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花,赛汉其其格
(1.赤峰学院 蒙古学学院; 2.赤峰学院 学报编辑部,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020年秋季学期以来, 赤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蒙古族学校语文、历史和政治课程开始使用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 也就是说由原来汉语文课程双语教学或蒙古语教学模式转变为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这对一线教师而言是较大的转变。语文教师能否适应统编语文教科书,能否做好学段衔接、教学过渡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试图以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评价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本地教师的适切性。
教科书适切性评价, 是指教材使用过程中,由教材编写者、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等为评价主体,对教材与使用者的契合度、匹配度、适切度做出考察与评价。其中教科书与教师的适切性问题尤为重要, 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对赤峰地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统编语文教材与本地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契合度、匹配度问题。 一般来说,教科书与教师的适切性评价建构标准主要涉及教材主题系统、编排系统、助读系统是否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等。 本文认为,要建构教科书评价指标,应充分考虑教科书与教师的特性,以及影响二者互动的各种因素。 也就是说,在教科书与教师的适切性评价中,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作为一级指标,同时将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即教科书的内容与编排也作为评价的一级指标。 鉴于此,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
在研究方法上课题组选择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内部评价即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等方式让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对评价指标与自身情况的匹配性进行评价。目前来看,内部评价以模糊综合性评价法为主,某些数据和统计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因此,适当地运用外部研究方法, 即研究者为主体的评价,通过观察、访谈、听课等方式从局外者的立场去考察、分析,有助于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统编语文教科书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知识水平适切性,即统编语文教材能否适应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水平。
总体来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呈现高水平的适切性。课题组走访了赤峰市区2 所、阿鲁科尔沁旗2 所、克什克腾旗1 所、宁城县3 所、林西县2 所、林东镇2 所共12 所蒙古族小学,调查、访谈共167 位不同年级段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的汉语文教师。上述教师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大部分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等师范类院校的蒙汉双语专业,另有一部分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等。 这些教师均具有蒙汉双语授课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亦可以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沟通。超过90%以上的教师具有汉语文学科教师资格证以及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也就是说从资质角度看,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内容知识,以及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都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基本标准。
在对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师调查来看, 教师基本可以理解统编教材的知识系统。无论是汉语基础知识,如拼音、汉字书写、词汇、语法,还是汉语文化常识等,他们都能够较好地传授给学生。 特别是农村牧区学校的汉语文教师,会针对学生发音不准、语序错误等问题进行专门的纠错和训练。 由于蒙古族语属阿尔泰语系,与汉藏语系的语音系统差别较大, 最明显的就是没有声调。因此,蒙古族小学生在初学汉语时,区分与运用阴、阳、上、去四调有一定难度。 在课题组的课堂观摩中,我们发现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的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时,对拼音部分的教学不仅熟练且能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整合与训练,针对声调问题系统而全面地讲解。 另外,在口语交际部分,不仅能按照课程要求进行行为习惯指导与养成,也会根据蒙古语动宾结构与汉语动宾结构的不同进行专门的讲解和训练。 此外,大多数教师对古诗词部分的理解和掌握也基本达标,能熟练诵读并分析文义。可以说,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的适切性是较高的。
统编语文教科书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适切性,即教师是否能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课堂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呈现中等水平适切性。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课堂观摩,笔者发现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基本能够以统编语文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为依托, 进行一般教学设计并组织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认为统编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即课前预习指导、课后练习等,能够较为有效地帮助教师确定核心要素,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配套的教师用书所提供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提示也能够较好地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赤峰地区语文教师也能够按照教材的安排,规划、组织课堂教学。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教师会依据“专项识字”“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三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汉字的读写以及“我说你做”口语交际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不过,在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设计中,一部分教师明显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 赤峰地区,特别是农村牧区的低年级蒙古族小学生,其汉语及文化储备均不足,很难达到听说读写要求。因此,教师参考用书以及网络平台资源所提供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有一定的差异性。如若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适当调整就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另外,由于对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及体例了解不多,部分教师在组织课堂时严格按照教案环节进行, 过于教条,若有干扰课堂任务则无法完成。比如在学习统编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对韵歌》时,由于蒙古族学生没有汉语诗词启蒙,没有形成汉语语感,在诵读中很难体会到韵律感,如若教师按照参考用书进行课堂教学,则很难达到情感目标和认识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与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即教师是否能适应新教材倡导的一般教学方法和学科教学法。
统编语文教材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呈现较低水平的适切性。统编语文教材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由于既往课程定位强调汉语文的工具性,因此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受到原有教学经验的影响,更强调语言教学,忽略文学教育。 尽管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接受了统编语文教材“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观念”,但在实际教学行为中,往往会受到固有认知结构的影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言文字,拼音、组词、造句成为重点,而文本的思想、审美内涵被弱化。 而忽视语境的单纯语言教学,很显然违背了统编语文教材重视语用、随文识字的理念。
另外,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无论是语言知识学习还是课文分析都以教师为主体。统编语文教材提倡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很少被有效运用。 一部分年轻教师尝试小组探究学习,却流于形式,而内容也仅限于简单分类词语、轮流造句等,未能在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设置自主探究环节。 另外,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对通过助读系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方面也重视不足。教师很少指导学生运用单元提示以及课前预习进行自学,而且课后助读连结课内与课外部分依然以教师为主体,比如教师直接提供课外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完成阅读,没有关注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层次。
统编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师的适切性,即教师是否能从总体上把握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基本内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是否充足等。
统编语文教材内容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适切性呈现中等水平。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为明显的特征或优势是生活化。特别是低年段的教材,从课文内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课后练习到插图都体现出明显的信效兼备的生活化特征。 据统计,一二年级四册教材约有六成为生活化内容,特别是拼音学习和“快乐读书吧”部分的生活化内容近乎百分之百。 比如,一年级上册涉及的古诗文《画》《江南》等,皆是通俗易懂,贴近日常生活的篇目。 语文教师不会存在解读障碍,易于开展浸润式教学。 整体来看,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对低年段统编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普遍较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高年段的容量和难度增大,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教师适切性评价较低。由于学生汉语基础以及知识结构与统编教材有一定差距, 所以从高年段开始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教师在完成篇幅长的课文,文章篇目多的单元的教学任务时,压力比较大。 另外,统编教材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和写作能力的阅读策略单元和写作单元内容对教师挑战性较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实现有效指导,没有设计相关训练,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统编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有助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家认同意识的培育。统编语文教材选文既有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建构,也有对祖国美好风光的关注,还有对许多少数民族风情的介绍,更易于强化少数民族教师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统编语文教材编排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适切性, 即教师能否理解统编语文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载体意义,阅读与表达并重的思路,以及双线组元的结构等编排方式。
整体来看,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适切性水平较高。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普遍认同统编语文教材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整体思路,认为教科书对人文性内涵的强调,不仅有益于蒙古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也有助于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实际应用,加深民族间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教材中对语言表达、语言运用能力的突出,也十分适合赤峰地区特别是农村牧区缺少语言环境的实际情况。
另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组合的单元安排,十分有利于语文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整合课堂。每个单元课文及课后练习、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板块主题基本相同或相近,教师便于将相关内容统筹安排。 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较之其他版本教材,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即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蒙古族师生更易接受这一次序。拼音学习对于没有汉语基础的蒙古族小学生来说难度极大,但先识字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后面的拼音教学难度。
综上,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的适切性在知识水平、内容、编排、教学能力及方法等方面的程度不同。 其中在知识水平、编排等方面的适切性较高,教学能力和方法方面的偏低,但总体来看中等偏上。目前来看,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完全有资格和能力在未来实现统编语文教材的高效使用。为了顺利衔接并进一步深入推进统编语文教材的应用,我们也应当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统编教科书与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适切性在一些方面较低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统编语文教材与教师原有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的错位。 赤峰地区多数蒙古族小学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形成以原教材为依托的固有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面对新的内容和理念,难免错位;第二,对教科书的认知与实际使用的错位。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经过统编教材专门培训等,已经认同其理念,但由于惯性,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等实际教学行为中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教师个人意愿与统一教学安排之间的错位。赤峰地区蒙古族小学使用统编语文教科书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许多学校都会组织集体备课等,并以教师参考书为重要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实际,不利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