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应对探究

2022-01-01 11:19:13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赵勇娇
区域治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水效果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赵勇娇

农村中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如若排放到自然中,不仅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还会造成浅层地下水环境出现不断的恶化,最终将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理生活污水,当前需要分析生活污水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并且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落实有效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这不仅是确保农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促使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目标能够真正实现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生活污水概述

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有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厕所用水以及其他污水四种,这也是农村中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据相关的统计可得知,农村地区的人均污水排放量正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超过了人均100升。虽然当前城镇中的居民数量越来越多,大部分居民都开始迁移到城市中生活,但是由于乡镇中污水处理设备相对较为落后,加之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少相应的设备,造成大量的污水未经过净化处理后流入到自然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1]。与此同时,如果这些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河流中,会造成水体富氧化,不仅导致水质变差,还会对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农村中的生活污水是农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和当地居民的习惯、区域地理环境、经济等都有着一定联系。当前农村中生活污水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可生化性。由于农村污水主要是农民在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其中包括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养殖污水等,富含大量的蛋白质类物质、氮、磷等,基本上不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属于有机污染物,因此具备较好的可生化性。(2)水量变化大。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农村中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因农村中人口的居住环境比较分散,生活污水也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分散性特点[2]。但是与城市中的污水排放情况相比,农村中的生活污水排放基本上有规律可循,这就造成固定时间内的排放量比较大,而其他时间排放量非常小,日变化情况较为明显。(3)排水体制,因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都不佳,基础建设情况比较差,通常不会建设对应的污水收集网或者是集中处理相关设施,大部分会再用就地排放、天然沟渠排放、合流制明沟排放等形式进行污水排放,污水排放体现出了分散性、随意性的特点。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不足

(一)工艺技术选择不当

虽然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途径基本相同,但是不同农村地区中在污水排放时间、排放情况、污水成分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污水治理模式需要按照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开展污水治理工作,才能够获得应有的效果。但是根据当前农村中开展的污水治理工作成果来看,不仅在设计、建设和运维等方面出现了比较大地差异性。与此同时,对于污水治理技术、工艺的选择也不够合理[3]。例如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能够追求水质,其造成选择的工艺无法真正满足污水处理基本要求,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出现;有一部分农村地区过于追求治理的效果,开展了对应的形象工程建设工作,照搬了城市中的污水处理模式,其造成治理成本过高、污水治理效果不佳,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的效果。

(二)管控体系存在不足

由于当前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还未形成统一的管控、排放标准,造成各个地区的污水治理标准不同,难以落实有效地污水治理工作,将严重影响了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当前我国政府对于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积极的建设了对应污水处理工程,但是由于在排放标准体系、污水处理工作管理标准体系上不够完善,造成治理工作过程中缺少科学的依据[4]。在此情况下,开展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缺少对应的标准和规范,无法获得应有的效果,起不到完善、建设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作用。

(三)监管效果不够明显

在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治理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监管环节,落实科学、合理的监管工作,是保证污水治理获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我国农村地区面积比较大,居住情况比较分散,在监管工作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真正发挥出监督的效果[5]。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大部分人才都开始流向城市,很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农村中开展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流失情况,加上农村地区污水治理的要求较高,对监管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比较高地要求,从而造成污水治理工作无法长期、有效地保持。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完善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技术体系

为了确保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工作能获得预期效果,当前有必要对治理模式中应用的技术和工艺进行完善,以此保证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污水处理工作能够更加有序、高效的开展。首先,各级政府需加大对于污水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的引导相关部门将新技术引进到污水处理体系中,并以此保证能够获得更好的污水治理效果。例如可以将综合技术引入到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过程中,其是一种沉淀、反应、污泥回流处理的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其主要方式是将排放出的污水集中在一起,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脱氨除磷处理。该技术不仅有效减少了污水治理需要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并且也符合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可将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设备,与生化反应池集成在一起,利用农民家中的管道收集生活污水后,在设备前端对粗细固体颗粒物的处理,进而实现对水池中水质和水量的有效调节[6]。其次,在对处理工艺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运行效果、工艺技术适用性、投资等方面进行考虑,还需要对工程能否顺利开展进行考察,这样才能保证污水处理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例如建设污水收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农村中污水排放的特点、当地的风俗习惯、收集后的处理工艺等。以此保证能够选择最佳的处理技术,创建合理的处理模式,保证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

(二)建立处理标准,完善监督机制

为保证生活污水处理能够有章可循,更有序地开展,当前需要对污水处理的标准、监督机制等进行完善,为更加有效地落实污水处理措施提供支持。首先,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的初期阶段,为了完善对应的处理模式,政府需要对设施运营、维护负责,并且按照实际的治理工作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出对应的工作标准和制度。在运营一段时间,治理模式相对比较成熟、完善之后,可以逐渐的将治理工作过渡到地方政府之外的第三方进行负责。并以此保证能够通过更加专业的机构对污水治理模式进行完善,对现有的运营机制进行有效健全[7]。其次,国家主管部门需要结合污水治理工作的特点,对农村地区污水治理工作的指标体系实施差异化处理。在对工作评估过程中,需要采用自评与三方评估结合的方式,体现出工作成果评估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从而需及时发现治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将其解决,不断完善污水治理工作模式。最后,为了避免出现过于追求政绩造成的治理效果不佳、资源浪费等问题出现,需对现有的污水治理考核标准进行完善,重点对农村地区污水治理实效进行考察,坚决杜绝只完成数字任务,而不关注处理实效的情况出现。

(三)强化责任意识,增强监管力度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有效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农民作为污水治理工作的主体部分,需要不断提升其对于污水治理的责任意识,使其能逐步树立正确的治理意识和监督意识,使治理工作能够获得更好地效果。首先,农民不仅是污水治理主体,还是整个治理工作的受益者,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治理工作成效监督和管理中,才能保证农民真正认识到污水治理的重要性,进而保证污水治理工作能够更加有序地开展。因此,相关部门在开展污水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群、电视媒体等平台,开展一些人们能够接受的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其对于污水治理工作的认知,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支持污水治理工作。其次,农村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够获得成效,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为了能够维护好前期建设的成果,例如基础设施等,需要通过引导农民积极地参与到污水治理中,不断提升农民参与意识,使其能真正认识到自身在污水治理工作中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备维护、治理监督工作中[8]。这样不仅能有效地维护建设成果,同时还可以对污水治理的成果进行巩固。

四、结语

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不断完善污水处理模式,为更加有效地开展污水治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持。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通过创新技术、完善制度、加大监管等方式,对现有的污水治理成果进行有效巩固,完善管理措施,循序渐进的开展污水治理工作,保证治理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降低生活污水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从而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污水效果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污水的自述
小读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3:58
污水罐坍塌
南方周末(2019-12-05)2019-12-05 11:17:43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4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