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外语教学策略及创新分析

2022-01-01 14:3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育人

王 重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外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外语教学工作的落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知识层面,为学生未来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如今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学生学习,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在三全育人思维背景下,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将传统较为单一的外语教学进行转化,促使外语专业教学能够具备一定的价值与内涵。针对教学创新,学校以及教师方面要加强重视程度,帮助学生未来更快进步。

1 三全育人起源分析

三全育人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如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发展背景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从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不难看出,存在孤岛情况,老师只是单纯的站在讲台上讲述知识,对课本内容照本宣科,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更好学习,对于高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直接影响[1]。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掌握更多知识,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能够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工作开展中,老师需要在三全育人思维背景下,对教学方式作出完善。

2 三全育人思维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创新现状分析

实际上,外语是中西方文化思想的碰撞,在外语教学中,老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三全育人思维与意识。外语专业老师对于自身教学重要作用,要有全面认识与了解,积极主动学习,怎样才能利用正确舆论教化,引导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养成民族自觉与民族自信。确保学生通过外语学习,可以形成正确价值观,养成独立判断的价值体系。对于如今三全育人思维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创新现状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

(1)课堂内外。从当前国际社会发展中可以看出,国际形势与社会环境逐渐复杂,能够始终坚持职业操守、提升政治素养,相较于掌握更多专业翻译知识与翻译技能而言更加重要。通过对当前口译与其他外事工作特点的分析可以意识到,在外语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确保学生可以做到对党忠诚。口译课教学需要对其重点有正确认识,比如,要必读必看《新闻30分》《参考消息》等,这样学生综合翻译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在长期、高强度、不间断课外自修,不仅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知识层面。促使学生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能够对“标准中文”进行合理应用。要强化学生“外事无小事”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于世界大格局要有全面认识,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语言服务业发展特点,以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2)全球视野+中国表达。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走出校门,因此中国政治术语翻译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不同领域专业词汇,比如,种族领域、性别领域、年龄领域、身份领域以及文化领域等[2]。在教学工作开展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根据西方修辞学、政治演讲特点,遵循政治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对当下我国时政热点内容进行分析与翻译,了解核心思想,并对其会议精神进行学习。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总体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而西方国家民众对于我国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这使得政治术语翻译有着更高要求。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治话语人才储备工作,构建外话语体系,为学生带来高质量课堂。

3 三全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外语教学策略及创新

在三全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外语教学策略与创新工作的落实,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在全员育人思维驱动背景下,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老师需要将思想政治育人机制融入到其中。如今人们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中,数字化时代有着属于自身的特点,比如,智能互联特点、边界消失特点。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点内容,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更好效果,需要从传统封闭式课堂思维,转化为开放式跨界融合思维,需要高等教育自身能够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与广阔的胸襟,创建出跨学科育人机制。即使在高校教学中,专业课与思政课各自属于不同领域,但两者都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育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转变,高校会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各环节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全员参与、全课程参与的教育方式[3]。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工作的落实要与思政课教学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需要进行重构,结学生实际需求情况,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有效互动平台。与此同时,还要创建高素质教师队伍,聚集德育意识较高、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更好实现共同育人,为学生未来更好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

(2)在全程育人思维驱动背景下,实现思政教育与外语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从当前社会发展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教育,还是国外教育,都更加注重通识教育。在教学工作开展中,逐渐尝试将全人类文明经典内容传授给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对自身知识层面进行拓展,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能够对知识进行不断挖掘,这样可以养成良好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从而形成文理交融博雅教育体系。在此类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是其中重点内容。在目前高校外语教学工作的落实中,老师更加注重的是外语语境,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于我国国情、实际发展情况没有正确认识,这对于学生爱国情怀的激发会产生很大影响。基于此,在外语教学创新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实现思政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之间的相互结合。比如,在外语教学期间,老师要对海内外国家领导人演讲、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主流媒体报道内容进行精心筛选与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促使学生可以站在不同角度与立场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能够有一定了解,促使学生对于我国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文化领域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能够有全面认识[4]。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对不同来源的教学素材进行合理应用,这样在中西方方面可以形成不同视角,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使得学生思维层面可以得到拓展。

(3)在全方位育人思想驱动下,高校外语教育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在当今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工作是,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研究水平、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创造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素养、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高校方面能够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创建教学平台,创造思政教育生态。在教学期间老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尊重,形成更加完善的组织管理结构,彼此之间能够实现共创共享,将组织结构活力激发出来,不断提升网络化交互价值与协同价值[5]。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育之间进行相互结合,可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作为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将外交工作与领事保护工作作为重点,在教学中,能够围绕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预防性领事保护能力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期间可以采用情景剧方式,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内容要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反映新时代,实现正能量的传播。确保学生在学习更多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强化其自身素养。要保证学生对自身未来工作具体情况有大致了解,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我国外交事业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语教学工作开展中,要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将三全育人思维融入到其中。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工作进行创新与完善。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其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