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博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体育教学虽然在我国开展多年,但是它的开展情况却并不理想,很多体育教学内容无法正确的开展,在一些大城市国际化的都市里体育教学开展的课程还比较完善,各种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实现,但是在部分二三线城市体育教学受到了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这片地区的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只有文化课是最为重要的,而部分学校的领导也更为注重学校升学率,觉得学生体育素养对学校升学率的影响并不大,因此从上到下对于体育教学都并不重视,另一方面教育局强调的安全问题体育课程的安全隐患问题,也一直都是这些学校的心腹大患,因此进行体育课教学时,老师都不敢放开手脚对同学们进行教学生怕磕着绊着,在这样的思想下即便体育课是教育部所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各个学校对其执行的力度也十分的微弱,半推半就的将体育课挪让给其他的课程。
开展体育教学的物质需求总是难以得到满足,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一年比一年高,对于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长,但是这些经济投入很大程度上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却少之又少,其中就有着体育教学场地的问题,很多学校的操场已经年久失修,仅限于平时进行一些如做操等基本体育活动可以顺利开展,这使得所开展的体育活动质量都无法保证,而低质量的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培养是近乎微乎其微的,长久以往只会导致学生上体育课变得散漫。并且器材的简陋还会导致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因器材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在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来完成体育教学的主体任务,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掌握课程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同时可以增强学生们的信心,使学生更加勇于尝试、乐于创新从而去激发学生们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同样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认知并不成熟,看待事物的观点较为片面,且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力的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体育教学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更加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所谓的身体素质指的是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身体的各项器官和肌肉所表现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反应主要是指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四方面的素质。而体育教学可以全方面的促进这四方面的身体素质发展。首先第一方面力量素质,只要进行长期的体育运动,就可以使学生们处于肌肉高强度的发力状态,从而提升人的力量和耐力两方面。接着是第二方面耐力素质,所谓的耐力素质实际上大多是指在进行体育舞蹈和健美操的表演或训练时,表演或训练者所能够坚持进行某一强度舞蹈动作的时间的长短的能力,时间越长就意味着耐力素质越好。在运动生理学中曾经指出过人的耐力素质主要是由人体内的器官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的效率和肌肉内的乳酸缓解能力,肌肉耐性组成。所以我们在训练期间应当选择对人体这两个方面锻炼效果强的运动。第三方面柔韧素质,一个人的柔韧素质并不仅仅是指身体韧带和肌肉的柔韧性,同样还包括了身体的伸展能力。要提升中小学生的柔韧素质我们需要,拉伸身体各处的韧带,人身体的韧带并不仅仅只在于双腿之间,在人的肩关节,肘关节等等各个地方都有韧带的存在,通过相应的训练对韧带里的肌肉进行拉伸降低肌肉黏性使韧带更具有张力。而想要训练好灵敏素质实际上就是提升人对事物反射速度,所以相应的训练方法也和其他的素质训练方法不同,比如使用快速的口令变化,在学生们进行练习动作的时候由教师们加以指挥学生们听到指令后立马就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且随着训练的进行老师们发出口令的时间间隔逐渐减短,从而达到学生们集中思想、提升反应的方针。
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成长道路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因素,也是人未来立足于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多数的学校中体育教学的方案和方法还并不完善,其教学内容内容较为传统、古板并没有与现代体育教学中心思想相结合,不够切合实际对于学生的内在关怀也不够,这使得课堂教学的出容乏味、单一,大多数的地区都以田径、球类运动为主基本不掺杂其他的体育运动内容,并且教学内容也缺乏娱乐性和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也都是完全按照高考项目的要求来办只为了达到考试的标准,除此之外多样性、娱乐性也基本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体育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只会磨灭学生的天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的反应体育课无趣,他们更加愿意自己踢球玩乐也并不愿意上正常的体育课程,这让学生的体育教学进一步的难以开展。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多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并不完备,在多数地区学校的体育设施仅仅只有操场和一些球类用具,除此之外的羽毛球馆,篮球场等体育设施都没有开展,部分地区开展的体育设施虽然对比下来开办的更为多一些但都不全面,除极少数的学校开办了完善的体育设施外,大量的学校都面临着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并且许多的学校体育设施大多陈旧失修,学校也没有完全的监管管理条例部门,也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是具有足够的器材工艺使用,这样的状况不仅会降低体育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乐趣还会导致很多的体育安全隐患的产生。
在中小学生这个群体中,大部分的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并不理想,对于体育的了解也并不深入,仅仅停留在体育和运动有关甚至单纯的认为体育就是运动,这样的思想方式使得学生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多抱着纯粹的玩乐心态,单纯的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游戏,课程中拒绝听受老师的教学课堂纪律散漫,导致体育教学的开展困难。并且由于体育教学内容难度的高低不同且男女生身体素质差异,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学生中女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排斥心理比男生更为严重,这是由于体育运动技术的难度和对体育运动的陌生所导致的,这一状况加剧了学生们的厌学心理,使得整堂体育课的积极性低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个人素养的教学目标产生了重大的阻碍。
如今的体育教学课程需要体现出现代化、自由化的特点,在继承以往体育教学优良传统基础上我们应当大胆的寻求突破,做到与时俱进、开阔创新、在教学的内容上,我们需要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竞技能力为次要目的,适当的开展新型的运动项目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最终达到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提升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在教学的方式上我们要力求抛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为更为先进的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等高效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对学生教学的需求。
体育设施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是必不可缺的部分,因此各个学校应当将自己所缺失的器材部分补齐,对已经损毁或将要损毁的器材进行维护,并且开发有效的场地设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场所,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合理地运用各个器材进行教学。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使用到相应的器材来锻炼自身,并且要加强学生对器材的保护意识以节省开支,通过多方面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运动设施。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学生的个人素养也是体育教学所注重的一大部分,在学生对体育并不重视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对其进行改变,由于中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爱好、性格等都有着细微的差距,体育教学应当从这一方面因材施教的促进每个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兴趣为核心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他们终身体育的习惯即思想,为他们未来的体育教学奠定下基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导能力让他们大胆创新,自主学习探究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促进作用。
毫无疑问体育教学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有太多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这些并不是单纯的依靠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解决的,唯有在通过体育锻炼的过程来舒缓人的内心了解运动和自我的意义,才可以使人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样人的肉体会因懒惰而迟钝,进而产生疾病危害健康,也只有不断地进行体育活动,人的体质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无时无刻维持着人的健康生活。在当前情况下体育教学的开展正逐渐朝着越来越完善的方向进行着,在中小学期间正是人发育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人的肉体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人的精神正处于还未被塑造的阶段,培养一个完善的人,正是要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其预期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也只有完善的体育教学可以做到兼顾两者齐头并进的进步,在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根据其开展的效果,会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