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扶贫干部压力的生成逻辑及其纾解之策

2022-01-01 05:38邱心如张志胜
关键词:贫困户攻坚考核

邱心如,张志胜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基层扶贫干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媒体经常报道部分基层扶贫干部因压力过载而殉职,使基层扶贫干部的压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考察基层扶贫干部压力过载的社会影响,探讨压力之源及其纾解出路,有助于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从而确保脱贫攻坚的顺利收官。

一、基层扶贫干部压力过载的社会影响

精准扶贫是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脱贫攻坚能否顺利收官,基层扶贫干部是关键。他们不仅是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者和具体扶贫项目的推进者,也是政府形象的代表者。如果承载的压力过大,既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扶贫工作成效。一般而言,基层扶贫干部压力过载后的社会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影响基层扶贫干部的身心健康

基层扶贫干部作为扶贫攻坚第一线的“排头兵”,承受着较多的考核压力。基层扶贫的任务重、检查多、人手少,导致基层扶贫干部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一些人经常出现身体乏力、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健康问题。另外,他们要经常与贫困群众打交道,贫困群众的大小事均需要他们过问、处理和解决。长时间的加班加点,致使不少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眠问题。身体健康屡亮“红灯”,使部分基层扶贫干部的心理压力倍增,常常表现出焦虑、紧张等不良状态。

2.影响扶贫工作成效

基层扶贫任务繁重,许多扶贫干部还需疲于应付各种考核与检查,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扶贫本职工作。加上部分基层扶贫干部之前没有农村生活或工作的经历,不熟悉、不了解乡土习俗与规则。压力型体制之下,面对上级的各项指令与要求,只能单一地去执行,导致扶贫工作趋于模式化、形式化,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长期以往,不仅易使工作思路禁锢,也使自身的创新思维衰减,进而影响扶贫工作成效。

3.影响基层扶贫干部队伍的稳定

近年来,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因公殉职的报道受到社会关注。之所以出现这些案例,重要原因仍是基层扶贫干部工作任务重,考核压力大,身心常处于疲惫状态,有时候还得不到少数贫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基层的扶贫条件往往比较艰苦,软硬件设施也不太完善,加上大多又是有关部门或单位临时委派,工作关系仍在原单位,使得少数扶贫干部不愿做长远“扎根”打算。此外,因扶贫工作的需要,导致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影响了夫妻关系和家庭和谐,也使得部分基层扶贫干部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

二、基层扶贫干部压力的生成逻辑

要想纾解基层扶贫干部的各种压力,首先要了解这些压力的生成逻辑,亦即压力之源。一般而言,基层扶贫干部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1.基层扶贫干部面临“上”源压力

“上”源压力,是指基层扶贫干部要面对来自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压力。它关系到基层扶贫干部的职业前景,是他们扶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上”源压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频繁考核的压力。为了按时实现脱贫攻坚收官,每个阶段,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都会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基层扶贫干部不仅要及时协助上级整理有关材料,还得配合领导走访调查,以及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工作,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扰乱了正常的扶贫工作节奏。不仅如此,相关部门也会陷入“痕迹管理”误区,各种扶贫工作APP、工作QQ群、工作微信群泛滥。[1]既是督促和检查基层扶贫干部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要求他们即时报送工作情况的“留痕”载体,还无形中增大了他们的工作压力。二是晋升受限的压力。基层扶贫干部多由有关部门下派,由于长期不在单位,他们往往很难获得相关培训和升迁机会。另外,基层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又少,长期扎根基层,极易使基层扶贫干部被原单位或上级部门忽略,加上晋升受限,严重抑制了他们的扶贫积极性。

2.基层扶贫干部面临“下”源压力

“下”源压力,是指基层扶贫干部开展扶贫工作时,还要经常面临来自于贫困农户的压力。贫困农户的家庭成员大多文化素养低,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家扶贫政策,得到各方的友好帮扶后,有些贫困户便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不拿白不拿,出现了一些人“争当贫困户”的社会怪象。[2]此外,少数贫困户混淆了“扶贫”与“致富”,认为“扶贫”就是干部帮自己“致富”,缺乏自觉性和能动性,所有的事项全指望基层扶贫干部,甚至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对基层扶贫干部提出许多不合理的新要求。而鉴于考核的压力,有些基层扶贫干部不得不满足他们部分的不合理要求。此外,“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心理导致少数非贫困户心理失衡,甚至去扶贫干部那里“闹事”,一定程度上影响扶贫干部的工作。有些基层扶贫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不了解农村的风土民情,不擅长处理农村社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加上地方宗族势力和灰色势力的干扰,加大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难度,并影响了他们和贫困群众之间的感情。

3.基层扶贫干部面临“家”源压力

“家”源压力,是指基层扶贫干部还面临家庭方面的压力。“家”源压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济压力。基层扶贫干部大多正处于中青年时期,往往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房贷、车贷等各项生活的开销。不仅如此,部分基层扶贫干部每月扶贫走访时,还得从自身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贫困户。二是情感压力。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基层扶贫干部需要长期驻村,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被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加上部分地区推行“5+2”“白+黑”的扶贫工作模式,更是占用了基层扶贫干部大部分的生活与休息时间,并使他们因与家人“聚少离多”而产生愧疚感。

4.基层扶贫干部面临“社”源压力

“社”源压力,是指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社”源的压力同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负面新闻舆论的压力。少数新闻媒体过于关注基层扶贫工作中的一些负面现象,甚至以偏概全,将个别问题扩大化。不仅歪曲了基层扶贫干部整体的良好形象,也导致他们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与认同,且遭遇各种偏见。另外,负面新闻舆论也加深了基层扶贫干部和少数贫困群众之间的隔阂,有的贫困群众甚至提出许多无理要求。二是资源受限的压力。扶贫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作保障,政府给予贫困户的帮扶资源是有限的。[3]而部分贫困户不主动、不勤劳,完全指望基层扶贫干部帮自己找资源,以及争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但大多数基层扶贫干部能力和资源有限,且扶贫是非营利事业,不少企业不愿长期参与,因而加大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难度。

三、纾解基层扶贫干部压力的可行之策

脱贫攻坚能否顺利,关键在于基层扶贫干部能否有效组织和引导贫困群众,协力推进各项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的落实。要想确保脱贫攻坚的顺利收官,需从以下方面来进一步纾解基层扶贫干部身上的各种压力。

1.完善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

首先,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考核应采取“软硬结合”的方式。“软硬结合”,是指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考核,不能只根据脱贫率等硬指标,还应关注贫困户的满意度等软指标。其次,应及时给予扶贫干部物质与精神激励。基层的软硬件设施比较差,扶贫工作辛苦,对那些表现优秀,实实在在地为贫困户着想的基层扶贫干部,应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激励,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后,拓展基层扶贫干部的晋升渠道。基层扶贫干部长期奋斗在扶贫第一线,有关部门应“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选拔机制。[4]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倾听他们的心声,还应及时提拔那些长期坚守在“一线”且扶贫成效突出的人员,经相关程序报批后予以破格提拔,从而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

2.督促贫困群众支持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

基层扶贫干部要想做好工作,还需要贫困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有关部门和农村“两委”组织,要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扶贫干部为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而“舍小家”的情怀,宣传他们不辞辛劳的扶贫事迹,引导贫困群众对他们心怀感恩,进而支持和配合他们的扶贫工作。同时,县、乡有关部门还可以鼓励那些政治素质过硬、致富本领强、社会威望高的新乡贤竞选农村“两委”成员,提升“两委”带民致富、助民致富的能力。此外,基层扶贫干部也要提升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吃透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精神,做好方针政策的宣传者。[5]同时,多入户与贫困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结合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引导贫困群众思考、规划、选择适合自身的脱贫致富项目,帮助贫困户利用村庄自身资源,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实现“内源式”发展。如此“入耳入心”的工作,既能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还能督促他们支持和配合各项扶贫工作。

3.改善基层扶贫干部的福利待遇

基层扶贫干部多是家庭的主心骨,有关部门要充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标准,努力保障好他们的住房、交通、办公等基本生活和工作设施,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经济是基础,只有减少基层扶贫干部的经济压力,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扶贫工作热情,从而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二要解除基层扶贫干部的后顾之忧。要严格落实休息、休假政策,定期将基层扶贫干部从繁重的扶贫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经过短暂的修整之后,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此外,免费为基层扶贫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并在他们的子女就学、父母看病等方面予以适当地关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缓解他们的情感压力。同时,加大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心理健康培训。在选拔驻村扶贫干部时,应优先考虑有当地生活背景的干部,避免因文化、饮食、环境差异性而引发心理障碍问题,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4.促使基层扶贫干部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首先,新闻媒体要对基层扶贫干部为了贫困群众而舍小家的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正面的典型报道,让群众充分了解那些“真扶贫、扶真贫”基层扶贫干部工作的点点滴滴,提高他们对基层扶贫干部工作的价值认同和情感支持。其次,相关部门还要通过提供相应的政策激励与优惠,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为基层扶贫干部的有关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和项目支持,共同推动脱贫攻坚顺利进行。最后,由于扶贫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各级政府还需将能否支持基层扶贫干部的有关工作,纳入到考核相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软指标体系中,以激励更多的企业支持和认同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

我国的扶贫工作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千千万万的基层扶贫干部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以及敢于担当是分不开的。在脱贫攻坚中得到锻炼而逐渐成长的基层扶贫干部,也是乡村振兴的领军人才。因此,有必要完善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为基层扶贫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督促贫困群众支持和配合他们的工作;改善基层扶贫干部的福利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基层扶贫干部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纾解他们身上的各种压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收官工作中去。

猜你喜欢
贫困户攻坚考核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内部考核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家庭年终考核