化运作,借助物联网实现农产品销售产值7 000万元。龙苴镇竹墩村成立锦竹农业科技公司,借助拓展田地犁墒、开沟理渠、秸秆打包等农事服务,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以村民入股形式,注册“吴大井”牌生态农产品商标,以优质大米、草鸡蛋等农产品,为村集体与农户增加分红收入。招引800万元的楚颂新材料、400万元的锦辉酒业等项目进村,为村民实现家边创收。

(3)“两金纾困”,破解乡村经济发展难题

强化资金奖补与辅助,破解乡村经济发展“拦路虎”。一是强化财政基金担保。全面贯彻《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九条措施〉的通知》(连办[2020]19号)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灌云县富民兴村担保贷款操作暂行办法》精神,进一步加大乡村经济发展扶持力度,强化县财政1 000万元的专项贷款担保基金政策运作,结合纳入县担保专项资金盘子的镇街按贷款金额20%逐笔缴纳的基础保证金,积极放大担保贷款规模,确保满足乡村经济加快发展需求。截至目前,已审核符合贷款资格条件的有69个村,批准发放资金1 722万元。二是拓展银商合作平台。先后与县农商银行、建设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据富民兴村产业实际,探索和打造合适的金融产品,为乡村经济振兴保驾护航。此外还借助农险扩面等手段,努力降低农业产业投入风险,降低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仅在2021年7月份的雨灾后,县太平洋、紫金等几家保险公司就为全县设施农业及秋粮作物发放减灾资金500余万元。

案例二:圩丰镇

坚持“党委领航、支部领路、党员领跑、群众受益”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牵住土地流转这个“牛鼻子”,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规模流转、高效流转,走出了一条“产业提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多赢之路。

(1)强化组织引领,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圩丰镇党委充分发挥各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住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有利契机,坚持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富民兴村的关键之举,率先在全县推行大规模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常态化组织村“两委”成员包组联户宣传流转政策,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流转,引导农户通过“整体倒包”的方式,将土地整体转包村集体,对不愿流转的农户,通过置换将零散的土地集中到指定区域。流转来的土地经过整合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对外发包,带动土地承包金从原来的每亩五六百元上升到现在的1 000元。目前,全镇累计流转土地4.2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75%,通过土地流转,村均实现集体增收7.5万元。

(2)用好专项贷款,破解发展资金难题

启动资金是保证富民兴村项目落地见效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圩丰镇党委抢抓县委、县政府实施“富民兴村贷”政策机遇,全面总结太丰、东圩等村集体经营稻麦种植带动集体增收的经验做法,组织其余村党组织书记赴试点村学习取经,并以股份经济合作社特别法人的身份,在18个行政村注册成立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再由村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镇管理公司,帮助18个村累计获得授信1 000余万元,从机制上解决村集体项目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在“富民兴村贷”的政策支持下,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实现质的突破和飞跃。

(3)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富民兴村质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延伸产业链条是推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重要抓手。圩丰镇党委着力在延伸农业产业链上做文章、下功夫。在用好“富民兴村贷”发展产业基地的同时,多方筹措资金,拟在全镇三大片区新建3个以上粮食烘干仓储中心,改扩建1个稻米深加工项目;依托圩丰省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核心区域等载体,创立苇丰香、龙王荡等优质稻米品牌;着力提升品牌效应,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真正让土地流转带出好项目、带强村集体、带富老百姓。

案例三:德兴村

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各项举措,深挖土地资源潜能,探索村企联建模式,联合连云港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搭建合作共赢利益链,带领村民走上稳定增收致富路。

(1)坚持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选优配强“领头雁”,加强村“两委”班子配备,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新招录两名90后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到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一人已经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坚持以民主自治推进村企合作步伐,以“一委三会”引领农村治理,群策群力推动土地流转等重要事项民主决策顺利推进。坚持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入户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帮助立华牧业流转土地2 650亩用于生猪养殖厂房及配套建设,为企业“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2)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引入多方资源

建设9 280平方米生猪养殖厂房,为企业提供养殖场地,实现村集体年均增收16.3万元,加上祥云厂房出租和土地管理费,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40万元。立华牧业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项目,流转1 000亩土地进行稻麦种植,德兴村以自身农技、农资优势开展合作,部分收益村企共享;村集体新流转200亩土地进行自主经营,预计2022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0万元。德兴村坚持规划引领和农民自愿原则,联合立华牧业探索优势互补、要素互通、工作互动的有效途径,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种养殖基地转化为村民致富增收的就业岗位,打造成为辐射带动周边村民自主创业的产业平台,目前已带动60余名农民再就业,其中15人到企业上班,年收入达6万元;带动20余农户依托产业平台进行合作养殖,行情稳定时每户每年可增收12万元以上,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

通过对县农业农村局、圩丰镇、德兴村发展农村经济做法的调查,笔者认为,我县要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引领示范作用

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否健康,关键要看资产和组织管理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加强管理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做到发展管理和效益并重,在管理方面,应积极探索集体资产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民主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资产风险。在发展方面,要做好示范推广,大力推广村集体创办经营项目的“后腰模式”、规模流转土地集体经营的“太丰模式”、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盘活资源的“刘庄模式”、村书记带头创业的“祝荡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促增收的“岗东模式”,让全县各村发展集体经济干有目标、学有样板,开创出有利于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多种途径。

(2)整合土地资源,增加规模经济效益

土地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村级集体组织最主要的资源,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可以将众多零散的、闲置的、未被整体开发投资的土地集中管理,也可以利用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新产业新技术实验,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运作思路,村企结对促进发展

多年来,我国土地的集体管理权一直没有变。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放宽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本着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原则,推行村企党建共建、人才互聘,通过企业派员到村指导、村(社区)派人到企业学习,增强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村党组织鼓励引导本村剩余劳动力到结对企业就业增收,解决结对企业用工问题,实现互惠互助互赢,为村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路径创造机遇。

村集体经济是涉及农民各种利益,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富民兴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我县经济相对落后,农村经济更是薄弱,当前我们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变过去将村集体经济视为“不成气候的小事”的观念,确立村集体经济是我县农村经济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局意识,开创出有利于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多种途径,推进富民兴村,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猜你喜欢
富民集体经济集体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我为集体献一计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警犬集体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