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党校 谭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是西部地区密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区,也是西南地区的人口和经济集聚地。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显示,四川、重庆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在全国前列,老龄化程度较深,高龄化加快发展。老龄化的速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到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成渝城市群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协同推进成渝城市群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现实,截止2020年,四川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21.7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6.93%;重庆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2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08%。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则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相比其他三个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老龄化率明显偏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为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川渝两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人文相通、人脉相连、习俗相近,为此从两地的人口流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重庆地区外来人口大部分来自于四川省周边城市,四川省的外来人口大部分也来自于重庆地区。为此,两地人口交流互动频繁,年轻人大多在两地实现异地安家置业,大部分老年人也随之迁徙流动,但由于户籍限制,大部分老年群体不得不实现异地养老。异地养老的需求不断增加,也为加快推进成渝两地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提出现实挑战。
成渝双城经济圈不仅仅要打造西部高质量增长极,更是要通过经济的增长不断提升川渝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深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老年群体对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生活在成都和重庆核心城市的有固定收入和一定存款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旅居养老、医疗配套、居家智能养老等要求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为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川渝两地作为西部重要战略省市,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有着深入密切的联系,在两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特别是养老服务业方面,川渝民政部门也在探索合作机制,并通过具体项目探索形成川渝养老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格局。
(1)强化部门合作,搭建合作框架。为了加强川渝两地养老服务的合作,两地民政部门就深化民政领域合作签订了《川渝民政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川渝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20年实施计划》,进一步研究商讨成渝养老服务合作事宜。
(2)加强调查研究,明确合作思路。川渝两地专门成立专题调研组,对两地合作建设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组织学习考察组赴上海、江苏、安徽学习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先进经验,最终达成养老服务“共识、共建、共有、共享”的基本思路。
(3)搭建交流平台,创优营商环境。川渝两地坚持以展会活动为媒,每年举办养老服务展会、论坛等活动,有效搭建起两地经验交流和供需对接平台。主动为社会力量在成渝两地举办养老服务设施牵线搭桥,先后支持泰康集团、九如城等企业在成渝地区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1)缺乏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不足。要真正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统一的顶层规划。当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不足,对两地养老服务资源和养老服务产业布局的总体思考和总体调配还不够,导致了两地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散、乱、小等问题,主要还是以行政区域划分来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在该区域范围内尚未形成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合理的资源布置。
(2)政策差异明显,协调机制不畅。从政策层面分析,当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在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各地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该区域内的养老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如成渝两地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阻碍了两地养老服务机构的联动发展。在协调机制方面,虽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能够实现异地转移、结算,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依然存在但对接机制不完善、手续繁琐、结算滞后等问题。
(3)资源互动不够,产业融合不足。川渝两地本身的养老服务需求较大,有着较好的养老自然资源和市场发展空间,但各地的养老服务资源的互动性较差,如养老服务人才资源,由于两地养老服务从业标准和技能等级评定标准不统一,导致两地人才资质不能互认。受限于政策差异性,两地的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在产业投入和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两地的产业融合、产业连锁发展效应不足,很难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形成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连锁效应,影响了两地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健全成渝两地养老服务规划编制协同机制,把协同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协同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养老服务业发展。二是要协同规划产业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区域养老产业布局,推动实现养老资源均衡分布、合理配置。编制成渝两地专项布局规划,并纳入成渝经济圈空间布局规划,提升养老服务空间布局层次和水平,保障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三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布局。针对成渝两地的发展特点,突出优势互补的原则,统筹规划设置两地养老服务建设项目。
一是要促进养老服务相关政策的共建共享。探索推进区域内养老服务相关补贴政策、土地保障政策、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一体化建设。二是打通成渝两地养老服务政策屏障,试行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制度,推行成渝养老一卡通政策,实现“养老扶持政策跟着户籍老人走”。三是推进养老服务也相关标准统一互认。共同研究制定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标准,逐步建立健全成渝两地统一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标准。梳理成渝两地现行的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修订完善成渝两地通用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其结果互认通用。四是推动执法监管互联互动。建立成渝两地养老行业综合监管机制,完善养老诚信系统和失信登记制度,健全服务质量监测和信用评价体系,两地联手重点监管列入失信名单的企业和个人。
一是促进信息数据互通共享。打造成渝经济圈智慧养老大数据云平台,推进智慧养老数据、信息、接口等统一,实现两地养老服务政策标准、信息、资源以及基础数据等多层面的开放共享,精准对接养老供给与需求,为协同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二是整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力量,结合社会资本的投入,研发打造“养老+健康+医疗+科技+旅游”的综合养老服务项目。如通过“养老+科技”的模式,成立养老服务业人工智能研发基地,为智能化养老服务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养老+医疗+健康”的模式,着力建设一批集健康和养老产业为一体的老年医学中心,着力打造西南地区有实力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养老+旅游”的模式,立足两地山水田园等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居康养小镇,做活两地旅居康养产业。
一是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在成渝经济圈大框架基础上,以西南养老服务联盟为依托,建立完善成渝两地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动两地养老服务发展,协调解决两地共建养老服务机构的实际问题。二是建立共商共议机制。定期召开成渝养老服务发展大会,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及市场主体共商共议,为成渝两地社会主体提供政策指引,分享行业发展经验。三是构建开放互融的市场体系。探索共享准入资质,合作制定区域内产业资本和品牌的市场指引,联合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和养老服务设施服务质量评价。探索设立养老服务业发展基金,对跨区域的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养老企业进行建设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