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档案馆 罗人芳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旷古未有的巨大变化,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和生活也在同时发生变化,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阶段,迎来了经济文化全面大发展,由此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史料信息。档案作为历史记录和一些信息资源的载体,在新时期凸显出了重要价值,也因此受到普遍重视。新时代新形势不仅呼唤包括档案学科在内的文科教育超前识变,从传统“象牙塔”“书斋式”的教育转向与时代脉博同频共振的新文科建设,同时对于档案相关工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其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综合工作的重要检验指标,也应当实现科学应变,实现转型和创新发展,为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科发展理贡献“新实践”。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其中阐述了“新文科”的概念和相关要求,并提出高等教育在工、医、农、文等方面需要创新改革的要求。2020年11月,教育部又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并对新文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21年3月,教育部再次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构建具备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文科类人才培养计划,并基于广泛的意见征求后,编制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将新文科建设理念与实践项目进行了高度关联。
档案学作为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较高的社会实用性和研究价值,理应成为走好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特色档案学专业建设之路的必由之路。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更应牢牢把握“存史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既能对记录和研究我国发展经验提供可靠帮助,又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国发展的稳定性,对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有重要意义。
新文科的建设旨在强调打通高校与国家、社会的联结通道,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全新时期,在大量的建设工作下,档案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突显,特别是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又值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乡村振兴”等关键节点,适逢国家新一轮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全面建设规划,有诸多历史性事件和资料信息需要记录,因此加快档案开放、扩大档案利用,以档案服务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新文科建设将高等教育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高度反思传统文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科发展道路,离不开档案的参与。档案主要记录了有关国家发展的各类信息资源,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文化产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来源和重径途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是要将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通过对红色文化、社会主义特有文化、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进行整理和分析,且通过系统的运用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精准开发,将文档资源与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进行关联,从而打造新时期独属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既能够对国内民众进行深度教育,又能够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档案在构建新时代文化自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边界逐渐淡化,总体呈现交叉、融合、重构趋势。这同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档案信息资源应当有更大的利用价值,档案信息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应根据时代特点进行创新,随着存储方法和介质、开发利用的途径、规模、手段和模式等发生巨大变化,档案信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信息,而是出现了数据信息、多源信息等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公众对档案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等等,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迫切需要从被动、末端服务转向主动、超前服务。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新文科”是一项“自上而下型”的国家主张,也是“政府主导型”的国家工程,具备国家意志这一典型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必须始终坚守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牢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担当,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决策部署,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中更好地发挥档案的重要基础支撑作用。
1.服务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
珠海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作为与特区同龄的珠海市档案馆,伴随特区共同成长,馆藏近350个全宗、50万卷(件)的档案全面记载了特区平地起高楼、滩涂建新区、海岸现巨港、天堑变通途的光辉历程,这些弥足珍贵的档案是见证党领导珠海经济特区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珠海市档案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民生、经济、科技等领域,围绕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紧扣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优化区域管理体制等工作,通过传承、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在各业务部门的共享,积极做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相关档案信息的利用工作,在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进程中,档案资源一度成为基础性的资源,并且发挥出了较大功效。
2.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档案资政参考具有原始依据、决策参考、历史借鉴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形势发展变化,撰写具有社会价值的档案编研成果,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智库作用,是档案部门职责所在。珠海市档案馆强化“以档资政”职能,重点聚焦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组织编报《档案资政参考》;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编撰《珠海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力推动复工复产政策措施》,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编撰“红色印记”系列资政参考,为全市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借鉴等。
新文科建设要求与中国教育的实情紧密结合在一起,与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密切结合在一起,应做到立足于中国立场、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也应肩负时代的使命和担当,有待重塑档案价值,自觉成为中国记忆的守护者、赓续者,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努力培养有魄力、有担当、有素质、有情怀、有知识的新时代杰出人才。
1.利用档案构建正向正能量的价值体系
档案是国家主流思想意识的直接反映,是正向正能量精神价值体系的重要资源、重要支撑和重要载体。档案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源,合理利用各种形式,在展览陈列、编制出版、影视传媒、网络媒体等模式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创新利用,打造更多更好的档案精神产品。近年来,珠海市档案馆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活动,举办《奋进新时代 扬帆再起航—庆祝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档案文献展》等专题展览,推出《红色珠中江》等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编研精品,在全社会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2.深挖档案中的“思政”元素,合力推进铸魂育人
国无德则不兴,人无德则不立,立德是育人的核心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我国当前教育中的灵魂工程,是立德树人的主要环节,档案资源记录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大量的历史素材中集聚了饱满的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红色革命思想等素材比比皆是,因此档案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素材。要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对档案信息资源中有关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的相关内容进行提取,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打造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珠海市档案馆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平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与学校形成育人合力,提升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亲和力,让学生直接感知中国历史,并发现其中的厚重感、人文美,由此产生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推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信息资料有助于个人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从历史资料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从而获取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教育价值,除了其本身具有的熏陶教育价值之外,还能够直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获知历史、当下、未来三者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比、类比掌握社会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度和视觉灵敏度,促进学生养成更加睿智、辩证的思维。
数字化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改变着档案利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呈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特征,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档案利用服务变轨超车、转型升级。
1.由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转向多元化、多层次的知识服务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公众对档案利用需求也逐步从原来单一的档案检索查阅需求,向精准化、综合化、习惯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转变。珠海市档案馆结合数字档案馆迭代升级,尝试并应用包括大数据、人脸识别、智能推送、语音识别、云存储等先进技术,通过任务智能聚合和语音全文数据化等,形成文书、多媒体、网页等多类型数据的档案全文数据库。通过词法、句法、语义分析进行数据挖掘,构建人名、时间、标签等索引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同时,应用知识图谱理论,重构档案利用服务,实现档案资源精细加工、智能组织以及深度利用,对数据库中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根据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类提取,再结合大数据分析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或者根据公众需求反馈,进行自动关联、聚类分析、智慧推送。
2.由“人找档案”转向“档案找人”
新时代档案利用服务正逐步打破区域、系统、部门壁垒,珠海市档案馆采取线上和线下、“请进来”和“走出去”、数字和人文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高质量、高效能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线下档案由现场查阅向社区街道、向群众办事聚集地延伸,在部门、社区等群众办事窗口设立档案惠民自助利用终端。根据移动互联网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立足珠海地方特色,积极尝试构建“移动式”的档案馆,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或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即可实现对档案资料的检索和查阅。先在广东地级市档案馆引入广东档案跨馆查阅利用系统,在广东省内各级的档案馆中,以“粤省事”移动政务平台为基础,开展档案线上查询服务,使民众获得了更加编辑的档案查阅服务,满意度也在不断上升。
档案是国家重要信息资源的主要载体,收录了国家、社会、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信息,在见证和记录国家建设的宏大过程之外,还是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经验来源,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应当受到合理的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但应当如何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成为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是否可靠的关键性指标。新文科理念的提出,为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工作提供了革新的机遇,通过更新观念、创新技术、模式再造,可以将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力进一步激发,也更能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