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代精神现状、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2022-01-01 13:26董华丽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校园文化思想

董华丽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华儿女为民族振兴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断创造新成果的力量源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要求。时代精神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是高校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一、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现状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时代精神教育研究主要从新时期全球化背景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时代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入手,从加强时代精神教育路径等宏观角度来研究。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基地,是时代精神培育的传播源、辐射源。从研究领域来看,较早有针对性的研究始于2001年于桂贤《高校德育应率先关注时代精神》、任健雄《以德治校,塑造大学生的时代精神》。2009年后,研究领域才愈加关注时代精神培育研究,如轩欣《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思考》、林泽红《论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等都对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价值。但随着时代精神在新时期的不同体现,又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如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到“时代楷模”“双百人物”“改革先锋”“大国工匠”等先进典型代表的宣传报道,给人民带来充满正能量的牵引力。特别是教育部、中宣部等多部门组织开展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贴近大学生群体,传播同辈群体的正能量,更能激发大学生对时代精神的共鸣,使研究者对新时期时代精神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二)大学生时代精神现状

1.浅层的爱国认知

调查中,对是否会关注国家大事的调查,选择没什么关注占15%,选择经常关注的占45%。但是虽然如此,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的非理性因素仍占据着相当的比重。63.7%的学生表示身边存在不理性爱国行为或过激言论,但对不理智爱国现象的看法,选择反感的仅占17%,16%认为无聊,认为解恨和有趣的占绝大多数,可以看出,部分存在爱国认识简单化、浅层化的表现。

2.淡化的责任意识

调查对参加社会志愿活动的态度,愿意主动参与的仅占33.7%,对于毕业后选择奉献自己的仅占8.4%,而选择工资水平占大多数。大学生有一定奉献精神,但功利性明显,大学生的责任感不强。面对社会不文明现象的调查。部分大学生仍然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调查对遇见小偷偷东西的现象,37.6%学生仍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认识。

3.陈旧的教育思维

调查中,对是否喜欢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仅有31.2%的学生表示喜欢,对思想政治课课堂讲授效果进行调查,大部分学生选择枯燥无味。不难看出,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还停留在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中,原有的教学思维和固有模式很难让新时代的时代精神进行传承。

二、当前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时代精神欠缺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时代精神认识不够深刻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有序发展,大学生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但由于多方因素干扰,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社会中存在的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表现。如很多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爱国行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事例表示高度的赞同和认可,但对各类典型事例、先进人物背后隐藏的情怀和精神实质没有深刻体会。存在只知好,不知为什么好,怎样才会好的深度思考,所以很难映射到个人的成长中去。

2.大学生时代精神行为表现力较弱

在深刻感受中国精神带给我们的启发和鼓励时,面对一例例鲜活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如具有天下英雄气敢于担当的官东,以国家利益至上的科技报国楷模黄大年,见义勇为退伍军人吕保民等等,他们将这个时代呼唤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由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时代情感易接纳,但就其行为表现力方面,特别是对社会现象的处理,仍然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代精神落实到每个个体上,就是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学生的点滴生活行为从另一个方面映射出个人的品格。如面对学生中遇到的不诚信现象,不文明现象,部分学生虽觉得行为不妥,但往往会视而不见。面对违法违规现象,采取躲避、逃避行为,在展现新时代精神方面,实践能力较弱。

3.大学生感知时代精神动力不足

大学生价值观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基础课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课程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高校在教学活动中,更注重专业课的教学,忽视基础课程教学,必然导致时代精神教育的有效性。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又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践行时代精神产生一定影响。对部分高校教师来讲,虽然社会阅历丰富,但自身思想道德水准不高,对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不能在学生中达到示范效果。

(二)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市场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时代精神认知的干扰

在思想解放、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正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否认和忽视的现实。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不良社会思潮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利益最大化,重视物质层面追求,忽视精神层面追求,甚至出现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缺失公平正义的乱象,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样文化多元、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大学生刻苦奋斗的意志容易松懈,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错误认识,想通过走捷径达到目的,失去提升自我,失去改革创新的决心和斗志。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培根铸基的关键所在,更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不能与时而进、因势而新,必然会受到错误价值观的侵烛,影响大学生正确的社会理想信念的形成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的养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特点,不能抓住时代发展特色,更不能将中国精神贯穿始终,不能满足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的新要求。

3.大学生接受时代精神的主动性不够强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成长特点,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脱离了高中高压的学习状态,身心得到放松,自然容易对此年龄阶段共同关注的新鲜事物和人物产生共识。尤其受外来文化及思想的干扰,大学生追逐明星蔚然成风,如谈及明星的姓名和基本情况,能做到如数家珍,但问及具有当代精神人物,如“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守岛、守国的时代楷模王继才,还有张玉滚、黄大年等等充满强烈时代精神的鲜活事例关注度不够,主动学习和接受力不强。

三、加强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的对策

(一)固本强基,丰富时代精神教育内容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要系统掌握时代精神的实质,就不可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正确分析和全面把握时代精神的内涵是培育大学生时代精神的首要任务。培育大学生时代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要将时代精神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不断丰富教材内容,使教材知识更加生动;二是注重课堂的授课方法。传统灌输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需要,教师在授课中要把时代精神的实质与生动事例相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时代精神内化于心。三是要实现时代精神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差异性,在时代精神教育过程中,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内容,使时代精神的表达更加深刻。

2.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010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加强高校创兴创新教育改革提出明确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努力,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融入高等教育教学中,指导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以下方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转变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的片面认知,而是应当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大学生理性、客观地看待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学习和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践行改革创新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等教育整个过程,在与专业学科相结合的同时,与学生成长的未来规划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结合,协同协作,共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教学体系。最后,要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推陈出新的观念,在成长过程中坚持自我批判,及时反思审视自己,革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用新视角、新观点、新思维指导新的实践。

3.发扬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1]中国几千年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等具有丰富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支撑、价值引领和力量源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纵观中国发展史,古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今有心系祖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黄大年。古今生动事例给我们诠释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精神。民族性和时代性不能割开来看待,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同时,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民族与时代相统一的原则开展工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既要保留民族精神,又要使其真正融入现代的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体现时代精神。

(二)精准施策,着力拓宽时代精神教育新载体

1.把握主流媒体发展新机遇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深刻诠释了“全媒体”的概念:“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2]明确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大要求,按下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快进键。现在打开手机,我们所有的衣食住行各类APP都能根据个人所需,选择性地进行订阅服务。全媒体时代带给人类的,不仅是多渠道的信息资源,而且信息覆盖广阔,获取方式便捷,速度更快,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全新的媒体技术革命带来了全球媒体格局的重组,中国必须把握好时机,在全球媒体发展新格局中赢得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高校应当将时代精神化作一种隐性的教育渗透在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学者提出:“这是一个‘同一时代,不同声音’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完全停留在‘同一音’在传播、‘主流媒体’在宣传的阶段。”[3]高校要在主流媒体搭建时代精神培育和传承新平台,利用校园网站发布时政新闻,传播社会正能量;校园网络电视要多播放宣传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影片、人物传记,为大学生树立典型,使时代精神更多地出现在校园网、qq群、朋友圈、app客户端等。要进一步把握好主流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杜绝不健康的舆论氛围,虚假的舆论环境,错误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让大学生在时代精神影响下,激发内心共鸣,使主流声音传得更远,唱得更响。

2.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品质。校园文化以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生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社团活动、文艺活动、体育竞技比赛、专业技能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校园文化的组织发展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这与高校建立的培养人才目标相辅相成。在校园文化长期的引导和帮助下,将时代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是全面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措施。

至今,教育部开展了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比活动,对促进高校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要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结合高校办学层次和专业特长,因地制宜地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努力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时代精神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努力创建繁荣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高校要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开展具有品牌影响力、深受学生喜爱,感染力强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活动。河南省教育厅一直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近几年,在校园文化成果评选基础上,开展“大美学工”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开展“最美大学生”评选活动,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励志的文化教育氛围。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从2003年至今,坚持制作的毕业生纪念光盘,分别以《我的大学》《风雨彩虹》《源》等作为主题,其影响范围大,多次获得教育部和河南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继传统颂中华情,学经典圆中国梦——“传统文化月”活动》和郑州科技学院《春雨计划》等校园文化优秀品牌,在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主要由学校社团参与,社团的建设及活动开展,都应该明确其标准和目的。学校社团要严格按照规范来审批和开展活动,为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3.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是检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强化时代精神,提升时代精神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方法。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的基本任务是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明确提出:“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4]

高校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时代精神的重要任务,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具有改革精神、创新思维等融入大学生的意识形成过程中。在培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里的实践活动,已经不仅仅是教学计划规定完成的几个实践课时。高校要聚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围绕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军事训练、志愿服务等领域,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和教情,在亲身体验中树立对人民的情感、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要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情况,广泛开展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弥补时代精神的欠缺之处。要明确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希望达到的效果,如果盲目开展社会实践,不但消耗时间和金钱,还会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和热情大打折扣。高校要努力发展建设实践育人平台,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

(三)统筹联动,构建时代精神教育大环境

1.构建培育大学生时代精神的教师队伍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而且“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如果没有一支道德品质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就很难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更谈不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这之中,师德永远排在第一位。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又再次重申2014年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做一名好老师的四点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5]。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统筹考虑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要建成一支理论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使他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典范,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制定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只有制定完善的包含法规、准则和工作纪律的教师道德规范,才能更加有利的指导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修养。要发挥教师群体榜样示范作用,开展争先创优评比、先进事迹展示等活动,对认真负责,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和表彰,使教师获得鼓舞和支持,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管理活动中去。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树立大学生身边的时代楷模

时代楷模就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践行时代精神的榜样和模范。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代表中华儿女特有的民族精神,生动展现中国精神的时代榜样,他们以特有的精神品质,激励、鼓舞、感召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2002年至今开展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强烈反响,170名鲜活的感动中国人物和17个特别荣誉,沉甸甸地传承着中华民族伟大的优秀品质,延续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感动中国》也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召着每一位普普通通的人。2006年至今,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举办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贴近大学生群体,集体展现大学生的时代精神风貌,在高校大学生中形成一股从我做起,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力量。

高校在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和优秀事迹,加强典型报道,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时代精神风貌的有力展现,也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通过这种方式起到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武装人的作用。要在树立时代楷模,进行时代精神教育的同时,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寻求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时代精神榜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就是最真实的体现。河南省紧跟步伐,在高校大学生中寻找真实的、感人的、与大学生贴近的时代精神榜样,开展《最美大学生》评选活动,在河南高校中反响强烈。要注重新闻宣传,在深入挖掘思想内涵的同时,生动刻画时代精神形象,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唱响时代正气歌。

3.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是个体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父母是学生个体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个体在家庭里学到了最初的生活知识和技能,道德行为规范等,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孩子的心理、能力、角色意识、角色行为的获得和发展。[6]习近平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高校在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过程中,要组织倡导“校—家联动”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扩大和营造时代精神教育的大环境,使家庭教育在时代精神培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表率,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要营造良好的家风,在日常的生活中弘扬优秀民族精神,倡导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培养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的道德品德,将时代精神贯穿到家庭教育中,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校园文化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思想与“剑”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