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防城港市委党校 王晓明
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十四五”时期区域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及其向制造业领域的转移,制造业已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对于正处在追赶型工业化阶段的广西而言,制造业仍在广西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广西不断完善制度环境,制定出台了《广西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广西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相继开展了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技术攻坚、创新人才引进、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等系列行动,有力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广西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
但广西制造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生产效率低、信息流通慢、市场反应迟钝、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在当前区域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在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紧抓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当前,广西制造业当中的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依然较大,要奋力赶超、加速崛起,亟须通过数字技术增值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广西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就目前广西而言,相当一部分大型制造企业已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而相比大型企业,受制于经营条件和规模,中小型制造企业普遍是高成本、低利润的运营模式,生存问题仍是中小型制造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设备老化、系统落后等问题,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基础薄弱,数字化改造要补的课很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试错风险及成本较高。在原本生存压力就大的情况下,企业冒险尝试转型的不多。再者,由于数字化转型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市场上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又以大型企业案例为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具有普适性。一些中小企业虽有转型升级需求,但在现实中可借鉴的经过市场检验的成功案例又较少,从而导致企业容易出现等待观望的心态,有实质行动的少,亟需相关应用场景优秀标杆案例的支持。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数据资源的支撑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获得竞争优势,而制造业企业需要收集和掌握的数据信息又比较宽泛,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及相关业务流程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相关行业信息、市场监管信息乃至公民基本信息等等。但由于不少部门、企业缺乏数据共享意识以及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跨地区、跨行业、跨层级、跨业务的数据整合和共享变得难上加难,造成大量的数据资源闲置。目前除了企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信息外,广西大量的数据资源仍然分散掌握在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手中,尤其是政府及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掌握的那部分数字资源,分散建设、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突出,“数据壁垒”“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企业所需数据难以获取,更谈不上挖掘和应用。
广西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虽然拥有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广西等一批技术过硬的数字化服务企业,但由于缺乏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的研究中心、研发机构以及实验室,广西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方面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在核心元器件(包括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工业软件(包括设计开发工具、制造执行系、统仿真测试工具等)以及网络应用(包括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等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有待尽快突破。亟需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研发、生产、商务、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的普及运用,助力制造企业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
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是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从广西来看,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突出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广西高校开设的专业不缺计算机、通信工程等涉及传统IT产业的专业,但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较少,相关课程也较少开设,这意味着相应领域的数字化人才将在一段时期内比较紧缺。在人才引进方面,相比发达地区,广西的薪酬待遇低、人才发展空间小,对区外人才吸引力不足。与此同时,广西培养的人才被发达地区的高薪和更为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所吸引,纷纷外流。对于数字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政府部门在政策导向和资金方面给予制造企业以及相关院校的支持还有待加强。
中小型企业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生力军,应进一步加快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普及应用。一是分行业制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参考、借鉴发达地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企业应用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二是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行业企业辐射推广。可设立“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输出标杆”,每年评选一批,并给予资金奖励支持,鼓励具有技术优势的标杆企业,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为同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溢出效应”,“以点带面”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当中的技术业务部门(包括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业务)做大做强,有条件的要助其脱离原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实体。使其在服务原企业的同时,可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四是通过设立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贴息奖励资金,鼓励广大中小制造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善生产设备、工艺条件以及管理服务,使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通过在中小制造企业中树立一批综合效益显著的数字化示范车间(工厂),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
数字技术创新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为此,一要进一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应面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战略优先领域,加快高端芯片设计、封测、制造以及特种前沿材料设备等产业的发展,打造以芯片、模组、终端、行业应用等为支撑的链条完整的通信产业集群。二要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工业操作系统、工业防火墙等前沿领域高端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应积极与360、阿里、腾讯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在制造业重点产业园区打造攻关基地,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解决瓶颈问题,开发一批针对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以满足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的需求。依托攻关基地成果开展安全可控工业软件应用示范,可促进工业软件解决方案迭代升级,加快推进规模化应用。三要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载体的引进和建设。对来广西建立工业互联网独立研发机构、应用推广机构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应给予重金扶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等服务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或创新战略联盟,就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开展联合攻关,培育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尤其应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车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探索和建设中,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创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数字制造技术应用创新试验区。
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除了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撑外,数据也是企业急需的支持。因此,一要加快制定工业数据标准。引导制造业企业、行业协会制定工业数据的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适时将成熟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加强标准体系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的衔接,促进标准应用。二要加快公共数据开放进程,促进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发应用技术指南,结合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为制造企业编制数据开放目录,明确为其开放的规则、范围和领域。同时,完善数据开放管理体系、审核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开放目录和数据的及时更新,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政务数据的授权开放,为制造企业提供完整、高效、便捷的数据服务。三要尽快搭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政府的大数据管理部门应主导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鼓励知名企业参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政企合营、特许授权等数据资源开发方式,开展数据资源的增值开发及运营,释放数据资源价值,为政企间数据共享交换提供关键的软硬件支撑,不断提升数据开放共享水平,助推广西制造业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新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主要取决于具备技能与知识的数字化人才。为此,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人才教育。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相关学校根据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和自身办学能力,加快推进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工科建设,积极发展数字领域新兴专业,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断扩大数字人才培养规模。二要探索建立多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与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协同育人,及时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先进成果和实用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制造企业特别是大型制造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院校的建设,支持大型骨干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数字人才培养基地。三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制造企业大力引进数字人才,在广西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中予以优先支持,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机制。鼓励用人单位打破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柔性引进海内外人才智力资源。建立“飞地”引才用才机制,鼓励企业到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数字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建立数字化研发机构,就地吸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紧缺人才。用人单位在广西以外(包括国内外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全职聘用的高层次人才,视同在广西工作,给予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人才工程。四要充分激发引进人才的干事创业活力。充分发挥制造企业的主体使用,进一步完善人才落户、招聘录用、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聘、进修学习、体检休假等与数字人才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消除影响劳动力和人才正常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做好数字人才激励工作,为广西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