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马越红,张炯,周生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要实现数字中国的建设目标,迫切需要打造数字政府。数字政府的关键是信息化,即政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广泛获取信息、科学处理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并使之数字化,用于优化政府治理,形成“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的现代治理模式,以全面提升政府的履职能力。[2]
辽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辽宁建设。[3]本文在数字辽宁建设的区域宏观背景下,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以下简称“沈阳分院”)建设科技成果信息网的具体实践为例,从科技成果数据开放的微观角度出发,以小见大,为全面实现数字辽宁提供决策参考。
建设数字辽宁,首在政府部门找准本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摸清需求才能有的放矢。例如,科技管理部门一直高度关心重视科技成果信息化工作,但科研院所、高校、高水平科技型企业等单位待转化的科技成果数以万计,且各家对科技成果的梳理各不相同,难以建成高效便捷的数据库,科技成果难以被有需求的企业快速获取。
以沈阳分院为例,作为中国科学院与辽宁各级政府、企业沟通合作的桥梁,沈阳分院始终把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在辽宁转化作为重要工作。沈阳分院系统共有10个院属单位,除沈阳分院机关外,还有7个研究所和2个整体转制公司,包括在辽宁省的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省的海洋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沈阳分院系统各研究所(转制公司)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中心10个,主要研究领域以技术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为主,包括化学与化工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控制与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数控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农业技术、海洋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与环保技术等。截至2020年底,沈阳分院系统共计121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655人,高级研究人员196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若地方政府、企业有技术需求,想了解沈阳分院系统的科技成果就已经十分困难。而中国科学院拥有100多个研究所、7万余名专家、科技成果更是数以万计。辽宁省各地政府部门、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即使想寻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也很难快速找到合适的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犹如大海捞针、无从下手。
沈阳分院下决心做好科技成果供给侧改革,系统梳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专家团队并做好数据开放,不设置版权、收费等限制机制,使得政府部门、企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信息。
建设数字辽宁,需要熟悉本部门本领域工作的专业化人才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慢工出细活,才能系统地梳理庞大的数据,分清主次、合理分类。以科技管理部门一直关心的科技成果信息化工作为例,沈阳分院从科技成果供给侧改革入手,利用5年时间狠下功夫,持续征集、整理以沈阳分院系统内研究所为主、院内其他研究所为辅的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信息,梳理全院1600项科技成果、120个专家团队、64个成果视频。
沈阳分院向院属单位征集并整理出1600项适于转化的科技成果,每项科技成果信息表述简洁,方便用户快速阅读和理解。沈阳分院将科技成果按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医药和农业等7大类进行分类整理,并进一步将7大类内容再细分为20个子分类,便于不同行业的用户快速查询。
沈阳分院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分院系统5000多名专家中遴选出120个具有丰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按照团队信息、团队介绍和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进行介绍。团队信息一栏包括团队名称、课题组网址、负责人姓名、课题组联络人员及联系方式、研究所科技处联络人员及联系方式,方便用户及时找到相关团队;团队介绍一栏简明扼要地介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擅长的领域和已开展的主要工作等信息,方便用户快速判断自身需求与该团队是否匹配及下一步合作的可能;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一栏列举该专家团队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重点叙述,包括技术特点、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效益等信息,并配图说明项目的实施过程,使该团队的专业特点直观精准地展示在用户面前。
沈阳分院考虑到将科技成果录成视频更清晰、易懂,富有感染力,结合辽宁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邀请64名专家录制成果视频,并按照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医药和农业等7个领域将视频分类,并将每个视频时长控制在15-25分钟之间,确保专家讲清楚、企业既看的懂又不觉得冗长。
建设数字辽宁,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为手段,确保数据好用好查、高效共享,实现高水平数据开放。以科技管理部门一直关心的科技成果信息化工作为例,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互联网+科技成果”新模式系统,建成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网址:www.synttc.ac.cn),集中展示1600项科技成果、120个专家团队、62个成果视频,访问量已突破184.6万次,显著提高科技成果数据开放水平。
沈阳分院借鉴优秀网站案例,重点考虑用户体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适用习惯,采用简洁化、扁平化的设计风格。网站整体布局有序合理、层次分明、访问快捷。更为重要的是,增加关键词搜索功能,方便用户更快速地查询感兴趣的信息,如搜索“钛合金”,将显示与之相关的13项科技成果。
沈阳分院为使企业能更方便地获取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信息,将网站内容嵌入“中科院沈阳分院”微信公众号,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科技淘宝网。企业通过微信搜索关注“中科院沈阳分院”,点开下方“成果转化”栏目,即可方便地在手机端随时随地查阅所需内容。手机端支持分享功能,方便企业技术团队共同研讨某项具体科技成果。
沈阳分院在每次对接活动之前,主动将科技成果信息网推荐给地方政府、来访企业。通过科技成果信息网,来访企业提前了解与之相关的科技成果以及专家团队的研究内容和典型转移转化案例,使对接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正式对接时,企业对专家团队和科技成果已经有深入了解,双方或在钢铁深加工、或在发动机轻量化、或在智能化生产线改进提升、抑或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等具体问题上可以立即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原本需要筹备1周、举行2天的对接活动在2-3个小时内就能产生多项合作意向,对接活动更有成效。184.6万次的超高访问量说明,科技成果信息网被地方政府、企业广泛认可。科技成果数据高水平开放,大幅节约专家和企业互相了解的时间,显著提升对接效率。截至目前,已有11家国家级媒体对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进行宣传报道,网站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浙江在瞄准“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进而夯实数据共享技术支撑,坚持数据集成和数据应用相辅相成进而夯实数据采集技术支撑,以数据价值最大化释放和应用为导向进而夯实数据标准支撑等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实践和探索。[3]
当前,辽宁省已正式印发《数字辽宁发展规划(1.0版)》,立足数字化发展具备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结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四新驱动、两化协同、双核引领、场景赋能、多域并进”为发展原则,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数字化发展。
本文以科技成果数据开放的微观角度,从顺应需求找准问题、专业人才梳理数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三个方面,为相关部门落实数字辽宁工作部署,提供实操层面的决策参考。沈阳分院建设科技成果信息网的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数据开放可以实现信息高效共享。建设数字社会、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同样需要高水平数据开放,进而提升政府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数字化治理水平,最终建成数字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