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景张 剑
(1.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湖南·湘潭 410001;2.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3)
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的重要方向和重要内容,但是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呈现出心理疾病患病率不断攀升、带病入学现象日益普遍以及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复杂多样等特点,这不断凸显的心理问题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作为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心理育人服务的质量。近些年来,不少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思维,从学生的心理现状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并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等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但是从当前现状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追梦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人才,其心理状态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持续提升,更是关系到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建设大国、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课堂教学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学校有必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现在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以此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奉献一份力[1]。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导性与主体性、发展性与预防性“四结合”的原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知识普及和意识教育,更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分类分层因材施教;不仅要强调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过程中的自主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既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也要加强预防教育。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国家对相关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必须要创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课程不够重视,资源匮乏,使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教学目标也就无法更好的完成。同时课程内容没有一些特色,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客观能动性,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产生抵触心理等现象。另外,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老师变通能力缺乏,只是单纯的依据课本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程产生应付的心态。正是由于部分高校的应付心态,导致老师也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学生的压力无法缓解,才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对国家来说也损失了相关的人才,不利于我国整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
部分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差,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高校常见的问题如游戏上瘾问题、恋爱问题、成绩问题等等,究其原因都是心理问题所在,而部分学校和家长一味地关心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出现各种叛逆现象,如逃学、旷课甚至有的伤害自己来达到一种心理慰藉,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在生活中时常发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要重视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感同身受的了解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及时调整自己。
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已经渗入各家各户,有的学生只会依赖互联网打游戏、刷网剧、追星等等,没有正确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互联网认识不够准确而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容易成为网瘾,所以互联网已经成了阻碍学生心理正常发展问题的病因之一。但是,对于事情的发展而言,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就互联网而言,其能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起到一定的帮辅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去接触和感受课程在教学形式上的变化,从而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但,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对于课程教学模式与互联网联系不够紧密,由此,导致与课程改革预期的教学效果存在差异。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对待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学会取和舍,有舍才有得,并将传承下来的教学模式、理念等随时代的发展加以改进和完善。
(1)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趣味性。老师可以通过调研,听取学生的意见,制定合理且有趣的心理小活动。比如,多举办我是谁,我的优缺点等游戏,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主动性,也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从心理上提高自我认同感,还能提高班级凝聚力和竞争力。
(2)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安排,根据各个高校情况,改进学校设施,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属教室,并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开设心理讲座活动,可以聘请知名人士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学生情况可以充分掌握,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从而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解。对于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其对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健康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强化学生自身的素养,进而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人才[3]。
(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每个高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面对他们的差异性,要积极引导,课程应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组,对每个学生都分别进行引导,针对性教学,每个学生的由于家庭氛围、从小生活的环境和经历都不相同,要对他们深入了解,分别进行了解,才能找出对应的病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大价值。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都即将面临着即将开启社会工作的困惑,有着健康的心态对社会生活也是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对减轻父母压力,对国家选拔人才制度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从而造福社会和国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可以多举办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让老师认识到学生对待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此来更准确的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以其问题所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父母,都是有利无害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和互联网密切联系,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不良后果的视频,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来提高学习成绩等等。各高校需要配备专门的测评系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测试,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针对不同情况拟定“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健康成长,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实现新时代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良好结合。
综上,本文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入了解,认识到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日益严重,对课堂模式的创新也迫在眉睫,部分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迫在眉睫,课堂中老师要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从根本上发现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只有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