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游县委党校 杨巧珍
虽然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这并不是扶贫工作的终点,而是新的奋斗的起点。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我们从消除绝对贫困进入到以发展差距为指标的相对贫困阶段,彻底远离贫困,走向共同富裕。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缓解相对贫困,推进共同富裕,尤其是精准帮扶城乡困难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将是后扶贫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既需要国家的政策保障,还需要更加注重产业扶贫,完善与优化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使其持续提升发展效益。
因此,本文从合作治理视角出发,立足当前工作实际,分析龙游飞鸡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及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尝试从合作意愿、合作空间、合作机制等方面建立更加稳定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多元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缓解相对贫困的产业扶贫机制,以期优化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为彻底远离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作为中西方学者应对公共事务复杂性的共同选择,合作治理旨在实现治权和资源的共享,是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共同行动。[1]其基本特征是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整合,实现合作协同发展。虽然中国的扶贫模式一直是政府牵头,但是精准扶贫政策提出后,实现了从政府单一主导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扶贫合作治理新格局的转变。我国各个地方根据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目标分类分批施策,构建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这其中就特别重视贫困人口的参与度,挖掘贫困户内生发展的动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及贫困户共同治理的参与模式。[2]有学者认为,各个参与主体之间分工各异,通过具体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来实现参与互动合作的良性循环。[3]这种参与主体的协同合作在后扶贫时代需要持续深入开展。本文认为,合作治理与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优化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合作治理体现了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优化的核心理念。合作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主体和社会主体,具有典型的中国式合作治理的特征。合作治理下的产业扶贫通过以多元合作为核心理念,把握政府、企业、社会及贫困群众等参与主体的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和合作机制,来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寻求优化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另一方面,合作治理框架是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优化的重要分析方法。合作治理框架包括合作条件、合作过程、合作产出、政府作用等主要因素。从合作条件来看,各参与方的资源、能力、信息是否平衡与对等,将会影响合作意愿的达成。所以,合适的起始条件有利于达成合作,反之,则会阻碍合作。而一旦合作达成之后,在合作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对话协商、建立信任、共享合作来消除合作冲突。当双方确认共同价值后,合作将取得阶段性成果。这种小的共赢成果有利于建立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实现合作产出。我国产业扶贫实现了从以政府为单一主导转向政府、市场、社会及个人的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的贫困治理模式。这种参与主体的协同合作在后扶贫时代需要持续深入地开展,因此可运用合作治理框架来分析,从而优化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龙游飞鸡”产业扶贫是龙游县与叙永县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正式建立的结对帮扶关系,并在两县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龙游飞鸡”产业扶贫通过政府帮助、社会资本投入、贫困户参与的多方合作治理,探索出了“公司投资+党支部带队+村资服务+农户养殖”的东西部协作精准产业扶贫模式,并于2018年至2020年,成功复制推广了东西部扶贫、山海协作计划、深巴合作。“龙游飞鸡”产业还到四川叙永县养殖20万只“龙游飞鸡”成功复制,帮助1000户3000多人脱贫致富。“龙游飞鸡”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被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作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在全国推广,并被授予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是确定统一的运营模式,激发合作意愿。“龙游飞鸡”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品种选育、养殖、销售、宣传等,搭建了完整的构架体系,确定了“三免两保十统一”的运营模式:“三免”即免费提供鸡种、免费搭建鸡棚和围栏等农户配套设施、免费安装实时监控设备;“两保”即按市场价、保护价回收成鸡和鸡蛋;“十统一”即统一鸡苗发放、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防疫检疫、统一搭建鸡棚围栏、统一环保要求、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喂养标准、统一上保险、统一监控管理、统一收回销售。通过“三免两保十统一”的运营模式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并赢得民心,从而在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激发双方的合作意愿,使得贫困户能主动参与产业扶贫。
二是完善运作机制,提高合作成效。在原有“三免两保十统一”的基础上,在筛选参与对象,作出合作承诺,协调各方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从而提高合作成效。一是创立农户筛选机制,把帮扶对象精准到四类家庭:残疾人士家、低保户家庭、低收入家庭和实际贫困户。同时,农户的饲养意愿要高,有必需的劳动力又不能外出就业,且具有放养的场地条件。二是增加激励机制。由公司免费提供鸡苗,保证按市场价和保护价回收鸡蛋和成鸡,养殖损耗率在10%以内,每户再奖励500元。三是应用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在推动农户增收的同时,发挥村集体的组织作用,带动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对鸡和鸡蛋回收率在90%以上的,公司按4元/只的标准支付村资公司服务管理费。
三是促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融合,提升合作能力。“龙游飞鸡”产业扶贫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思路,以大宣讲、大培训、大服务破解好项目“水土不服”、推进不顺、效果不好等难题,从而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比如,在推广中,“龙游飞鸡”为企业家、技术人员、养殖户、意向养殖户等开展培训。据统计,2018年以来,在叙永先后开展“飞鸡养殖标准技术”培训36场次,培训3000余人次,点对点解答技术问题800余个,覆盖叙永县10个乡镇,使贫困户变成了“养殖专家”,提升了合作能力,避免了合作过程中被强势参与者主导,确保公平合作。
(1)贫困对象主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意愿不足。一方面,由于贫困地区的人口受思想观念、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主动参与的意愿明显不足。在“龙游飞鸡”产业扶贫项目中,即使有“三免两保十统一”机制保障,但是当第一批鸡苗千辛万苦地送达叙永县后,竟然没有人愿意养殖。可见,在贫困落后地区,等、靠、要、懒思想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另一个方面,之前有一些扶贫项目使贫困户失去了信心,譬如种植项目,刚开始贫困户满心欢喜种植,但等到收成的时候,销售成了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最后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渐渐地,贫困户们对扶贫项目失去了信心。
(2)产业扶贫中产业合作内涵的广度、深度不够。虽然产业扶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偏短、产业附加值偏低等问题,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合力。比如,“龙游飞鸡”产业扶贫项目能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优势进行养殖并统一回收销售,但缺乏深加工,尚未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而且产业见效周期较长,产业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3)帮扶企业在实现产业扶贫协作可持续发展方面缺乏探索。在精准脱贫战略的指引下,产业扶贫模式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展现了较好的带贫效果,但是,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如何在后扶贫时代实现政府、企业与贫困群众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进一步发挥产业带贫效果,形成长效脱贫效果,还缺乏探索与思考。虽然“龙游飞鸡”有效带动了叙永贫困户脱贫致富,但下一步如何协同各主体间的互动合作,做到内外打通,把“龙游飞鸡”模式推广出去,形成产业扶贫长效机制,还有待突破。
2020年,我国现行贫困标准线下贫困人口将全面脱贫,但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标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4]相对贫困群体将取代绝对贫困群体成为贫困群体的主题。[5]而产业扶贫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手段,需要从合作意愿、合作空间、合作机制等方面建立更加稳定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多元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缓解相对贫困的产业扶贫机制,从而优化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1)以激发主体间的合作意愿为支点,建立更加稳定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需要考虑利益联结双方的需求,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共赢。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虽然使贫困对象获得了工作,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脱贫,但他们处于整个模式的最底层,合作双方地位是否平等会影响到主体之间的合作。为此,需要建立更加稳定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在主体之间引入一个或多个对象,使得主体之间在利益需求、行动策略、协调沟通等方面实现良好的互动合作,从而激发各主体间的合作意愿。比如“公司+村资+贫困户”的“龙游飞鸡”产业扶贫模式,明确收购报价、基本条件、激励政策,充分应用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在推动农户增收的同时,发挥村集体的组织作用,带动村集体的经济发展。
(2)以拓展产业合作空间为形式,建立多元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宋克玉、马忠莲等学者指出,要通过产业深度合作,实现以产业促企业、以企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消费、以消费促产业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深度产业扶贫协作,[6]合作互动才能共创未来。产业扶贫只有在多元互动合作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从而规避潜在风险。要以科技化、信息化和高质量为产业合作发展方向,拓展跨区域跨产业的合作,拓展多元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使东西部共建产业发展基地、帮扶示范基地和劳务合作基地,形成东西部合作的生态经济新模式与新平台,从而构建多元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产业扶贫的能力。
(3)促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在脱贫攻坚时期,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探索出了有效的扶贫模式,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而产业兴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脱贫经验,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实现与“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为相对贫困人口的提升发展能力提供长效机制。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另一项重点是乡村治理,将产业扶贫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使得政府、企业、组织和贫困户等参与主体之间实现多元互动合作与合理分权分工,推动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为此,要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和乡村治理的有效衔接,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为长期治理相对贫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