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幼小衔接的相关举措及启示*

2022-01-01 20:18张德佳索长清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新加坡

张德佳索长清,2

(1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辽宁沈阳,110034)

2003年之前,新加坡学前教育也曾出现过于重视儿童知识技能、教师专业发展不足、课程衔接体系不完善、多方配合性较差等问题。〔1〕

2003年开始,新加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以促进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如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发布《加强幼儿入学准备的框架》(A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School Readiness for Young Children),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入学准备率。2012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幼儿园课程框架《培育幼儿:新加坡幼儿园的课程框架》(Nurturing Young Children:A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Kindergartens in Singapore),框架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突出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2〕借鉴新加坡幼小衔接的相关举措,可以为我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一、新加坡幼小衔接的相关举措

1.为幼小衔接成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

2003年,新加坡政府设立学前督导委员会,其首要任务是统筹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小学关键阶段的目标,以确保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获得相同质量的学习,保障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同时,新加坡的学前教育由开展注重学术技能和双语能力的教育转变为开展全面发展的教育,从而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3〕2008年,新加坡教育部成立小学教育检讨与实施委员会(Primary Education Review and Implementation),旨在协调儿童在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发展目标。2009年,小学教育检讨与实施委员会建议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要在必要的技能和性格发展之间取得平衡,要让儿童快乐、健康地成长,能够与他人交往、交流,对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与之相比,学前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幼儿知道对错,乐于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能够与他人相处,保持好奇心,善于探索,能够听和说自己能理解的事,养成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健康的习惯,能够与他人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4〕因此,该委员会的建议与幼儿学前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目的是为加强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有效衔接。

2.在教师培养和培训过程中增加幼小衔接相关内容

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更好的教师培养和培训促进科学幼小衔接。一方面,在2001年,新加坡设立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Preschool Qualification Accreditation Committee),通过职前培养来提高学前师资的质量。具体而言,在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原则与实践方面,特别强调职前教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相关内容;在幼儿发展与学习方面,强调职前教师要加强关于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包括了解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身份转变的过程、入学准备的内容以及如何向小学学习过渡等;在课程规划与教学方面,强调职前教师要学习向小学过渡的课程内容;在与家庭及社区建立伙伴关系方面,职前教师要学习如何加强家庭、幼儿园、小学、社区之间的合作。〔5〕

另一方面,为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新加坡的智源教育学院(新加坡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学院之一)〔6〕会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其中包括学习和了解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家庭教育,学习如何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并做好入学准备的应对策略。〔7〕教师完成课程后将获得相应证书,以证明其具备了帮助家长做好入学准备相关工作的能力。〔8〕

3.加强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研究表明,小学、幼儿园、教师、家庭以及社区这五大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家长、社区是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的重要因素。〔9〕新加坡幼儿培育署在2015年发起“开始小 梦想大”计划,旨在鼓励幼儿园为幼儿构建解决问题和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去帮助他人的平台。计划实施的对象是5—6岁的幼儿。该署要求幼儿园和家长鼓励并指导幼儿参与社区项目,如给老年人筹集食品、回收废品、保护水资源等,以促进幼儿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为其小学以及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0〕

2016年,新加坡教育部直属幼儿园(Ministry of Education Kindergartens,简称MOE幼儿园)推出早期学习者家庭计划(LIFE@MK),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园家长了解幼儿在学前阶段的发展。该计划的一部分是分享如何帮助幼儿过渡到小学、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实用技巧。一方面,为促进过渡,新加坡教育部直属幼儿园通常会安排幼儿到小学探访。教育部认为,在学龄前与小学教师保持良好沟通的幼儿更能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社会环境,问题行为也会更少。〔11〕另一方面,为促进过渡,当幼儿入学时,新加坡会使用“伙伴制度”,如请小学二年级的儿童帮助一年级新生适应学校环境。〔12〕此外,新加坡教育部直属幼儿园还鼓励家长参加幼儿园举行的幼小衔接主题的工作坊及亲子活动,丰富幼儿对于幼小衔接的体验。〔13〕新加坡学前教育强调社区、幼儿园、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沟通,建立幼小衔接共同体,使幼小衔接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得到协调与沟通,进而促进幼小衔接的发展,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4.加强幼小课程的衔接性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保障儿童连续性的学习经验的获得。新加坡在2008年颁发新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之后,于2012年颁布了新的幼儿园课程框架《培育幼儿:新加坡幼儿园的课程框架》(Nurturing Young Children:A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Kindergartens in Singapore),清楚地说明了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结束前应该了解的内容和需要完成的实践活动,并和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发展目标相符合,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过渡到小学。〔14〕在实践中,新加坡教育部直属幼儿园以该框架为依据,〔15〕开发了高光计划(HI-Light Program)和星光识字计划(Starlight Literacy Program)两个课程。其中,高光计划强调通过综合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其课程内容包括审美与创意表达、探索世界(利用感官、简单的工具、探索世界)、语言、运动、算数、社会与情感发展等。〔16〕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该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在算数、社会情感发展、语言方面衔接紧密。〔17〕同时,该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中包含了长达五周的小学生活体验,目的是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做好入学准备。〔18〕

新加坡教育部要求小学深化与幼儿园的联系,在小学阶段的前两年大量设置非学术的课程,如表演与艺术课程等,〔19〕同时少量设置科学与数学等学术课程,以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

二、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启示

1.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我国在2021年3月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抓好幼小衔接工作。未来,我国需要坚决贯彻和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加强国家、地方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各地政府可从宏观层面统筹制定幼小衔接的发展规划,系统性地推进幼小衔接政策落地。此外,可通过建立动态的监测和督导问责体制,开设专业的幼小衔接监测和督导问责机构,增强对幼小衔接工作质量的监测与问责。〔20〕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监测和督导问责体制落实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加强建设各主体之间的纵向衔接与横向合作,进而优化幼小衔接的顶层设计,让幼小衔接教育科学发展,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1〕

2.师资培养和培训中增加幼小衔接内容

教师是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决定着幼小衔接的发展。我国在职前培养方面,需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从整体上了解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在学生发展、课程规划、教育教学方法、家庭及社区教育等方面加强幼小衔接的相关内容。在职后培训中,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不仅要深入学习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同时也要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关技能。在相关培训上,相关部门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两个阶段的教师一起培训,或提供双方交流的平台,或就幼小衔接的主题展开讨论。〔22〕教育部门还可为教师提供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的课程,以促进科学幼小衔接,多管齐下,为儿童获得持续性、有效性的学习提供支持。

3.构建幼小衔接多元主体的参与合作机制

我国强调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社区、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等多方的共同责任。为此,小学、幼儿园要加强衔接认识,将幼小衔接和入学适应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并建立幼儿园、小学、家庭之间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向幼儿家长传递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提供科学的入学准备指导。〔23〕此外,可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治理水平、教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发挥社区、家长、小学、幼儿园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作用,通过不同生态系统层面的共同努力,提高幼小衔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四)完善课程衔接体系

从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框架的不断完善可以看出,其幼小衔接重点关注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主动性。同时,在课程目标方面,其幼儿园与小学课程目标的期望相一致,小学前两年的课程内容也旨在与幼儿园课程内容相衔接。因此,我国可以明确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程目标符合相应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明确支持幼儿获得相应的直接和间接经验的课程内容,同时关注幼儿的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问题。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内容上可加强连贯性。在了解幼小衔接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园需要确定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内容和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和加以运用能力的发展状况,同时明确间接经验如何影响幼儿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等。此外,我国可在幼小衔接的相关课程与教学中避免仅仅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即“学什么”;还应重视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学习品质的养成等,即“怎么学”。这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实质。〔24〕利用多种活动让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保持专注、遇到困难能够坚持、问题解决时有创新等学习品质,有助于科学幼小衔接和儿童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入学第一天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