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模具专业信息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022-01-01 19:42郑晓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模具中职信息化

郑晓彤

(河源理工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

“互联网+”和“工业4.0”给技术带来了日新月异的进步,使教育资源以微课、视频、动画等更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成为可能,也给教师跟踪教学过程,多元化考核评价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但是,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进行数控模具教学时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应用的较少,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化思维、自学能力和工程素养以符合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不仅关乎课程教学改革成效与人才培养质量,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职学校的模具专业必须加强改革,积极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从行业市场的需求出发,不同角度,且多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中职模具专业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模具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且对于很多知识的讲解,只有让学生亲自操作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原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能利用黑板和课本对知识要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应用信息技术后,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可视化,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模具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2 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环境的优化

在以往的教育方式中,模具专业教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设备、资金、场地等。而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后,就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出有关的模拟性操作,从而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加深学生对模具知识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尤其是在中职模具专业中应用仿真技术,这逐渐成为了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数控设备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建立集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生产、研发等多个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数控机群与多个管理工作区间的并发通信,实现信息的双向传输。

1.3 信息技术打通了校企合作的桥梁

中职学校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数控模具机床,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场所和环境。通过建立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能够将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同时能够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校对模具教学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学生更早的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从而对比自身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不仅如此,还可以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利用“云课堂”给学生上课,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企联动、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实现专业教学课程与企业生产工艺要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校企合力服务区域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

2 中职模具专业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运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提升模具设计加工效率

在中职模具专业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重视运用CAXA系统等教学软件,这主要因为在信息技术中,软件是最为重要的。要想能够在模具专业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就需要重视相关的软件。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应当增强对信息技术软件的重要性认识,同时可以采购一些较为先进的专业教学软件,例如CAXA数学化实训教学系统。该系统能够运用三维仿真技术对刀具轨迹进行模拟,学生能够较为清楚地观察到刀具运行的轨迹,同时以此为基础来评价刀位是否准确与合理。在应用信息技术软件后,学生能够在刀具轨迹模拟试验中,加强对刀具使用情况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来评价刀具是否存在空走刀、干涉、撞刀等情况,认识到如果加工方式不同,那么刀位轨迹也是有所不同的。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加强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

2.2 开发云教材资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云教材又称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它不同于纸质教材和普通电子教材,是一种基于网络,依据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学习需求,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编排和交互设计,并在智能终端呈现的数字化书籍。

云教材以互联网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为基础,根据中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针对与模具专业紧密相关的模具工(或模具设计师)的工作过程,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设计,采用“线上+线下+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云教材资源,能够辅助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条件。学生在车间进行模具操作实训时,可以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知识点或技能点学习,可以通过暂停、后退或反复观看的方式学习设备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由于很多普遍问题已在视频资源中得到解决,因此,教师避免了重复性的问题讲解,从而有更多精力来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其他深层次问题。这些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解决了许多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课岗融通、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效果。

以“认识冲压模各零件”中的学习任务3“凹模实体设计与制造”为例,本模块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了解常见冲压模具凹模实体的结构设计及其作用,根据模具制造要求即设备情况制定出工序卡。在此学习任务中,首先以一段任务描述的视频做为课前导入,并利用外部链接和扩展阅读对单工序冲裁凹模和级进冲裁模凹模的区别和特点进行解释和拓展,调动学习兴趣,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本模块着重介绍复合冲裁模和级进冲裁模的装配关系,利用视频和动画能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凹模的内部结构和装配顺序,课后拓展活动中适当引入一些前沿的智能模具制造项目内容,开拓学生眼界,拓宽专业知识面。

2.3 构建信息化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2.3.1 新通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将教学环境、教学情景、教学理实融为一体。

在模具课程教学中,由于模具生产过程包含模具接单、计价、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等环节,有必要创设最真实的工作情景,让学生了解工作过程,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在现阶段,随着5G通讯和CPU运算能力的提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的应用,能实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动体验,能有效的模拟一线模具生产情景。基于VR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创设“感知-理解-深化”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虚拟实践操作环境,通过交互式的实践操作,加速和巩固知识体系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素质能力。不仅如此,校企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可以形象并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避免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泛泛而谈,5G+VR的教学课程让模具专业学习更有趣,让枯燥的理论课更具有活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能贴合企业实际,还能具体到模块的操作,增强学生自信,有效提升学生对模具专业知识的认知。

2.3.2 信息化教学手段革新了课堂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的学习方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础。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自行搜集完成任务的必要信息,对信息进行分享、讨论,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实施。

(1)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组织效率。利用信息化平台来提高教学效能,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从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过程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线上线下教学过程进行支撑。强化教师数据管理意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签到、任务、论坛、成绩管理等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出勤、总体学习状况,帮助教师诊断与改进授课方式、调整授课内容,并关注学习落后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此外,要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库之外的网络资源如百度、职教云、慕课等获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进行碎片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自驱力。

(2)信息化教学手段革新了课堂评价机制。模具专业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小组交叉学习和汇报、小组拉力赛等方法,营造组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良好气氛。考核评价上,采用全过程、多角度、动态化的评价方法。重视自评、互评、过程性评价,对于在课堂上能够提出新的问题、能够解决问题,或者完成超额学习任务的学生(或组)都应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每班人数较多,在学生开展组织学习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顾问,应当通过信息化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以帮助教师诊断与改进授课方式、调整授课内容,采取精准的辅教行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信息化课堂,借助平台教学评价信息即时得到学生的动态学习数据和教学反馈,实施辅教行为。教师结合课堂观察和对动态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掌握某组或组内学生的动态情况,以便对教学策略实施调整和增强课程互动的精准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 结语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模具专业教学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还能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训师资队伍,增强对实践教学的创新,从而为社会培养综合发展的全面复合型模具人才,以教学信息化带动职教现代化。

猜你喜欢
模具中职信息化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擦擦模具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信息化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