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委党校 尤杰
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的法治保护及整体营商环境的建设,全面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法治思维,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执法,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法治保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企业发展环境涵义很广,本文力争通过各地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力举措研究法治化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所研究的范围包括:对民营企业的“法治保护”,即包含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法律规范和运行层面,监督和纠纷争议解决层面也包含法律服务层面,不仅包括民营企业运行的行政执法环境,还包括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为更好履行法定职责而制订的为民营企业提供法治保护的制度和机制,这些都构成了企业发展环境。
为衡量营商环境的质量,世界银行从2003年开始每年通过量化分析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开展评估并排名。一般而言,企业的运作会经历登记注册、办理许可证、获得执行合同等过程,甚至少数企业还需要处理破产问题。该排名主要衡量的就是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运作中所需的成本、时间以及需要执行的程序。自2003年世界银行首份《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该报告衡量的10个商业监管领域已进行了3500多项改革。经济发展表明,这些改革有助于提高各国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并削减贫困。世行评价指标主要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城市投资吸引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两个维度的指标。其中城市投资吸引力包括市场开放度、招标投标等指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包括生活品质、就业质量等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完整地反映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优劣。
从全国来看,各地越来越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在全世界190个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排名从78位提升至第46位,进入了世界排名的前50,2019年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总体排名又比上一年上升15位,名列第31名,这也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的最好名次。这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开办企业、保护少数投资者等领域进步突出。
当前在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已成为各界共识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来看,民营经济渐成“绝对主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而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对于生产力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生产率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民营企业的有效法治保护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创业信心和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影响着地方经济发展的市场活跃度和长远发展的支撑力;为民营企业营造法治、公平、开放、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用更多的精力开展自主创新,加大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知识产权意识等,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的基础作用意味着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底色,只有真正实现了法治化,才能有效助推市场化和国际化。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可以转化为市域发展经济的强大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带动地方政务环境的完善,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利于激发内生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能够维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明确规则和利益预期,优化流程,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法治化所营造的公平、公正、可预期的环境又能够动态地不断改善和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他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维护合法权益与市场规则,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各地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公安机关多措并举,创新制度机制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周到、全面的法治保护和法律服务,法院规范行使审判执行权力,并持续推进诉源治理和分调裁审改革,推动矛盾多元化解提档升级,实现小纠纷早处置,小矛盾早消化,小问题快处理;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强化涉民营企业案件的法律监督,打造廉洁法治队伍,夯实保障基础。不断增强司法便民程度,通过强化联动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失信联合惩戒,从而加强改进执行及执行监督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公安机关从优化涉企审批服务、严打涉企违法犯罪、依法保障企业合法利益和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等方面入手,助推了民营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
法律的规定是具体的、刚性的,但是对法律的有效实施与执法者素质、重视程度具有密切关系。各地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司法和执法部门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提升对民营企业的保护意识,强化了法治保护效果。各法治部门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不仅在具体案件中注重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经济领域犯罪,还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提出法律意见,服务了优化营商环境大局,有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在行政执法监督和其他优化营商环境层面,通过机制流程再造、明确执法边界、量化自由裁量权、建立沟通长效机制、有效问责等手段,加快营商环境的优化进程。
2019年,全国城市排名中,深圳、北京、上海位居前三。在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作为中国两大样本城市之一的上海,贡献了全球评比中国55%的权重。上海的营商环境改革的方向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其他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的整体风向。上海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上升。上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设企业1300余家,上海已成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上海市近年来的突出做法有:第一,上海市开办企业的时间大幅缩短,目前与大多数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相当,降低了公司注册成本,减少了程序数量;第二,获得建筑许可证的办理时间大幅缩短,还提高了建筑专业人员的素质;第三,电力方面引入三零政策,即零访问、零审批、零成本;第四,合同执行方面,上海将继续引领世界,优质高效依规解决商业纠纷;第五,保护少数投资者方面,上海增加了股东权利及其在公司重大决策中的作用,同时明确了所有权和控制结构等问题。而且上海所体现出的渴望保持强劲改革势头,上海深知自身成功的秘诀: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坚定的高层领导,以及充满激情和专业素质过硬的改革团队、团队成员,向私营企业积极推行改革,寻求反馈和进一步改革的建议。以上无疑是全球所有成功的营商环境改革者所具备的普遍特质。这些地方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都体现出了更坚定的商事改革的决心、更人性化的改革举措,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措施更加有力,在政策措施得到实践验证以后,及时上升为地方立法进行推广固化。即从前期分散性的政策推行和制度建设适时的上升为更高层级的地方性规章或法规。增强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国务院在2019年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水平推向了高潮。
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做法背后蕴藏的法治逻辑是:明确评价尺度与市场主体办理行政事项的时间、精力等投入成本预期,提升交易安全与透明度的商事法治逻辑。具体来说,一是明确公权力的适用边界,限制权力与提升服务并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增强政府活动的公开化、规范化水平;以法治政府建设倒逼提升服务效率、转变服务理念,以法治化的具体目标推动商事改革进程,以依法行政优化营商环境,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既发挥好政府在市场监管中的有效作用,又将行政机关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加强对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障和产生纠纷时合法高效法律救济体系的完善,注重激发市场活力。三是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提升专门机关对民营企业法治保护的质量和效果,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打造公平、公开、高效、透明、可预期的发展土壤。四是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伴随着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日益优化,而日益优化精细的指标体系又推动着各地职能部门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提升服务,从而使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因此,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地方要有更加坚定进行商事改革的决心,以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勇气和国际化的眼光视野,进一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推动区域营商环境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平等、公平竞争氛围。
注释
①马钦皮亚考斯基.营商环境改革—上海的成就与未来[C]//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的思考与探索—2018年上海国际智库咨询研究报告.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9:12.
②来源:新华网2018年8月28日,原标题《瞄准三个维度评价营商环境》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9996646476683875&wfr=spider&for=pc
③马钦皮亚考斯基.营商环境改革—上海的成就与未来[C]//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的思考与探索—2018年上海国际智库咨询研究报告.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