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润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王守标
从生态环保部门发布的数据统计来看,2012-2017年,全国范围内发生了2657起突发环境事件,给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中,发生突发性水环境污染560多起,占全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两成左右。突发水环境污染,是指由于生产安全事故或突发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水环境质量,破坏水资源生态环境。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特点显著,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等,给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增添难度。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预案,针对应急监测中常见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和水平。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首要特点是“突发性”,这里的突发性突出表现在水环境污染发生没有预兆,不可预测性,以及化工企业爆炸、管道泄漏,甚至是因危化品装载泄漏等,突发性因素导致水环境污染。突发性的原因是导致水环境污染因素的偶然性。这种突发性使得水环境污染的时间和地点难以确定,以及水环境污染的程度及范围等,这些都无不增添了突发水环境污染处置难度,要求环境应急处理机构及人员在短时间里拿出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做好水环境污染监测,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水环境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型等第一手资料,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
水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性资源,也是生产生活重要物质资源。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由于发生时间的突发性,给人们预防和处理时间短,且发生的难以预料性,一旦发生,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发生的规模、污染的程度均难以预料,既可能影响到生态敏感区,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水源地区域,还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此外,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还会造成周边市民恐慌,影响正产的生产生活秩序。生态环境污染还会造成农副产品减产,后期的生态修复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从影响的时间和范围来看,突发性水环境污染影响也是显著的。处置不科学、不合理、不当的后果,则会导致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成为影响到区域性社会事件,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从近年来发生的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来看,既有四川沱江水污染物事件,也有松花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都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造成周边大范围水体污染。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要求相关监测部门和人员以最短的时间里做出相应的监测反应,既要做好监测技术的准备,也要做好监测方案的制定,拿出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以最短时间做出科学处置决定。为此,要求环境监测部门或者相关监测机构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规律及可能的风险点,科学编制突发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并做好预案的科学演练,增强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的处置科学性、合理性。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监测是一项十分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应急监测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监测的效果和质量。而评价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既有专业人员的因素,也包括专业机构的因素,还包括相应的专业设备因素。此外,还应结合实际,充分预估突发水环境监测内容、方法、标准等与可能监测到的污染物相匹配,编制科学合理应急监测预案。
根据省市县等水环境监测机构职能设置的不同,其中,省级环境监测机构既有更多可供统筹的监测资源和能力。一直以来,市县级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较薄弱。为此,各地纷纷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化操作模式,通过市场中第三方专业力量,协助生态环保部门共同做好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
危化品、剧毒农药的泄漏、扩散是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常见问题以及难点问题。有毒有害危化品运输、储存、使用及生产环节等,操作行为不当极易造成水环境污染事故。如,某硫酸厂处置生产污水时,因操作不当将大量含砷废水流入河道,造成河流下游居民生活饮水困难。
原油、燃料油及油制品在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常因操作不当、意外事故等,导致突发性水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发展,我国石油类消费数量的不断攀升,溢油事故时有发生,导致溢油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煤气、乙醇、石油液化气、苯、甲苯、氯气等气体及易挥发有机溶剂,一旦发生泄漏,不仅会影响地面水环境污染,也会加剧地下水环境污染。易燃易爆类污染物还存在燃烧、爆炸等风险,对于环境监测的安全性有着更高要求。
由于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的瞬时性、突发性的特点,需要做好短时间内水环境监测的快速反应,需要从静态监测向动态监测转变,由传统的地区性监测向区域性水环境监测发展的现实需要,与突发水环境污染实际相符合,环境监测机构及人员需要及时、快速地做出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的监测结果。因此,需要生态环保部门加大顶层设计,根据突发性水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制定完善、统一且规范的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的方法规范和监测标准,做好水环境应急监测使用到的相关仪器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控制措施,如校准仪器设备,加强常用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性能满足应急水环境监测之需。
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中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同技术特性不同,需要环境监测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方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等。目前,常见的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有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波普法等。
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常需要用到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需要监测人员根据监测网络分布、监测人员专业水平等,优化应急监测设备配备,如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常需配备便携式分光光度计、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环境监测机构或者监测人员要立足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根据区域水环境敏感及相关资源现状,尤其是要做好区域相关危化品储存数量、储存种类、储存区域等,做好相关危化品等特殊物质的数据库;辖区内的矿山、堆场等极易诱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污染源具体数量、位置等数据库;水环境应急监测专家数据库等,通过各种数据库支持系统的建立,为突发水环境污染监测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加强应急监测预案的实际应用演练,提升监测机构及人员应对监测处置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实际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时、准确地掌握突发水环境污染范围及种类,做出定性和定量监测结果,为相关部门及时处理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提供参考和指导。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常由工业污水、运输管网泄漏或爆炸等导致,与常规水环境污染事件不同的是,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有着明显的突发性、危害性和影响性。应急处置不当,势必会导致水环境污染加剧,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身体健康。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特点、要求及类型,采取切实有效应对之策,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和水平,增强突发水环境应急监测结果的及时、客观、真实。
相关链接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废水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据不同来源分为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两大类;据污染物的化学类别又可分无机废水与有机废水;也有按工业部门或产生废水的生产工艺分类的,如焦化废水、冶金废水、制药废水、食品废水等。污染物主要有:(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6)因过度开采,产生矿山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