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晴川学院 刘安琪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的接班者与领头人。作为民族的希望与社会的未来,高校学生理应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但是现实不容乐观,下文将从何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展开剖析高校学生法律现状,分析形成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所谓素养,是指经过有目的的训练和生活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上的修养。而更进一步讲,法律素养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时间来的法律方面的能力,并且它包含了一个人如何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而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则是通过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实践,从而慢慢培养出来的法律能力。
法律素养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法律知识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和法律意识能力。在这三项能力中,法律知识则是奠定法律素养的最基础的能力,法律运用能力是具体落实法律素养的最重要途径,法律意识则是建立对法律素养的基本信仰。多数高校在培养学生法律素养时,都是开设一些相关课程,让学生进行学习,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法律知识、遇到突发事件时会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还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其对法治的信仰。
高校类型和学生所学专业对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例如,政法院校高校学生以及其他综合类高校法律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都是普遍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而还有一类高校生则是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自己专业的知识为主,以法律知识为辅,缺少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而本文的主要讨论和分析对象就是后面这类非法学专业的在校高校生。
除法学专业的学生之外,我国高校其它专业的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系统并不完善,从而出现了其整体法律素养比较低的情况。具体来说高校学生大多没有基本的法律素养,对国家最新出台的法律知识没有及时、全面地进行了解,缺少法律意识,有些学生在生活中还会做出一些违法行为,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当有人威胁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其并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从而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伤害。下面将具体展开谈一谈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如上文所言,法律知识是培养良好的法律素养最基础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法律知识才能给构建完整的法律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赵丽与刘琰曾在文章“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概况分析”中做过关于高校生对法律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可以得出结论,以大学生的诉讼心理为例,该调查显示,存在35%的大学生对打官司这一事情展现出“害怕”的情绪;而有40%的高校生在与他人发生矛盾纠纷时选择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还有46%的高校生不能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吸收为自己的法律情感和法律信念。近年来,设计高校生的金融诈骗犯罪、网络犯罪案件也愈来愈多。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当代高校生法律知识的极度匮乏。
任何人在提升法律素养时,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高的法律素养一定是由法律意识作为基础构建而来的。
例如作为消费者时,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仍旧有一部分学生采取自认倒霉或者使用暴力的手段解决。在高校环境下,正确积极的法律意识影响到高校生是否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说,要想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应提高其对法律的信仰,从而才能进一步提升其法律素养。并且法律意识的淡薄会使大学生在以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缺乏相应依法办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总而言之,高校生目前的法律意识程度不太乐观,大部分学生对法律的权威性缺少正确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法律知识的影响。
要想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应先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由于以上文章提到的高校生法律知识的匮乏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高校生在法律应用能力方面也略显不足。
例如在基础教育中,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就没有很好的学习过法律的课程,高校生在遇到电信诈骗等与法律有关的案件往往因为缺少强烈的法律意识,导致在寻求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不能运用正确的法律手段,错过案件解决的最佳时机。
作为一名学生,其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系统的进行法律知识教育,首先应从学校入手。学生法律素养、法律意识跟学校教育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学校在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时,对法律知识缺少正确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基本课程开设,从而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进一步说,学校领导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如果领导人没有提高对法律知识的重视程度,教师自然而然也不会重视法律知识的教学。一个高校学生的学习历程,在开始的基础教育或者说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以及条件。小学甚至高中,只有一门课叫做思想品德,但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也多是强调道德方面,抑或是被语文数学等主课老师占课用来复习。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通常都会将时间分给主要科目,没有心思学习法律知识。当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都会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但是,由于此课程在学生学分中的占比较小,所以也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很少有学生会用心学习相关知识。总而言之,从各个阶段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来看,都只是片面的、间接性的学习,从而无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学校在开展法律教育工作时,也无法进行顺利的衔接。
除校园法制教育外,家庭法制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根据调查显示,2020年文盲比例为6%,而法盲比例大于80%,这个比例的意思显而易见,多数家长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甚少,法律素养较低,学生长期受父母的熏陶,自然对法律没有正确的认知,也就缺乏相应的法律素养。此外,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对学生的法律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和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以学习为主,其他方面的教育则放在一边,因此耽误了学生的法制教育。
现如今随着网络和信息的发展及扩大,在校高校生可以非常便捷的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一些有效信息,也有非常多的垃圾信息,学生看后,会产生错误的想法,从而将学生带入歧途。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网络信息,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特别容易被一些被包装后的违法犯罪现象所迷惑,从而会改变法律在学生心中的印象,降低了学生对法律的信仰。也存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信息的很多影响,导致大学生盲目的做出一些违法行为,例如:多数大学宿舍都会出现物品丢失的现象,经过学校的查证,通常都是本校学生所为,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尺度,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很容易被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所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降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信任,当其遇到问题时,会拒绝采用法律手段进行解决,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
针对以上高校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以及引起现状的各种因素,家、校、社三方应共同联手,为高校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知识学习环境。下文将仔细说明通过几个方面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
上文提到,一个学生完整的教育历程中,几乎不会覆盖到专业的法律教育,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以及布置的校园文化都无法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那么对于高校学生,最首要的提高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和手段就是制定一个系统的高校法律教育体系。
首先,高校应对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能系统的学习法律知识,逐渐培养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转变其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提升其对法律知识的重视程度,从而才能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其次,由于法律知识本身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时,应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以及网络上看到的案例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亲自实践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为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以及检测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是否充足,各个高校可以在校园文化上举办法律相关主题的辩论赛,使法律文化充满校园。有些高校学生会因为法律条款过于枯燥而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并且也没有兴趣深入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将法律知识引进校园并丰富法律知识展现形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场所,模拟真实的法庭,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法律文化的权威性,从而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现如今,在高校中,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老师一般都是同一位老师,而他们的专业大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知道思政教育与法律教育究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多数思想政治教师拥有的知识都无法满足法律知识教学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培养专业的法律教师,也可以从校外招聘专业的律师,从而才能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的法律知识。
总之,高校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不容忽视,迫在眉睫,高校学生由于缺乏系统的校园法制教育、缺乏充足的家庭法制教育、以及缺乏优良的社会舆论导向,导致他们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以及最重要的法律运用能力不足。为提高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学校应从优化高校法律教育课程、丰富高校法制教育活动、引进专业法律师资力量三个方面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