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消防救援支队 张鹏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造技术的创新突破,使得现如今的建筑物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复杂,这一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社会强大的经济实力,百姓有足够的资金建房、购房;另一方面也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火灾不仅威胁到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尽可能减少建筑物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需要改变以前落后的消防工作模式,创新监督管理体系,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一个安全、美好、和谐的消防安全环境。
和城市化建设的突飞猛进相比,原有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就显得较为滞后,政府以及消防部门也在不断完善消防监管体系,来适应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消防安全日,虽然政府和消防部门经常会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会,向民众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宣传形式缺乏新意,再加上公众通常都是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学习,导致广大群众对于火灾的了解仍不够多。很多人仅知道最简单的救火措施,对于特殊物品着火的处理方式、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正确的避难逃生方法等方面依然是知识盲区,更不用说懂得如何预防火灾。除了普通民众,企业内部消防意识薄弱也是导致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很多企业对消防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安全生产,这种态度直接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1]
当出现火灾时,那些离火灾发生地最近的人群,应当学会正确的应对措施。这对减少财产损失,保障生命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经常会出现由于救火不恰当,逃离方法不正确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20年宁波重大火灾事故,可以清晰看到场地几步之遥处就配备了相关的灭火设备,并且由于静电引起的可燃蒸气起火,初始火焰并不大,由于员工的防火灭火的安全常识不足,没有使用灭火器,做出不正确的举动导致火势愈演愈烈,还造成了惨痛的损失。
虽然我国在相关法律中明确对企业的消防管理提出了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在经济效益面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对消防安全有着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检查消防设备老化程度,往往是等到出现了火灾险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因准备不足白白造成损失。
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的专业的消防工作人员也极其匮乏,因为领导不重视,导致工资待遇不高,达不到拥有专业素质的求职者的期望,最终的结果就是专业人员跳槽、转行的情况极为严重,剩下少数知识储备不足的业余工作者从事该方面工作,并不能有效实现对火灾的预防监控。另一方面,有关行业部门监管乏力,也是造成企业在消防安全问题上得过且过的重要因素。
消防管理部门定期都会安排人员对企业中的消防问题进行排查,一旦查出问题,虽然能够迅速地反馈给公司令其整改,但在随后的跟进工作中却经常表现得效率较为低下。这是监管工作做得不到位,企业方往往因此对消防工作不重视。如果监管部门在出现问题后不能加紧督促,只会让企业更加忽视安全隐患,无法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而让火灾有机可趁。
法律是规范公民行为的有效工具,但法律只是纸面上的文字,要形成真正的威慑力,需要的是执法者严格遵守法律办事,对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将追责制度落到实处。
但现实情况是,监管部门在对企业单位的实际检查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让罚单变成浮于表面、无关紧要的一张纸,起不到震慑和警示作用,不能让违规者意识到本质的问题,以致下次还会再度违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隐患。甚至在一些地方,当地政府一些领导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营商环境,为企业逃避处罚求情开绿灯,给消防执法带来了很大阻力。
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是保证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基础。这两方面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不可否认,在人们享受到新业态和新工艺带来的优质生活体验的同时,无形中也给消防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新业态的发展使得传统行业分化、组合出了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每一次结合和细化都是对消防安全管理的一次考验,过去界限分明的行业开始逐渐交织,变得复杂,管理起来更加耗时、耗力。
与新业态相比,新工艺的进步对消防工作的影响更为明显,因为新工艺自然而然会使用到新材料,新设备,甚至是新的化学品。以前人们听闻的引发火灾的原因往往是电路老化、粉尘爆炸等,但近些年不断出现的新型化学品爆炸,证明了严格管理新工艺发展中用到的材料,是预防火灾发生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上几点总结了现今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而火灾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绝不仅限于这几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对消防工作模式做出一些改变。
严格的消防监管模式,对于改善消防安全问题,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监督不仅仅是有关部门的事情,人民群众同样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消防知识宣传的资金和人数,不能仅仅采取广告、标语等方式,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互联网共享资源的优势,通过网络向民众普及知识,扩大覆盖范围,帮助公民树立防火意识,善于发现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
不仅如此,政府也应加强对各类企业的消防安全教育,要让企业上下都认识到安全问题高于经济效益这一点,重视消防工作,提升该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此外还应督促企业定期组织人员实施火灾逃生演练,[2]锻炼员工应对突发性火灾的能力,在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减少财产损失。同时要让检查消防设备的工作常态化,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火灾的发生。
很多企业存在火灾隐患,最终造成灾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消防部门也在不断调整监管的方式,例如实行开业前检查承诺制,将办事程序由先检查后发证变为先发证后检查。这样做既为企业单位快速开业投产提供了便利,又促进了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的建立,使得企业单位能够自我评估、自我承诺、自负其责,如果后续的检查查出企业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问题,将会依法撤销其行政许可,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罚。从而有效避免过去企业拿到许可证后便开始肆意妄为,在初期就埋下隐患的种子的问题。
此外,要坚持实现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让监管覆盖到事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例如不再是常规检查过后提出整改意见便放松监管,而是持续跟进,不断提醒企业对安全问题进行处理,直到问题解决,避免过去隐患积压多年无人问津的局面出现。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并不意味着是阻碍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二者并没有实质上的冲突。技术在发展,管理模式也应当随之改变,当两方能够相互适应,也就能让火灾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新业态的出现是各行各业交织分化的产物,要合理改变过去常规的管理方法,结合新事物的特点,针对性地实行综合管理。
新工艺注定伴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尤其是新型化学品,相当多的一部分都存在易燃易爆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定期在相关工厂企业宣传消防知识,向员工普及新材料的特性和燃烧或爆炸条件,合理存放、使用新材料,同时要指导员工学会当出现火情后的紧急措施以及正确的逃生办法。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对此类型企业实行更加严格全面的审核,例如生产设备的安全性、消防设备的老化程度、新型材料的存放环境等。一旦存在隐患,必须立即责令企业整改,持续跟进,直到危险解除[3]。
换言之,要让消防安全监管覆盖到新业态、新工艺的各个方面,在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火灾频发的现状,表明当前消防安全工作管理刻不容缓,消防人员也应当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全面分析、认真思考,确保消防安全管理质量全面提升。火灾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火灾的预防同样需要全社会所有人共同努力来实现。公民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工厂企业需要重视消防工作,监管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审核,政府则需要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尽管目前我国的消防安全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在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只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引进新型技术,创新消防安全监管模式,一定能实现最大程度上避免火灾发生。消防安全监管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过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