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张格
校企合作的平台不仅能对专业知识体系进行验证和强化,还能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地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社会经验。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应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的进程开始加快。职业高等院校首先将校企合作的观念加以实践,并有一定的成果。而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的部分专业也存在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可能性,本文对高校历史专业教学中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进行略论。
在历史专业知识方面,企业史和企业文化的宣传,可以和高校历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营企业规模扩大,大量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纷纷创建,“三资”企业也在中国出现,他们加快了社会生产,也缓解了社会就业问题,其构成了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强化了国家实力。让历史专业的学生了解这些企业发展的历史、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内容、企业制度的制定以及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长其见闻,从而懂得改革开放的优越性,并以小见大,进一步知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历史的发展脉络。然而目前对于企业史、商业史的讲述内容较少,更多地只限于文字的形容与图片的展示,缺乏基本的实地考察。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以企业派遣专业人士进入学校课堂进行宣讲,能将重要企业的发展史和该企业相关的商业史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企业可以邀请学生进入企业参观或参与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予学生们更直观的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内部运行情况的了解,为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社会活动空间。并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现象,经济人物,经济走势的基本分析能力。
在中国的历史学师范专业的本科培养中,学生在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亦或教学知识,难以在社会实践中灵活使用,自身的社会经验更为缺乏,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而历史专业学生就业较为集中的企业,例如教育企业、文化企业等则还需要根据自身要求对录用的学生进行重新培训,这不仅会影响企业对高校的信任感和满意度,还变相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而高校本科教师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急需调整和提高,以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如果实现校企合作,完成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则问题将会减轻。尤其是与教育企业,还可以合作进行教育培训,双方参与到彼此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并签订合作协议,将高校历史专业学生派去实习或就业,或者互派教师进行历史教育的研习,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符合社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增加企业对高校的满意度。教育企业还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高校进行学习进修,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从而对双方都有促进作用。在目前社会竞争越发激烈的大背景下,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引入校企合作课程,能增强教育质量,吸引足够地生源,促进学校教育和市场接轨,培养全方位的历史专业人才,提高历史专业毕业生的实用性。而企业也能够将自身和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获得双赢的结果。
传统的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内容集中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范围较大,视角宏观的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要,各种新现象,新组织与新思想层出不穷的出现,使得高校历史专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原来宏观的、架构于社会生活之上的内容,而应该逐步增加从微观的,民众一般生活入手的历史知识,并体现目前社会经济与生活全新的发展概况。出于如此的趋势,有条件的高校历史学院应增加例如企业史、金融史、社会史等课程,纳入学院的培养方案,供学生们自由选择并认真学习。在满足学生对此种类型知识的求知欲的同时,也符合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初步为学校与企业合作提供契机。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历史专业教育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仍是单一的“教师口授,学生聆听”,已滞后于现代教育的步伐。因此可以引入部分教育企业已经采用的先进教学方法。例如体验学习法,将学习的现实与学习者直接建立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进行体验、探究和反思。混合学习法,即根据学生的需求,使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和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综合化的教学授课。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均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不同于传统高校授课方式,与相应的教育企业进行合作,可以尽快学到这些技术。
在授课技术与授课内容完成调整后,授课的思想理念也要转变。高校历史专业教育授课内容中的传统思想观念比较强调“鉴往”,即引导学生思考过去的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作用和影响,并将思政教育与历史教育融合起来,规范学生们的三观。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速度加快,变化增多,高校历史专业教育思想应在保留思政教育与历史教育相融合,给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知来”的功效。即让学生了解历史案例,并通过案例的历史教训,分析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解决相似的问题,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应如何适应现实社会和工作。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能够将学生们的关注中心从普通书本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并自觉利用历史案例的经验与教训指导自身的工作与生活。再者,负责高校历史专业授课的老师群体的思想也需要转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半以自身占据绝对主动的地位,学生则被动参与。而校企合作的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理念。与此同时,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其思想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中过去的历史,应该积极了解社会需求,将历史与现实相互结合起来,为学生讲解更多有利于社会实践的,实用性较强地知识。
在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历史教师的教学技能应予以更新。传统的历史教学技能强调“三字一画”,即粉笔、硬笔、毛笔字和简笔画,后又加上部分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这在教育内容和技术多样化的今天已经不敷使用。目前全国规模较大的教育企业中不仅大量使用常见的PPT等多媒体教学,更有MOOC教学、同步直播线上教学、人工智能教学等新型技术。高校理应积极引进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通过这些技术,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将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高。而面对高校历史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缺乏的问题,学校和企业可以签订相关协议,让教师和学生到企业中锻炼与学习,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有条件的学校应允许老师在名牌的教育企业中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社会经验,掌握企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有针对的培养适应企业与市场的高水平历史学生。最后,在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完善相关的奖励机制,学校定期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考核,对积极学习和吸收教育新技能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奖励,反之则予以惩罚。
教学评估是高校历史专业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它能够反映教育教学的水平,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历史专业的教学评估方法仍主要采用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或者平时成绩+期末论文的形式。但无论笔试或者论文的形式均难以完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运用程度,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无论考试或论文,其评价机制完全由教师掌握,学生参与较少,而教师主观意识影响太大,且不利于客观评价学生。此外,笔试与论文均主要体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社会实践等非理论知识则缺乏全面的评价机制。评价主体方面,部分高校历史教师的思想理论已经陈旧,在评价之时必然会出现各种偏差,使学生的评价结果失去基本的公平性。而这势必会导致学生不满,学习主动性降低,甚至影响学校招收的生源以及声誉和信用,最终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构成障碍。
在中国,校企合作理论的提出已有十余年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全国校企合作的领域仍旧十分有限,校企双方在合作的时候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从学校的观点出发,企业派出的人员多只注重实践技术的传授,反而在理论知识上多有忽略之处,这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自然引起不少学校的反对。而且除了专业技术以外,工作与就业还需要各种综合能力,例如为人处世、沟通技巧等。企业派出的人员也通常无法提供这些内容的讲述和传授,导致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成绩并不如预期理想。而教师在教育企业中的教学实践和蹲点往往流于形式,只对新型教育技术有感性的认识,并未在实质上掌握核心技术。从企业方面来分析,企业对学校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结果,在投入成本与产出不成比例的影响下,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无法正常进入企业工作,学生就业形势堪忧。有不少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成本远远高于社会上招聘员工的成本,因此实施校企合作并不划算。而且企业的真实投入也往往十分有限,没有长远计划,其缺乏进一步合作的热情。而在高校历史专业教育中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无疑会面临这些棘手问题,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自然难以推广下去。
高校历史专业教育中建立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困难还表现在两者教育内容不同上。目前教育企业的历史教育更多集中在中学历史教育以及考研历史教学。而这两种历史教育的内容均偏重于应试,如若需突出自身的教育质量,则必然将教育教学集中在考试重点知识上,但对其他知识则并不十分看重。而高校历史专业教育的内容更多强调思辨性以及知识的整体性与深度性,除考试之外,还需要写作论文。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仅满足于部分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更要灵活全面的掌握知识并有一定自身的见解和分析。而且中学历史教育强调通识性而不强调专业性,对史料、史学概论等历史专业知识涉及甚少,这和高校历史专业教育的内容也不一致。此外,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十分强调思政教育和道德教育,重视学生三观的培养,并将道德教育、思政教育紧密融合进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而企业教育则偏重于知识和考试,思政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内容很匮乏。同样,企业培养人才的标准也以专业技术和行业经验为主,并不十分强调思政与道德建设。双方在授课内容上的诸多不一致,无疑就加大了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难度,相关制度难以执行,进一步合作更加困难。
因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探索的内容。而现如今中国的校企合作多集中在大中专等职业教育院校中,普通高校的成功案例则较少出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基于将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优点集中,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社会实践丰富的全能型人才。而这种教育体系可以在高校历史专业教育中尝试,通过调整双方历史专业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加商业史、企业史的授课,调整授课过程中的思想观念,提升历史教学技能与社会实践技能等步骤逐步形成双方的初步合作,在加深学生对企业史与商业史的认识的同时,也提升高校和企业双方人员的综合能力。虽然还存在教学评估方法落后,实际合作经验有限以及教育内容不完全一致等方面的困难,但是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仍不失为改革高校历史专业教育的一种可供实施的方法,对于解决高校历史专业中学生与老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缺失问题,教育企业中历史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均有一定的现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