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卫
(睢县畜牧局,河南 睢县 476900)
在奶牛饲养生产过程中,奶牛脂肪肝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肝脏病理变化,是营养代谢性疾病之一,对奶牛的健康影响很大。在做好疫病防控的同时,要重视奶牛脂肪肝病的发生,如果有奶牛患病就要对症下药,加以治疗,减少损失。本文主要从奶牛脂肪肝的病因入手,剖析危害,加强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供参考。
奶牛脂肪肝是指日摄取脂类过多,未能被肝脏分泌液氧化及时分解,导致体内过多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贮存在奶牛肝脏中,影响奶牛肝脏正常的新陈代谢,进而发生脂肪肝。奶牛一般在产犊前的2~3 w及产后4~5 w发生奶牛脂肪肝,在此阶段要科学饲养,重点预防,如果发病,势必会影响奶牛泌乳量,产犊间隔时间长,并且会影响奶牛的健康状况和寿命。所以,加强对奶牛脂肪肝病防治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根据奶牛肝脏的病变程度可以划分为4种:健康肝脏、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又被称为临床脂肪肝。临床脂肪肝在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将快速表现为肝性脑病;整天不清醒,运动不协调,平衡障碍,最后由于肝脏和肾脏不能正常运作,虚弱至极而生命终止。因为有的奶牛在身体痊愈之后会表现出精神性恶食症,所以导致肝脑病的恢复率不高于25%。患有中度脂肪肝和少数患有轻度脂肪肝的奶牛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然而严重程度比不上重度脂肪肝奶牛。当患有轻度脂肪肝时,肝静脉附近蓄积有大量的甘油三酯,而奶牛发展到重度脂肪肝时,不止肝静脉附近,中间带和门脉区也有甘油三酯蓄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细胞的完整性被破坏,肝脏的功能也受到了影响,肝脏细胞也出现了脱落、崩解和凋亡,奶牛的肝脏甚至整个循环系统的状态都受到了大的影响。当奶牛健康水平不良、产能不理想时,奶牛摄入热量和消耗热量处于负平衡状态,脂肪浸润,同时生理功能、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均衡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一些特异神经内分泌因子能增强脂肪的脂解作用,也有一些特异因子会改变肝脏代谢,机体肥胖的奶牛患脂肪肝的概率较大,肥胖的奶牛机体的脂肪组织具有脂解作用比正常奶牛更强,围产期奶牛无论是免疫状态或代谢状态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种条件下,机体更肥胖的奶牛会逐渐减少对能量的摄入,造成机体表现出比较严重的能量负平衡状态,不能满足奶牛日常泌乳需求以及机体对能量的消耗需求,导致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调动出来给机体提供能量,多余的脂肪酸被运输到机体的肝脏中,造成肝脏的脂肪发生堆积,形成脂肪肝。
在饲养管理当中,由于管理不科学,奶牛进食不规律,也是造成奶牛脂肪肝发病的重要因素。给奶牛饲喂过多的精料或者是质量较差的饲料,势必会导致营养过剩或者影响采食量,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围产期奶牛运动空间不足,饲养环境温度过高或卫生状况较差等,都会引起机体儿茶酚胺的释放,最终导致脂肪组织的释放而形成脂肪肝。
遗传因素同样会引起脂肪肝病,在母奶牛机体的肝脏中脂类合成基因、分泌基因、脂肪组织中的代谢基因等如果发生突变,其子代奶牛发生脂肪肝病的概率很大。
奶牛的种类也是疾病发生的一个因素。60%至66%的泽西牛患有该病,其中中度和重度脂肪肝所占的比例高达87%;其次是45%~50%的中国荷斯坦牛患有该病,其中中度和重度脂肪肝所占的比例为40%;33%的更赛牛患有该病;仅有6.6%的黄牛患有该病。
奶牛在患上脂肪肝后,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受损,影响淋巴系统、胸腺正常发挥作用,导致体内如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病因子趁机入侵,增加机体发病的概率;由于肝脏中存积过多脂肪,导致肝脏合成能力减弱,降低肝脏免疫应答复合物能力,造成肝脏代谢化合物和代谢激素发生改变,也会导致免疫功能减弱。此外,奶牛患病后,其子宫的免疫应答时间会延迟,应答强度会降低,导致子宫内膜炎发生,从而推迟子宫复位,影响繁殖性能。如果奶牛患脂肪肝病还会导致其体内的固醇激素分泌降低,对卵泡的发育产生影响,推迟奶牛的生育时间。
现代养殖业的发展,提倡“以预防为主,辅助治疗”的方针进行科学养殖。首先对奶牛要合理供给营养,加强饲养管理。妊娠期在保证日粮含有充足的钙、磷和碘同时,减少精料量,并在妊娠后期适当增加户外运动量,播放一些优美的歌曲,缓解妊娠期烦躁情绪,提高奶牛免疫力;产后要加强护理,改善日粮,逐渐增加精料,避免因产后泌乳等造成能量负平衡。其次加强防疫,定期对牛舍场地进行消毒。对奶牛的防疫是为了防止奶牛产生其他疾病,降低奶牛整体免疫力;定期消毒是消灭传染源与传播媒介,防止病原攻入奶牛机体,破坏免疫系统,从而增加发病率。最后对患有轻中度脂肪肝的奶牛可以服用乳酸铵、丙酸镁、乳酸钙、甘油、乳酸钠等治疗;患有重度脂肪肝的奶牛,采食量明显下降,行动不便,出现昏迷或嗜睡状态,严重影响奶牛繁殖性能和健康。之前有学者研究发现,给患有脂肪肝的奶牛通过连续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治疗比较有效,但对泌乳牛并不适用,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和糖皮质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