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金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3)
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建立时间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后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体系,教学目的是培养出来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能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教学方案设计内容分两个部分,首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内容的设计,其次,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特点是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能将学习的专业技术使用到工作中。高职院校图书馆正是基于应用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性功能,因此,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者要对教师和学生对文献需求情况详细了解,有针对性的开展图书馆馆藏建设,保证馆藏建设能满足其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1.1需求性原则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其所需要各种资料,能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教师和学生对文献资料需求是保证图书馆运行下去的关键因素,因此,图书馆馆藏建设也越来越被学校管理者所重视。现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的衡量标准已经从原来的图书收藏数量和图书馆的建设规模,转变成为了馆藏文献是否能满足其日常学习和教研要求[1]。因此,图书馆选择收藏何种文献,需要定期与教师和学生沟通,了解教师和学生文献需求,在这样发展背景下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避免人员投入数量、资金投入数量出现浪费的情况。
1.2针对性原则
近年来,国家所推行的素质化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招生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部分地方院校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新的专业课程,图书馆购买新书数量的费用会受到资金限制,教师和学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数量也在增加,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更加明显。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需要将成本的概念融合到日常管理中,对购买图书资源的经费要详细分析,保证较少资金投入数量获取较高收益,收益要从两方面展示出来,分别是社会和经济效益,确保有限资金使用数量能有效利用。因此,有针对性的购买文献,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作用也越发明显。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对馆藏文献的数量分析,定期的对教师和学生需求开展调研,将其对文献需求情况详细统计,确定新文献采购周期,避免购买无效文献,只有选择使用此种模式,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人才的培养策略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达到教育的要求。
1.3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共享原则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否按照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否保证图书馆实现长远发展,图书馆中馆藏质量和运营中能否将服务水平提升,是能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2]。此外,高职院校也要对馆藏资源完整性以及权威性仔细分析,结合本院校的专业课程特点,建立起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料,能为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专业服务。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衡量标准已经发生变化,需要满足教师和学生需求,图书馆将文献资源共享也是发展中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已经改变了传统运营模式,不同院校的图书馆之间能实现交流,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网络资源共享能避免资源二次投入,各项资源使用和配置变得更加合理,将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提高。
1.4“以人为本,读者第一”原则
在高职院校中,图书馆对教学工作具有辅助作用,因此,在图书馆日常运营管理中要将师生的需求放于最高位置。有关工作人员要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详细了解,深入分析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将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理念融合到日常服务中,根据教师和学生对文献的需求情况,指派文献采购人员购买教师和学生需要的专业文献,确保馆藏实现质的飞跃,丰富的图书馆的馆藏数量,不但达到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且图书馆提高服务标准后,能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好的体验感。
2.1资源共享意识不强
近年来,信息化网络技术逐渐融入到图书馆管理中,能实现馆藏资源共享效率提升。然而,高职院校中的图书管理人员对馆藏资源的共享功能关注度偏低,造成各个院校馆藏资源共享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部分院校实现馆藏资源共享,但是,缺乏专业指导,造成共享方式存在问题。各个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定期组织交流,所购买的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共享要求,后续共享很难实现数据上传输。不同高职院校图书采购人员也不能定期技术交流,采购图书资源类似情况,造成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重复率较高。
2.2图书复本量较大,且质量不高,利用率低
高职院校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办学条件改善,必然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高职院校也针对图书馆内馆藏的情况,制定年度预算方案,保证文献购买资金的投入数量,目前,图书馆的建设面积、现代化的设施投入数量、图书购买的预算金额也在增加,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3]。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现有的馆藏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需求,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为了能达教育部门的要求,在极短时间段内会购买大量书籍和文献,这部分书籍和文献并没有严格的筛选,书籍的质量并不能达到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书籍的重复率较高,有研究机构对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藏调查后发现,有部分书籍重复量能达到三十册,馆藏模式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理念严重不符。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年限较为陈旧和破损情况,导致教师和学生对馆藏的使用效率出现下降情况。
2.3读者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水平不高
有部分高职院校建馆时间较短、资金投入数量、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因素,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方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对馆藏资源的需求。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服务的意义,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量不多、整体质量不能达到要求。高职院校教学在开展时,主要关注的是实用性和操作性,网络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能将抽象教学模式转变成具体内容,将教学的效率全面的提高,然而,高职院校受困于资金的限制,提供的资源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服务效率偏低。
2.4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人员整体的素质偏低,团队的成员组成较为复杂,很多人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员所学专业并不是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从图书管理团队知识结构和培训体系建设上分析能发现,高职院校并不能制定专业的培训计划,对图书管理员培养。图书管理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属于高职院校中的低收入人群,不能与科研教师的薪资相提并论,导致优秀的图书管理员会离开岗位,人才流失率较高。
3.1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馆藏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与学校体制和学科建设关联性较强,随着院校中学生数量和开设专业数量的增加,图书馆馆藏数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进步,图书馆藏建设内容也变得相对复杂,馆藏控制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者在开展馆藏建设过程中,要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研究结合学校教学目标,定期组织学校内专家对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分析,将高职院校中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详细区分,让馆藏建设模式能与学校发展相融合,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
3.2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并重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内容也需要转变,需要从现实馆转变成为现代馆的形式,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出现能将图书馆的实物书籍数量少、借阅时间限制、购买书籍的经费偏低以及馆藏的空间限制因素解决。有研究机构对图书馆电子类书籍存量分析,认为电子类书籍占据馆藏数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为最佳。高职院校在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过程中,需要将拥有的图书资源和需要获取的文献资源详细分析,将图书馆馆藏特色展示出来,定期的对馆藏资源检查和监督,对现有图书管理体系进行升级,在了解教师和学生需的基础上,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资源升级,保证资源配置能更加合理,保证教师和学生需求能得到满足。
3.3增强资源共享意识
信息化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进步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并不能将所有文献资料收集完成,想要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文献的需求情况,需要将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在科学的指导下,将资源共享技术共享。高职院校图书馆所实行的资源共享策略,对每个高职院校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让教师和学生能阅读到不同的文献,教师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范围也会增加。从图书馆的角度分析能看出,资源共享的模式能避免重复购买相同的资源,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得到提升,将人员的投入数量、资金的投入数量能明显降低。使用资源共享模式能将图书馆馆藏建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能在其他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4]。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藏资源共享意识需要增强,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对自己思想观念更新,实现馆藏资源的共享,进而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3.4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素质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藏建设想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对人才给予重视,对图书管理人员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系统分析。信息化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进步,图书管理员要具备收集文献、整理文献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特别是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能独立处理各种网络问题。高职院校管理者要根据图书管理团队工作人员情况,定期组织图书管理工员参与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培训,能将其工作技能提升。在专业技能掌握后,也要对现有服务体系分析,找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专业的服务方案,将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让其在日常工作中,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能长久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化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进步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藏建设也要与时俱进,仅仅以馆藏数量的方式评价图书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图书馆日常运行中管理员,需要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情况详细了解,满足其需求才能保证图书馆正向发展。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人员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将图书馆馆藏建设水平提升,将单一的服务模式升级,满足教师和学生对书籍和文献的需求,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馆藏建设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