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富,矫德生
1.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2.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人民政府
果树在生长过程当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果树科研工作方面的要想取得一个好的成果耗时特别长,如一个苹果新品种的育成需要花费在15-20年周期,从进行杂交、调查、观察、实验、示范到推广应用 ,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耗费科技人员很大的精力和心血。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各地区、科技项目支撑数量、人员配备等所限,科技成果推广有些地区域相对较慢。使果树科技成果在生产过程当中未展现出成果的效果,或者是转化的不够充分,没有发挥出示范带动性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果树科技成果整体转化效率和水平的提升。
2006年-2020年果树所共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开发、推广、共建、扶贫及科企合作项目273项。推广岳阳红苹果、早金酥梨、国峰7号李、国之鲜杏、着色香葡萄、托拉米树莓、北陆蓝莓、金辉桃、美早甜樱桃、达维榛子等果树新品种42个,针对果树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难题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根据不同栽培技术模式、不同地域、不同树种等情况配套了设施果树高效栽培技术、果树省力化栽培技术、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果贮藏技术、果品深加工技术、苗木组织培快繁等综合配套技术8套、20项单项技术,示范面积15万亩,帮扶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156家。
2006年以来,辽宁省果树所从苹果、梨、李杏、葡萄等课题组选派技术专家65人次,共组建3个扶贫工作队、21个科技特派团,选派1名科技副县长和7名第一书记(副乡镇长)长期工作在乡村第一线,实施果树科技的园区规划、建设及技术管理指导,实行保姆式的果树基地建设服务,技术服务实现辽宁省内各县(区)全覆盖。
辽宁省果树所在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发挥学科齐全优势,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上开展示范、推广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突出果树“上山下滩”的发展方向,聚焦我省旱寒地区、瘠薄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等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依托资源果树育种、栽培、植保、果品贮藏与综合加工技术课题形成专家+成果的成果转化模式,开展产前(产业规划和品种选择)、产中(栽培技术、土壤和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后(贮运、加工、品牌培育、协调销售)的全产业链支撑服务。
近5年以来,辽宁省果树所以科技推广示范引领基地建设为抓手,实施“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一是各项目团队与市县的业务部门紧密合作,培养了近300名的稳定的果树“土专家”和技术员。实施乡村振兴科技素质提升专项行动,组建由30名专家组成的“乡村振兴专家果树讲师团”,围绕扶贫产业和乡村振兴科技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直接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8300人次;与辽宁省妇联联合实施“巾帼网上直通车”,开展4期网络新媒体平台直播活动,培训人员95万人次。通过培育技术骨干,使地方有了造血功能。先后在《中央七套》《人民日报》《农民日报》《辽宁新闻》、《山东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128次,借助媒体平台真实的传播了科技成果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
受到长期以来的果业管理方式的影响,当前很多从事果业的人员依然存在着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形成标准的科学管理的思想。与此同时,很多山地栽培区由于粗放式管理观念的限制,不仅没有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产生过程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对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也而且他们往往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生产效率的短期提高方面,而忽视了树木的长期培育和生长,因产量过高,导致果实品质下降,树势衰弱。这样一来,难免会使得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困难重重[1]。
科技成果在得以研发出来之后,还需要一定的基础配套设施,才能够真正将其进行有效的推广。特别是近三年在7-8月份中早熟的桃、李、杏葡萄、苹果等果树品种成熟期间都受到高温、暴雨、冰雹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出现了病害、裂果等现象大爆发使部分果园赔本经营,如果采用了设施避雨栽培模式生的都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效益都很好。而在现实当中由于资金投入力度较低等原因,相应的科技配套措施往往没有得到有效地建立,许多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就会面临着流失率较大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2]。
要想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能够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全面的推广,就必须真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地区都建成了一套这样的体系,但落实这套体系的机构在发挥自身职能的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科技成果的有效宣传和推广。
利用科研单位的成果、人才优势建立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推广、咨询培训、病虫害防治、组织产销等综合服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辽宁省级农业企业和国家级示范社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3]。
要想将现有的果业科技成果进行实地的有效推广,就必须将其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来看待,并且首先对当地的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量,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案。而且要进行推广的成果还必须能够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能够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同时还要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推广,才能够使得更多农民能够接受[4]。不能采用盲目的跟风式发展和科技成果推广。
根据已有的市场信息以及市场的反馈,来判断未来的市场整体走向,并以此为基础来改良现在的科技成果[4]。比如说大连的樱桃、丹东的草莓、北镇的巨峰葡萄、盖州的设施桃、李、杏,海城的南果梨,目前市场的认可度高、需求量大,但是消费者对品种要求日益提高,所以,设施避雨栽培模式和品质好的品种了发展趋势明显,在科技推广过程中进一步的优化(熟化)技术和大面积的推广为重点。
要想真正使得有效的科技成果能够推广到农户身上,就必须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推广体系,并且落实相应的负责制度,使得这套体系的落实有所保障。首先,相关部门要以市为单位,作为这一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的核心,然后逐级向下发散,最后延伸到村级当中,建立科技示范榜样户,作为整个网络推广的核心。对农民给予相应的成果应用补贴或者协调上农业保险业务,让他们能够在享受科技福利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自身的风险,提高他们落实科技成果,享受科技成果的积极性[5]。
本文以辽宁省果树所的科技成果推广的一些做法为例,对当前普遍存在于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当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科技成果转化策略,希望能够为果树推广应用不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使得更多的科技成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应用,让科技成果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