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林
释义:运用智谋,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含山县(今安徽含山西南)
人物:周瑜
诸葛亮
鲁肃
(第一幕。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军事。)
(旁白: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要为难他。)
周瑜:我们即将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用弓箭最好。
周瑜:先生跟我想的一样。可是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愿受惩罚。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旁白: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第二幕。鲁肃和周瑜闲聊。)
鲁肃: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完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拖延,造箭用的材料也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
(第三幕。鲁肃询问诸葛亮如何制造弓箭。)
诸葛亮: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忙。
鲁肃: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保证能借到十万支箭。不过这件事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好,我答应你。
(旁白:鲁肃果然没向周瑜提诸葛亮借船的事。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四幕。诸葛亮带鲁肃借箭。)
(旁白: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哪里去取?
诸葛亮:自然是曹营。
鲁肃:胡闹,曹操怎么会把箭送给咱们?
诸葛亮:今夜有大雾,曹操生性多疑,哪怕看不清敌军,也会下令放箭。咱们只需在船上绑上稻草,箭自然就借回来了。
(旁白:诸葛亮命人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天亮了就回去。
(旁白: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叫弓弩手朝诸葛亮的船上射箭,不让他们近前。射出来的箭好像下雨一样。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要追也来不及了。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诸葛亮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