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遂溪县遂城第四小学 凌志华
五育并举概念提出小学学科融合育人,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之下,重新审视小学学科融合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将不同的学科根据其共同点划分为特定的模块,探讨不同学科种类的融合路径,提高小学阶段学科融合程度,改善教学成果,推动形成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五育并举的概念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提出,众多学者和教育界的实践者纷纷开始探索五育并举与融合育人的路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全面育人的必然路径。当前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现象,五育并举的提出意在改善当前的教育状况,推动教育朝着全面育人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学科融合的性质和程度,可以把学科融合分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拼凑式的融合,这是学科的浅层次融合,各学科以拼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外部依然有明显界限,缺乏内部的融合;其次是叠加式的融合,叠加式的融合在拼凑式融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外部的和表层的融合;再次是嵌入式的融合,各学科开始发现内部的关联,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部分结合在一起,但是缺乏整合,各学科依然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最后是贯通式的融合,贯通式的融合体现为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融合,各学科的内容、理念与方法交融在一起,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不同学科之间能够形成有效对话和借鉴,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将五育并举和学科融合的探讨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科融合的程度,发现学科在教学目标和方法上的内在一致性,形成贯通式融合。
德育类课程的融合需要关注德育纵向的深入和横向的学科融合。德育的深入表明德育需要重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纵向的深入还表明要体现德育教学目标的递进关系,由浅入深。在教学方式上形成集体教学和分散教学的融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横向的融合则是协调学科之间的关系,平衡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学科类课程的教学融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是学科之间的融合,各学科存在共通性和内在一致性,学科之间的融合重视互动和交流,发现各个学科的共同点,例如语文课程和历史课程对于古代文化的共识,体育课程中的德育等;其次是领域内的融合,当前学校采用课题组制定教学计划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科领域的内容,帮助教师了解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最后是领域之间的融合,不同类型的教育目标包含各自的课程体系,教师需要关注不同教育性质的关联性,例如德育和智育并不是割裂的,德育实践课程也要求学生掌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技巧,进行智育锻炼甚至是体育锻炼,领域间的融合强调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融合不同类型的学科课程。
体艺类课程的教学融合要重视一体化设计。对于体育类课程教学,要发现体育教学和其他课程教学的互补性,整合教学内容,部分体育教学课程可以和校园实践、社团实践相融合。对于艺术类课程教学,则可以采用理论知识教学、审美体验、基本技能和转型特长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劳动和实践活动的融合过程需要关注活动场景和活动方式的融合。劳动与实践的活动场景不局限于校园,可以扩展到生活情境之中,结合生活实践和学生兴趣创新开展活动课程,活动也可以成为智育锻炼或者体育锻炼的场所,增强身体素质。在活动方式的融合上,劳动的形式可以分为劳动技术学习、劳动研究探索和社会服务等,都可以结合德育课程和智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