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日语语言文化特点研究
——“以心传心”

2022-01-01 14:39路红燕张卫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洋子山田日语

路红燕 张卫娣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洛阳 471023)

从文化的层面来观照,语言不仅是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也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构建文化的一种方式。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的载体,不但承载和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也透漏和折射着民族的性格和历史心态,是考察人类文明进化、社会发展的“活化石”。[1]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与知识的民族,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式。受文化发展影响、日语语言表达也呈现出明显的文化特点。本文将针对日本语言文化特点中显著的“以心传心”的暧昧性语言文化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强化对日语语言文化特点的研究,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1 日本传统思想

在日本经济与文化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促进大和民族内部民众的和谐,有效解决民众冲突与矛盾,日本人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这种“和为贵”思想是日本大和民族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传统思想,从语言文化中也能够直接感受到。日本语言文化主要以含蓄和委婉为主要特征,这就是其“和为贵”传统思想的直接体现。[2]在日本这个国度中如果一个个体做出与集体思想相悖之事,那么这个个体将会被集体排斥。日本人在相处过程中注重与人相处之道,在与周围人处理人际关系时十分认真谨慎,这种人际交往形式突出强调的就是个人与集体的良好发展,进而直接通过语言表达过程中的谦和、含蓄的态度体现这种思想。

2 日本文化

基于特定语言形式中传递个人主观意愿,其意图形成势必在深层次传递的是社会根源性以及文化的内容。由此可知,为深入把握日本语言文化,应首先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层次分析,也就是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以及心传心的内核普遍见于日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对日本人日常行为方式以及语言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是实现日本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介质,也可以被理解为是日本文化之中的精髓。

2.1 大和民族崇尚“和”文化

日本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经常出现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也会经常性流露出“神秘”的微笑,这正是日本“和”心精神的成分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的所有交流,日本人总能够为人们创造出一种避免伤害的环境和氛围,尽可能避免出丑。例如对「すみません」以及「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的使用等,就深刻体现出了日本人对彼此之间的尊重和理解。这种语言方式充分呈现出的是日本文化之中关于“和”的态度。而这种关于“和”的态度也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更加体现在对自然的关爱方面。

2.2 委婉表达注重“以心传心”模式

日本人在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通常会注视对方、观察对方的动作与表情以及言语之中所使用的措辞,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这种细节观察到对方在交流中所希望传递的真实意图。[3]日本人认为这是一种“以心传心”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沟通更深一层。日本人更希望坚持拥有共同生活基础以及文化根源,这样就算不必详细陈述,也能够让对方懂得你所传递的含义,这就是在文化基础上才能够拥有的省略的表达。

2.3 体察的观念

日本文化之中习惯将对方的态度与观点放在第一位,并不会出现生硬拒绝对方的情况。从日本人的语言交流过程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日本人的主要意图,这种形式体现的是日本文化中“体察”的意味。[4]「远虑」这样的词汇以及日语之中对省略方面的准确表达是对文化的综合体现。「远虑」的使用可以代替“禁止”等相关具有否定意味的词汇,更加对表达对对方的原谅方面,且与不希望对对方造成伤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省略方法则在日语之中拥有十分丰富的表现方式。开场白式的省略可以有效化解与对方之间的冲突,在造成误解或者反驳之前就已经打好预防针,这样也会使得语言表达整体具有柔和的情感。在文末对未说明的事情的省略则是表达的人认为并不需要将话说尽,并给予对方此类的明确的判断。因此,对方给予清晰判断将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尴尬局面,也可以更好的得到对方的原谅。

3 日语语言文化特点——“以心传心”

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依赖他人,即把“他人”的想法或观念作为决定自己行为准则的基准。这种特点反映在人们的交际方式上就是,讲话者在十分注意听话者的前提下,尽量讲得很少或者什么都不讲,周围的人通过推测和经验体察到讲话者想什么或讲话的真正含义,在无言和暧昧的语言表达中达到交流。[5]这种交际方式被日本人称为“以心传心”(心领神会)为了正确理解这一交际方式,语言学家石井敏提出了一种模式,即“谦逊”“体察交际模型”。根据这一模式,讲话者在没有发出交际信号阶段一定要考虑听话者的各种条件,首先要注意变换自己的脸部表情,手势及上下文的逻辑性等非语言信号,然后进入谦逊的过滤装置,最后才向对方发出语言。作为听话者一定要凭自己的体察能力补充讲话者减量化的语言内容,理解对方的完整含义。这一点是日语语言文化及人际交往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通过下例让我们观察以下日语的具体表现。一位男士(山田)约请同事(洋子)有如下会话:

山田:ねえ、おいしい店見つけんだけど、明日食べに行かない…(诶,发现了一家不错的店,明天一起去品尝一下怎么样?)

洋子:あした。(明天?)

山田:うん、仕事がおわってから。(下班以后。)

洋子:あしたね…(其实明天)

山田:都合悪いの。(明天不方便?)

洋子:ええ、まあ…(哎,不,其实也没什么)

山田:そう、じゃあ、来週は。(啊,那么下周再说)

洋子:そうねえ、食べに行ってみたいんだけど…(是啊,其实是真想去吃)

山田:そうが、じゃあ、またにしようか。(那么改日再去吧)

洋子:ええ、せっかくだけど。(本来是特意邀请的)

以上会话我们看出,洋子既没有说“no”(不同意)也没说“いいえ”(不想去)这类拒绝的话却把此事谢绝了。讲话人体察到了对方想拒绝的心情主动停止自己的邀请。这种方式是日本式的礼节方式。如果这时被邀请者直接说“行きたくない”(不想去)之类的话,便会被视为不懂礼貌和没有修养。这种在暧昧中达到交流的表达方式被日本人视为是德。

日本的传统文化是“体察”文化,是尽量减少语言交流的文化,是根据对方的心理来确定自己行为标准的文化。即使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如何能够从对方的想法出发,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委婉的说服对方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6]“您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您的想法很实际,然而...”日本人喜欢上述说话方式,多数人喜欢以上述方式开始讲话。他们十分注意尊重对方,不伤害对方,不要让对方讨厌或憎恨自己,对对方的请求和要求不轻易拒绝,这是日本人坚守的信条。教师批评学生或公布考试、作业成绩时,都特别讲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感情。因此在日语里一般避免使用过于直率、过于肯定的讲话方式。尽管近年来直率讲话的人在逐渐增多,但对于一般日本人来说委婉的语言表达是成功的语言的交际上不可或缺的。

日语语言文化的暧昧性特点不仅表现在口语上,在文章体上也有所体现。日本著名的文学家谷崎润一郎的名文《阴影礼赞》就是阐述这一理论的成功之作。此外他还在名著《文章读本》中具体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在书中指出:“我这本书从头到尾几乎都在阐述‘含蓄’一词,含蓄就是避免冗长和罗嗦。”按照他的解释所谓名文就是避免采用过于明了的解释和说明,在字里行间里应该给人一定回味的余地,让读者欣赏暧昧表达中所蕴含的美的意味。近年来,日语中的外来语明显增多,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泛滥的程度。追究其泛滥的原因,除去日本人喜欢舶来品追求新奇以外,新语言的暧昧性可以唤起一种无法说明的美的感觉也是其中理由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日语语言文化的形成与日本文化紧密相关,受到大和民族传统思想影响,使日语语言表达过程中极具暧昧性。现阶段关于日语语言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为深入探索日语语言特色及内涵,应加强对日语特点及日语使用习惯的研究,以进一步理解日本人的精神构造、社会构造与语言构造。

猜你喜欢
洋子山田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洋子的胸针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对局中的平衡观
对局中的平衡观
对局中的平衡观
对局中的平衡观
拜托了,洋子没有对象也可以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