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盈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收录于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老朋友准备了一桌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那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绿树在村边环绕相接,青山在城郭之外蜿蜒。推开窗户,面对田场菜园。与好友把酒言欢,聊的都是开心快乐的农事。临行时,与好友依依告别,约定重阳之时再次相聚,一起欣赏盛开的菊花。
在甲骨文中,“具”是双手捧着一只鼎的样子,后来随着文字的演变才变成现在的字形。在古代,鼎是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的食器,主要用来煮肉。
古人煮肉用鼎,做主食则用簋(guǐ,容器,圆口,附带两耳),不过当时还没有稻谷,主要是黍(shǔ)稷(jì)(这也可以和下文的“鸡黍”相合),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小黄米。蒸煮的器具叫作甑(zèng,炊具,底部有小孔,常用来蒸食),甑中间还有镂孔的箅(bì),据说一些地区现在仍然保留着“箅子”的叫法。
20世纪30年代,安徽省寿县发掘出一座战国时期的楚王墓,墓里出土了一只鼎。由于战乱,这只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据说毛主席前去参观时,曾感慨道:“这鼎大得能煮一头牛!”如今,人们早已不再用青铜鼎来煮肉,但是“准备饭菜”的含义依旧保留在“具”这个字的意思当中。
上文已经提到,“黍”是古人的主食,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有。《论语·微子》里面说:“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意思是有人请子路留下来住宿,并且杀鸡煮饭请他吃。后来,“鸡黍”成了固定搭配。唐代诗人刘长卿在《寻龙井杨老》里说:“唯有胡麻当鸡黍,白云来往未嫌贫”;白居易在《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里也说:“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
“开轩面场圃”中的“轩”既然以“车”为偏旁,本义自然与车有关。轩本来是一种车,后来词义变化,也有了“窗户”的意思。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很有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到诗人在深夜梦到妻子的场景,“小轩窗,正梳妆”。这里的“轩窗”就是“窗户”的意思。
“圃”的本义是菜园,在古字形中有着生动的体现:外面的“囗”是一块地,中间的“甫”像是田地上生长的菜苗。《说文解字》(我国最早分析汉字字形和字源的辞书)里对“圃”的解释是:种菜曰圃。“圃”也可以引申指种菜的人。《论语·子路》里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大意是说樊迟想向孔子学习种庄稼,孔子说这方面我比不上农夫;樊迟又想向孔子学习种菜,孔子说这方面我比不上菜农。
诗人希望等到重阳佳节时,还可以与朋友相聚。“还来就菊花”里的“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荀子·劝学》里面说“金就砺则利”,意思是说金属制的刀剑要多用磨刀石磨才能越来越锋利。
了解这些字的意思后,你是不是对诗的含义理解得更深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