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

2022-01-01 11:58张向南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16期
关键词:猪瘟疫病养殖场

张向南

(山西省临汾市畜牧发展中心,山西 临汾 041000)

1 非洲猪瘟病毒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定报告名录在录病毒,危害性强,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耐低温、不耐高温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50 ℃环境下,该病毒活性无法保持70 min以上,但该病毒对酸碱度的忍耐力较强,在pH值3.9~11.5的环境中,仍然能够长期生存且保持较强的传播能力。血清可增强病毒的耐受能力,pH值为13.4时,该病毒无法在无血清的情况下存活一整天,若血清含有脓性分泌物较多,该病毒存活时间会明显延长,最多可达100 d以上,为疫情防控带来极大困难。通常情况下,非洲猪瘟病毒可在猪粪中存活11 d,在猪血(温度为4 ℃)中存活18 d,在21 ℃带骨猪肉中存活140 d 以上,足见该病毒有着强大的存活能力,一旦疫情防控不够彻底,该病毒会很快蔓延至养猪业中,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相关工作者应着力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防微杜渐,为养猪业的正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大量研究及实践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对常用的几种消毒液较为敏感,普通消毒剂能够在短时间内灭活该病毒,因此做好消毒工作是阻碍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手段。

2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

众所周知,猪肉产品在食品市场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生猪养殖产业也在各地的畜牧养殖产业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养殖户常从外国、外地引进很多质量优秀的种猪,无形中为非洲猪瘟疫情传播提供了可能,加之基层养殖业中常存在许多难以根除的问题,如餐厨垃圾不合理堆放、野猪迁徙等,造成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以下具体分析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流行现状,以期为相关人士开展疫病防控提供指导。

2.1 易感群体

猪是非洲猪瘟唯一易感群体,其他动物及人类不会感染此病。蜱虫类昆虫能够长时间携带非洲猪瘟病毒,是导致该病蔓延开来的重要因素。易感群体中,易感性最强的动物是欧洲的野猪与家猪,患此病常不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非洲本土野猪,如疣猪,患此病后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亦可长期携带此病,致使疫病蔓延开来。

2.2 传染源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源头包括野猪、家猪、吸血昆虫、各种猪肉制品及养殖用具等,典型的吸血昆虫是钝圆软蜱。猪患此病后,血液中病毒含量明显提升,能够持续排毒,将疫病传播至其他猪,同时受该病毒感染的猪肉制品,被病毒污染的车辆、饲料、泔水等也属于非洲猪瘟的常见传染源。

2.3 传播方式

相较于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渠道具有多样化特点,如,食物链传播、吸血昆虫叮咬传播、接触传播等,都属于典型的非洲猪瘟传播渠道。该病毒甚至可以在野生动物间、野生动物与家畜间、家畜与家畜间形成传播循环链,此种情况下疫病传播速度较快,防控难度大。其中,接触传播渠道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类,直接接触传播一般指的是易感猪群接触了受病毒感染的猪或相关制品,因此受病毒感染。此外,通过遗传物质实现垂直传播也是非洲猪瘟重要的传播方式,但当前尚未有研究结果明确表明该病毒可借助胚胎实现垂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方式较为复杂多样,如接触受污染的猪粪、饲料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3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

依照临床症状的轻重缓急可将非洲猪瘟分为四种,即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实际诊断中,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较相似,养殖户易混淆,进而造成误诊,延误诊断时机,这是造成非洲猪瘟诊断困难的重要原因。最急性型非洲猪瘟发病快,感染该病后,猪体温会快速升高到43 ℃左右,其他临床症状不明显,患猪会在短时间内死亡,部分患猪甚至会在不表露出任何临床症状的前提下突然死亡。急性型非洲猪瘟发病过程较长,短则1 d,长则7 d,一旦发病,养殖户无法治疗病猪,死亡率高达100%,足见该病的危害性。患急性型非洲猪瘟后,猪体温会升高至42 ℃,精神萎靡,食欲低沉,不能正常采食,同时会有面积较大的出血点,出现在猪的耳部、腹部及四肢表面,黏膜会发红或发绀,眼睛、鼻腔会有黏液流出。此外,患病初期,猪的胃肠功能也会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猪粪表面见血,同时猪也会呕吐。亚急性型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急性型较相似,但相对较轻,发病进程缓慢,最长持续21 d,患亚急性型非洲猪瘟的猪,在体温上通常呈现出忽高忽低的趋势,但通常高于40 ℃,发病一段时间后,猪会因窒息而死。慢性型非洲猪瘟发病进程缓慢,猪感染该病后,身体会逐渐消瘦,体温偶尔升高,养殖户可在猪身体各部位观察到出血点,在耳部、大腿内侧还可观察到病斑,该病可导致猪患肺炎、关节炎等继发性疾病。

4 非洲猪瘟防控策略

4.1 中小型生猪养殖场防控策略

现阶段来看,各地区分布着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各养殖场的经营发展水平良莠不齐,相关工作者应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养殖户学习先进的防控理念、防控策略,切实提升非洲猪瘟防控水平。

建议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工作者采取如下措施,防控非洲猪瘟疫情:首先,实行养猪场封闭化管理,在猪场入口处设置消毒设施,消毒进入猪场的车辆及物品,有条件的养殖场也可设立专用消毒室,以浸泡、喷雾等方式,为进入猪场的人员、车辆实施彻底消毒,同时还应检查进入猪场的人员的证件,勒令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猪场;其次,非洲猪瘟流行期间,养殖户不应盲目进行引种,如必须引种,应考察种猪、仔猪供应商的资质,及当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实际情况,确保安全后再进行引种,同时在新猪进入猪场后,也应对其进行隔离管理,期间做好驱虫、消毒等一系列工作,时间以30~45 d 为宜,待专业兽医人员检疫新猪健康水平、确认合格后,方可将其放入大群中饲养;第三,强化猪舍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尤其是生猪贩运户接触猪舍,以免将病毒带入猪舍;第四,强化养殖用品管理,严禁以不卫生的泔水、厨余垃圾喂食生猪;第五,做好消毒工作,重点强化对猪舍及各类用品的消毒,每周2~3次为宜;最后,强化对猪舍环境的管理,及时清理猪的排泄物,同时还应确保猪舍通风、光照、温度、湿度条件适宜,以尽量增强生猪的机体免疫力。

值得说明的是,在养殖过程中,严格遵循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五禁止”原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几率,具体如下:①生猪养殖期间,养殖户应杜绝从疫区调运生猪,以免造成病毒蔓延;②对于未经备案、消毒的猪肉及猪副产品,不应随意调运;③采用科学养殖模式饲养生猪,杜绝散养;④养殖过程中,应尽可能为猪饲喂优质饲料,禁止用食堂、餐饮剩饭喂养生猪,增强生猪机体免疫力;⑤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后,应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上级部门,同时严禁随意处理病死猪。

4.2 大规模生猪养殖场防控策略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有大规模生猪养殖场建成,此类养殖场的集约化程度较高,非洲猪瘟一旦发生会快速在猪群中蔓延开来,防控难度高,应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大规模养猪场工作人员应切实学习先进的非洲猪瘟防控方法,强化疫病防控,除上文提到的几种方法外,建议大规模养猪场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生猪体检制度,定期借助兽医人员的力量,评估生猪身体情况,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将可疑猪与其他猪隔离开来,必要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养殖场也可在咨询兽医人员意见的基础上,针对非洲猪瘟疫病制定长效化、常态化防控方案,将防控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避免疫病发生。

4.3 动物卫生监督部门防控策略

现阶段来看,非洲猪瘟防控形势相对严峻,各级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应切实承担职责,面向生猪养殖业及猪产品市场,制定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着力排查卫生隐患,防微杜渐,将非洲猪瘟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建议做好如下几点。

4.3.1 明确责任,推进防控

各级动物卫生部门工作者应切实认识到防控非洲猪瘟疫病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持续开展非洲猪瘟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至上级部门,采取科学手段,有序进行疫病防控。由于养猪业中,生猪贩运人员的地区流动性很强,建议动物卫生部门工作者完善对生猪贩运备案登记制度的设计,严格排查带病猪,从而精准杀灭疫病传播隐患。

4.3.2 宣传教育,提升素质

有必要面向养殖户,采取一系列宣传教育手段,提升其专业素质水平,确保防控目标的实现。如可在生猪交易市场中张贴与非洲猪瘟疫病防控有关的挂图,将非洲猪瘟预警告知书发放给行业中各类人员,以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在基层中营造出全员参与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的氛围。

4.3.3 市场监管,明确责任

相关工作者应强化市场准入机制建设,对于进入市场的生猪经营主体,应持续进行摸排,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非洲猪瘟疫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给各级养猪业从业者,及生猪、猪产品市场经营者,督促其自觉抵制可疑生猪及产品,避免疫病传播蔓延。□

猜你喜欢
猪瘟疫病养殖场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粪污第三方治理意愿研究
——基于江西省调查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