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陈德元,黎春红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难题,尤其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但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加强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策略研究,对保障整个城市功能和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
文章通过研究低碳城市的现状和问题,论述城市规划中空间布局、交通体系和产业结构与低碳城市理论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在落实低碳城市理念下如何提出城市规划的相应策略。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驶入了快车道,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GDP更是超过100万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聚集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等日趋严重。
城市内居民的生产生活与各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不受限制的无序扩张,导致城市用地布局失衡,城市中心过于密集,缺乏必要的绿地和休闲场地,人口和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呈现加剧态势。2020年以来的新冠病毒肆虐,在大城市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域发生快速的感染传播,就是与目前城市生活密集和环境恶化有不可避免的关系。
近年来全球持续变暖、恶劣天气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低碳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并被各国政府和学者寄予厚望。城市产生、发展、运转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功能联系体,城市的建设中会不断产生碳排放,碳排放的过程就是资源利用与消耗的过程,不同特征的城市会带来不同的碳排放形式,也会造就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和产业结构。要根据城市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研究和制定城市规划策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向,塑造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宜居环境。
低碳理念是一种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理念,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制定符合城市特征的规章制度,以结合自身要求的实用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保障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品质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城市碳排放总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子孙留下“绿水青山”。2020年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低碳城市理念成为落实中国碳排放承诺的重要措施和积极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低碳理念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利用低碳理念重塑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功能合理、改善城市结构问题的一次尝试,也是传统城市规划进行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
城市在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初期,就应该从宏观层面和决策源头提出城市规划策略确保低碳城市理念的落实。
1.低碳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决定着碳排放的方式,二者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城市人口分布特征与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降低碳排放的可能性。长期以来很多城市空间布局“摊大饼”式发展,造成了局部城市地区建设密集人口密度过大,城市“热岛”效应凸显。一是要遏制这种无序的城市扩张,减低热岛效应带来的能源消耗,并提高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二是要持续疏散人口和建设规模,引入“田园城市”理念,将绿廊、风廊、视线通廊融入城市之中,合理划分和间隔不同功能区域。在城市空间结构上,通过对本地区的地域特点、产业特色、气候温度、生活习惯等多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的空间结构,制定不同的低碳建设措施,确保措施能够结合实际。
2.低碳城市用地规划
要合理制定城市土地用地规划和开发强度,合理划分城市基本农田、城市用地开发、生态环保“三条红线”,在全域范围内结合区域的山水林田特征,做好各功能区域的规模和范围的划定。将生产生活用地合理配置,减少人们在不同功能之间穿插带来的交通拥挤、钟摆式工作、教育医疗与居住地脱节等现象,大大减少布局不合理带来的高碳排放生活。并且不断优化已规划或在建区域的各项功能,比如:在居住区中设置一些小型的办公和商务用地,让部分区内人口实现区内工作,减少通勤能量消耗。还可以在工业区中布局餐饮、酒吧和临时幼儿园等,让工作者需要的工作、照顾孩子、休闲娱乐等功能在园区内就能满足,为工作者带来实际的便利和舒适。通过区域功能混合和满足需求为主导的功能提升,不断纠正原来区域功能布局不合理或者分区僵化的状况。
建设低碳的城市交通体系,最主要的就是降低城市的道路排放。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和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汽车生活带给现代城市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堵塞、能源消耗、尾气污染、城市交通安全等诸多问题。有关环保机构研究表明,近几年在我国全面爆发的雾霾问题与我国道路车辆过多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减低城市道路的碳排放量,减少环境和尾气污染,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低碳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网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合理规划对降低碳排放量建立低碳城市十分重要。道路系统规划要注意通行效率,在大城市内建设贯穿各中心的快速干道,使城市主要车流可以在各区域之间快速通达,减少拥堵和资源浪费。在大城市外围建设不进入的过境快速通道,减少过境车辆和物流运输车辆对城市内部交通流量的影响。在中小城市的主要居住商业区,可以适当地提高道路等级配置,减少干道长度,增加支道。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地区的经济活跃度和人口密度,在密集的地区多加支道,实现主干道的合理分配,形成多层级多规格满足不同交通需求的低碳城市道路体系。
2.绿色城市交通系统
低碳城市要落实低碳环保理念,首先要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公交和地铁是主要手段。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有大运量需求的大学城、工业园区、卫星城、商业办公区等地区也在导入BRT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实现跨区域之间的人口点对点的大容量迅速送达。构建低碳城市交通,还需要培养人们低碳生活的习惯。道路碳排放的增加,跟现在人们生活富足普遍购买私家车有很大的关系,城市道路网的增加无法满足汽车增加的速度,这让城市道路网不堪重负,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必然。要加大鼓励人们绿色出行的力度,号召人们减少或有限制的驾驶汽车。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结合城市绿地、公园、广场等规划建设以自行车道和散步道为主的“城市慢道”。按照“五分钟生活圈”、“十五分钟生活圈”的要求,在城市合理布局各项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控制各类设施的服务半径,让市民可以利用自行车、步行的方式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要注重交通环境的美化和安全性,结合道路绿化形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安全的慢道系统。同时管理部门也需要为绿色出行的人们提供方便,在地铁、公交附近设置自行车停靠点和行人休息点。引导更多人加入到绿色出行的行动上来,最终能创建一个高效的、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且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系统。
中国的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能源消耗也是巨大的,中国每年消耗世界50%的煤炭、40%的水泥和钢材、30%的石油,都为全世界第一。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户籍城镇化率为44.38%,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聚集,城镇化率依然有继续提高的趋势,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对每年流入城市的数亿新增城市人口不但要提供足够的住房,而且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城市绿化等公共设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都需要消耗更多能源。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必须把运用低碳城市理念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以求得城市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要合理调整城市原有的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要在满足不断涌入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以实现低碳化为目标,保障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提升,鼓励和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要提倡清洁化、减量化和高效化生产,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对污染排放的治理力度,实现环境保护和产业效益的相互平衡。结合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能、地源热泵、新能源汽车、城市垃圾发电、中水回用等新型产业,既满足城市人口就业也有效减少碳排放量。
通过对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进行研究,提出了资源利用、交通体系、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规划策略,创建了一个新的更具活力的城市有机体系,以低碳理念重新塑造城市,让城市经济、市民生活、政府管理都以低碳理念和行为为主导,使城市的发展和运转在新原则下形成平衡、和谐的状态,从而使城市环境和面貌更加舒适宜人,使城市生活更加低碳经济,也具有不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