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兰昊
在龙泉市在历届领导班子秉承“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理念下,平安建设硕果累累,被授予2009-2012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连续15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市区)”,先后获得“平安鼎”“平安铜鼎”“平安银鼎”“平安金鼎”荣誉,2020年4月14日获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是目前浙江省平安建设最高奖项。
“政治安全”是建设平安浙江的首要任务,维护政治安全始终是全市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重要时段、关键节点,龙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最严的部署、最实的举措、最佳的状态、最快的速度,统筹指挥协调,拧紧责任条,推动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活动的维稳安保任务。在全国性、全省性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段成立维稳安保指挥部,统筹全市资源,建立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指挥机构。建立滚动排查、日常稳控、重点督办、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龙泉市平安建设以结果为导向,明确把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提升作为评判标准,自觉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使命担当。创新完善政法机关互相配合体系,大力推进“智能政法”建设,不断提升依法打击能力和质效。通过全市群众自愿报名以及组织严格筛选,组建了一支积极有效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并通过坚持开展“我为他人守一夜,他人为我守一年”的平安巡防活动,坚持将平安巡防作为物防、技防的有力补充,确保了公共安全的井然有序。同时,常态化开展平安建设暗访督查,集中力量开展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有效地为群众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交往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
龙泉市秉持“大平安”理念,加强平安建设的顶层设计,以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重要评价指标,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改变以往的工作着力点,由打击、防范、管控转为服务、治理、建设,使龙泉平安建设向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方向发展,成效显著。同时,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同步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平安龙泉建设,让人民群众由平安建设的享有者,转变为平安建设的守护者,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效能感。2017-2019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均在98%以上,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龙泉市平安建设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多举措、全方位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及时破获一批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给群众踏实的安全感。力争刑事和治安案件逐年下降,为群众全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将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隐患整治工作以及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安全监管工作当重点抓,同时注重源头治理、推进风险评估,把群众意见放到项目落地前考虑,有力去除了源头不稳定因素的隐患,确保了重大决策顺利实施,使群众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衣食住行方面有更多获得感。
龙泉市平安建设以打造龙泉铁军为目标,始终紧抓队伍建设。队伍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党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绝对领导,强调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引导全员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提升理论素养、提高思想境界,形成一批政治坚定、理论清醒、乐于奉献的平安建设队伍。队伍作风建设方面,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持之以恒抓好中央、省、市各项有关作风规定的精神的贯彻落实,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法监督力度,提升平安(政法)队伍的公信力。队伍能力建设方面,严格落实分层分类分批培训制度,把线下教育与线上自学有效结合,常态化开展平安建设队伍综合素能提升及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等多项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平安建设战斗力。
龙泉市平安建设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前提下,强化五个平台(分别是综治办、派出所、应急管理指挥中心、综合文化站和便民服务中心),构建五张网络(分别是应急处突网、便民服务网、文化惠民网、治安防控网和综治调解网),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打造了一张及时响应和高效运作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网。比如,综治调解网通过在基层集中一个办公场地设立相关窗口,让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从原来的多次跑多地简化成多事跑一地,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规范建设市、乡两级指挥平台,架设县乡的“桥梁”,建立流转交办、会商交办、跟踪考核、研判分析等工作机制,闭环管理基层治理事件信息,精准掌握社情民意,形成基层治理体系网,有力推进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基层的平安根基,新时代既为我们创造了无限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县域层面的平安建设作为建设平安中国的基础,面对这些挑战,平安建设工作必须随着时代迭新升级。
党中央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战略,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平安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根本目标是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基本路径是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方法、机制,通过创新来解决老问题、应对新问题。平安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有服务发展、防控风险、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因此,新时代县域层面平安建设应以党中央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最新要求为战略指导,深入解读新要求的精神内涵,准确把握新要求的目标实质,充分理解新要求的重点任务,同时把这些新要求与各自县域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部署到基层平安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是县域层面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升级的必然路径。城市大脑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运用极大提升了治理效能。目前把城市大脑融入平安建设领域在浙江省多地开展探索实践,例如,龙泉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山林信息化建设,切实强化山林纠纷的诉源治理工作。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配强配优网格员队伍,实现“平安通”“平安浙江”全覆盖,进一步明确网格员开展护林巡查、排查山林纠纷的职责,充分利用网格员队伍及“平安通”系统“发现快、上报快、集结快、处置快”的特点,对山林纠纷苗头性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上报、第一时间介入处置。嘉兴市嘉善县在居民小区出入口安装车辆抓拍识别、人像抓拍识别等物联网应用前沿技术,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并将这些信息实时上传公安管理分析平台,增强主动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深入运用到县域平安建设中是未来县域治理改革的必然方向。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也是关系平安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夯实农村平安建设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以产业兴旺助力农村平安建设。农村青壮年外流,根源在于在农村挣不到钱,如果每个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或者与邻近村抱团取暖发展经济,让村民在自己家门口也能挣到钱,那么外出流动的人口就会减少,农村的人气就会旺起来,空心村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增加社会稳定因素。其次,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现在不少村庄都存在农村干部队伍老龄化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农村经济基础差。只有产业兴旺起来,留在村里的人口多起来,可选择当村干部的人选才会多起来,这样就有条件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农村干部队伍,协助农村平安建设。再次,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升华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与定位,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平安乡村形象、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等主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减少农村矛盾纠纷,为农村平安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