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2022-01-01 21:34中共城口县委党校张国旭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共治矛盾

中共城口县委党校 张国旭

构建共治共享,主要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期间需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化其优越性,进而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还需要引导社会公众强化对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视程度,切实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党理念融入社会治理过程中,进而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一)社会治理创新机制运行不畅,政府社会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党政机关的领导权是推动社会治理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和民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对于社会治理中人们的主体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仍然存在官僚主义思想,重视政府对社会的治理作用,忽视社会组织与民众参与的特性,造成实际工作中一系列的失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治理国家的积极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随着人民智慧的凝聚,更好地降低决策失误率。第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建设成果,并从中得到成就感。

(二)社会矛盾、风险增多,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增加,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积累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失业风险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入常态化,社会矛盾也逐渐突显出来,首先爆发的就是失业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较大的调整,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转变为精细化加工,这就出现了失业率增加和招工难的矛盾现象,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第二,失去土地的农民负面效应出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经济收入和就业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加之农民又无法享受社会保险等福利,进而出现了没有就业岗位,也没有土地了矛盾,因此,爆发的情况。第三,社会矛盾出现叠加的情况。目前而言,人口流动性比较大,出现了净流入和净流出的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矛盾,同时也成为很多城市治理的难题。第四,地方官民隔阂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人在改革开放中没有得到利益,进而对改革开放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心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出现了与民争利的情况,进一步激化了官民之间的矛盾。而且,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在基层普遍出现了一种“民仇官”的现象,有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官仇民”的情况,官民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一些事物的处理方式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导致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弱化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三)社会组织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社工人才缺乏

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机构和营利性机构中间的一个群体,其在构建共享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的社会组织于初级阶段,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依然还尚未发挥最大的效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各地方的差异性比较大。普遍的规律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组织数量在增加,经济欠发达地方的社会组织数量在不断减少。第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不健全,评估方式不科学,购买的范围也比较小。第三,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建立不规范,社会组织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性也比较差,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我国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高素质、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缺口也比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是,大学生对从事社会工作的热情比较低,而且由于社工的社会地位比较低,薪资待遇也比较低,发展前景也不理想,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投入到社会工作当中。

二、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的着力点

(一)构建完善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的和谐性

1.建立社会矛盾预防预警机制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对其中的问题源头进行把控,并且分析矛盾的根源,从矛盾的源头入手,进而根本性解决问题。建立社会矛盾预防预警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矛盾激化,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针对社会公众中出现的矛盾,更加需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整合起来,进而为降低矛盾发生的概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针对其中的生态能源问题,节能监察机构的设立发挥了积极作用,对违法用能的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以及行政处罚,并对其中高耗能的设备及生产线进行拆除报废,以此更好地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需要对社会风险要素进行有效分析,确定关键性的问题,分析问题没有形成共识的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矛盾。目前而言,对于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容易引发大规模社会矛盾的问题进行有效预防,要将风险评估工作做到前面,避免或者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3.建立畅通合理的民众利益表达机制

地方各级政府要为人民群众提供表达诉求的渠道,让人民群众的意见能够得到有效的反映,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关于人口流动、农民失去土地、下岗职工再就业、残疾人员生活保证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当然,当地政府也可以通过民意调查的方式、留言信箱、听证会或者是协商的方式让群众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4.建立基层大调解工作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将各个司法调解部门联系起来,进而使得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部门能够得到有效衔接,这将为降低民众矛盾问题的发生奠定良好基础。期间通过社会组织的综合协调促使社会民众形成民意合理的方法策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调节作用,积极鼓励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到社会矛盾调解中来,提高矛盾调解的效果和服务水平。

(二)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1.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地方政府要积极弘扬尊重生命、贯彻安全生产的理念,加强对各部门处置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培训,详细划分各级部门的责任,要对存在安全事故的部门进行严肃查处,杜绝出现渎职行为。

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党和国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安全生产领域“想不到、管不住”问题依然突出。企业生产中,地下空间矿体开采有很大的安全威胁,一旦发生问题,其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会给企业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对此,结合开采活动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监督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培训,注重地下开采环境的安全监测,保障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提出信息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3.完善安全监管工作体系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安全监察体制,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监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其次,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量化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再次,要划分安全监督管理与行业管理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各部分的职责。最后,鼓励企业加快职工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并制定明确的制度,保护工人行驶监督管理的权限。

(三)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护公民人身权、财产权

1.推动网络信息防控体系建设

在当前网络信息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强化对公共安全领域的管理和建设,期间需要强化对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内容的构建,进而为实现公共安全平衡发展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2.构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社会治安防控网

各级地方政府的治安管理部门要积极融入社会,以职业化的形式参与到管理当中,加强对社会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在安保领域,比如建立警务工作室、调解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等,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形成警民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警民网络,实现全民参与的目标,全方位地加强社区、街道等的治安能力以及反应速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促使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开放积极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格局提供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社会治理方面也需要积极创新,创新管理体制,形成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要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投入到社会治理当中,进而使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得到优化。另外,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地方组织的作用,以及各方面的力量,为社会治理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共治矛盾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山东乐陵市:“三水共治”促水环境改善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