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西萍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山东 莒县 276500)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关键元素,阅读是知识的吸纳,而写作则是知识的输出。要想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必须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明确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学者李玉环首先对读写结合教学法的作用进行了重要阐述,他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实践当中,有效融合写作教学,可在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以便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开发,从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他还结合教学实例,对基于教材内容的读后感写作练习及仿写练习,传输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重要作用的策略,希望能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史治峰、谢瑞瑞等结合自己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实际效果分析,指出这一全新教学方法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大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模式,在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它先阐述了读写结合法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核心意义,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还能有效促进其语文学习积极性,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中的首选方法。下文笔者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参考了众多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关策略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引路灯,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需要学习文字的组合。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很高的成效。
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不仅能使学生手中的教材资源得到合理开发,还能在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提升教材有效利用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文本写作技巧,并将这种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形成独有的写作风格,进而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学生将书本知识输入大脑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可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内化。由于小学生语文功底尚且浅薄,对于知识的积累不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并辅以课后习作训练,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回顾、总结、重组,在完成习作的同时加深课文阅读的理解。
读写结合并不是单纯地完成文本阅读后的写作练习,而是在阅读之前,教师先拟定与阅读课题类似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先自主构思,明确本篇习作的主题想法、写作思路、文本架构及所要用到的写作技巧,然后再通过阅读学习,验证自己的构思,将构思不足的地方予以摒弃,并将阅读当中的好的点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最终完成一篇佳作,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佳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一旦学生自己的习作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后,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从此也就更愿意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文章;另外,通过分享,学生也能从其他学生身上学到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课堂优秀作文分享也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交流机会,能够拉近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有效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法,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学生通过阅读可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技巧、词语、句子用法;另一方面,学生在习作当中,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方式等方面也能增长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经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时期,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使其不受困于固定思维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自己的思维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力度很大,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占据着较大比重,特别是部分老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乐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他们教法单一,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引导。这样长时间处于枯燥、沉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再进行深入探索,阻碍了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因此,改变这一现状刻不容缓,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虽然学校都已提倡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应用,但部分教师在应用实践当中并未真正做到读与写的结合,而是分开独立进行,使得自己的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导致学生不能明晰读与写的关联,不能掌握其中的重难点;另外,由于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中,无法将有效的指导落实到位,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被学生真正掌握,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更是限制了他们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素养的提升;再次,教师在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时,在文章剖析、解读时过于表面化,仅仅参考教辅书籍进行,这种片面化解读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接受,也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后,很多教师在具体工作实践当中也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就是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方式进行课文阅读、理解、思考,继而有效地实现读写结合。然而,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心理,逐渐丧失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读后感教学工作。任何学生,无论层次高低,基础强弱,在阅读之后都会有感而发。因此,教师可鼓励他们通过习作流露出自己内心真实情感,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理清课文的整体结构,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后让同学分享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真正理解卡罗尔内心的真实感受。当学生都能理解这篇课文并有感而发时,再要求他们写读后感,帮助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有着更深的理解,并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写作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他们阅读学习的效果。为切实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范文的模仿进行写作。但在仿写教学实践当中,并不是让学生全文照抄,而是对原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及语言构建等方面进行模仿。例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阅读教学时,先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体结构,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进行写作的,然后再让学生整理小女孩三次划着火柴时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透过火柴光亮看到的场景,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了解这种写作技巧的妙处。通过在写作练习中对这种写作技巧的模仿,同样也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作文质量自然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长此以往,学生写作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说学生写得像流水账,根本无法阅读。为什么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高质量的作文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优美词句的积累有限,写作技巧掌握不牢,在写作中就显得无从下笔。为缓解这种局面,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写生活日记的好习惯。将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课外阅读中的优美词语、段落进行摘记积累,以便在后期写作当中拥有足够的写作素材,自然就会妙笔生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当学生阅读完大量书籍后,所积累的知识会非常丰富,自己在写作时就会妙语连珠,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在生活中帮助了某位同学、为老爷爷让座受到表扬,学生可将此事记录在日记本里,当写作《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学生就可以此为例,将看似虽然平凡,但意义非凡的这些小事写出来,让同学们也能体会到做好事受表扬时的内心感受。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作文传达内心真实情感,提高写作热情。
当学生阅读完某篇文章,对主人公的遭遇感到惋惜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续写,写出主人公另一种境遇,一种令人皆大欢喜的结果,使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样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文章中的小女孩最终冻饿而死,之所以作者笔下的小女孩会有如此境遇,是因为作者当时身处背景就是那样的——底层劳苦大众生活困苦不堪。显然,我们当代小学生没有感受过这种疾苦,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他们续写的结果常常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并没有死,而是被某位富人家收留,也在圣诞之夜围着壁炉吃烤鹅,其乐融融;也可以是小女孩被某位老奶奶救起,老奶奶很喜欢这位小女孩,就认她做孙女,为她换了新衣服,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样通过对阅读文本结局的续写,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但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文章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正符合读写结合教学法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共同发展;再如,在学习完《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完全不必要拘泥于文章内容,可放心大胆地想象、创造,将青蛙出井后的趣事进行续写。这种续写活动不仅能够引发学生深思,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写作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写作活动。学生为了使故事内容得以良好地衔接,会自主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研读,这也可有效提升阅读理解水平,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共同发展。
作为小学语文学科,阅读与写作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可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还对提升教材资源利用率、增进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理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想象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